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摆脱旧体制、转上新轨道的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必然引起各种思想、意识、观念的激烈冲突,从而使作为传统文化核心部分的价值观念受到猛烈冲击.这种冲击和冲突实质上是代表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价值观念与落后的不合时宜的传统价值观念的一场争夺生存时空的较量.它无疑会对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为己任的现代编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使其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整个价值观念也随之而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现代化需要编辑价值观念的理性转换,价值观念的现代转变又是编辑思想观念现代化过程必经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一、现代编辑及其价值观内涵的规定性“现代编辑”是指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素质、现代特征,并以传播现代文化,塑造现代文明为职业的知识分子群体.现代编辑必须具有与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的编辑价值观.所谓编辑价值观,就是编辑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动机、目的、需要和情感、意志的综合体现,也是编辑的社会活动即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性质和意义在编辑意识中的反映,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心理定势和行为取向.因此可以说,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编辑价值观,就是编辑主体的“意义世界”,是编辑长期经验的理性凝淀,也是编辑认识和评价过程的  相似文献   

2.
广播新闻节目要想开播的好,编辑就要进行运用创造性思维并精心制作节目.编辑工作贯穿于广播新闻节目的整个过程,包括节目策划、内容构思、组织素材、加工、制作和传播的全过程.编辑就是广播新闻制作的指导者,具有核心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编辑工作,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论文对强化广播新闻编辑的“把关”意识进行了研究,要把好新闻质量“关”,把好新闻传播“关”,把好舆论导向“关”,认为如果新闻编辑能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把关,广播新闻质量和传播效果一定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依赖于学术期刊编辑对于职业精神的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精神体现在政治意识、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和传播意识等维度。由于各种原因,现实中一些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精神存在如下病症:把握政治意识不够用心、用情、用力;对创新方向、选题和内容把握不够;不能严格遵守国家、行业和学术规定;未能将团队整体目标置于个人目标之上;缺乏必要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对新型传播方式不熟悉。为此,文章提出从理论学习、思想教育与追责机制相结合方面培育政治意识,从培训、专业学术会议、专业指导方面培育创新精神,从党建引领制、师徒制、带头人制与编辑工作室方面培育工匠精神,从团队评价、先锋示范和绩效激励方面培育团队精神,从核心价值观、儒家“五常”和英模的教育方面培育奉献精神,从传播内容建构、传播平台合作和传播受众扩散方面培育传播意识。  相似文献   

4.
编辑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尤其社科期刊编辑工作更是如此.因此,对于社科期刊编辑来说,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观,保持社会主义的政治倾向性,以此来强调并保证社科期刊对文化市场的引导作用,是搞好当前编辑工作的重要任务.“意识形态”这一术语最初表示的是关于“思想的理论”(由希腊语中的idea+logos构成),因此从其广义来说,它是人们对客观外部事务系统的看法.由于这种看法又总是与阶级和价值观念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指出:意识形态的特点首先是它的社会历史的阶级属性和它的派生性.过去,由于“左”的影响,人们对意识形态一般都按其狭义理解,以为它就是“政治意识”,而且主要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思想理论的对立和斗争问题.而恰恰就是在那个年代,人们对“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还没真正搞清楚(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93年10月版第63页).这样一来,就只能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难以避免的混乱.今天我们搞改革开放,在学术界出版界重新提倡贯彻“双百”方针,首先必须对过去“左”的一套拨乱反正,而此中关键,必须真正搞清楚“意识形态”的含义.由于邓小平对什  相似文献   

5.
主题出版工作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也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文章从主题出版的视角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这一重大议题,厘清主题出版与意识形态建设之间的关系,在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双重语境中论述主题出版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的实践意义和传播价值;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主题出版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三个维度,即政治上立魂、理论上创新、情感上凝聚;最后探讨“两个大局”背景下主题出版建构意识形态的趋势与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6.
在拍客实现了对传统媒体时代的旧“景观社会”的全面建构的同时,拍客传播也冲决着旧“景观社会”的“超真实”性与意识形态性,在政治、商业和文化三个方面对旧“景观社会”的意识形态性发起了挑战.移动新媒体时代的拍客传播是自发的第二次“情境主义国际”运动,它通过拍客传播建构的“生活情境”打破了旧“景观社会”的话语霸权与意识形态性,德波的“景观社会”的理念与现实呈现正是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与修正.  相似文献   

7.
江凌 《新闻传播》2007,(5):23-23
作为文化信息传播的“瞭望者”和“把关人”的编辑,在文化传播及职业实践中,自然也以“发现”作为出版文化传播的手段。编辑每天都在变动的文化信息中进行创造性劳动,怎样从纷繁的文化信息中发现有出版价值(包括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选题,作品或有创造力的作者人才,把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奉献给受众?这需要编辑具有较强的发现眼力,较深的文化洞察力。《试论编辑发现的养成途径》一文论述了八个方面:历史眼光与全局意识,注意力与观察意识,好奇心与问题意识,联想习惯与角度意识,思维训练与整合意识,理论素养与辩证,系统意识,知识积累与学习意识,敬业奉献与责任意识。本刊将分期陆续发表,敬请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媒体获得在政治社会化中的重要地位,不是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决定的,而是媒体的“喉舌”本质属性决定的。媒介作为思想控制的工具,促使社会成员形成现行政治体系所希望的政治意识,在政治社会化过程实现了意识形态的统治。  相似文献   

9.
高桦 《网络传播》2006,(3):12-13
“西方国家在输出网络技术、发送网上信息时裹挟着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必然对我们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造成强烈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网络编辑从业人员达300多万,已远远超过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规模。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网络编辑在新闻整合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网站的内容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网络编辑独一无二的创造性活动。对于新闻网站来说,培养具有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阵地意识、创新意识的现代网络人才,便显得极为迫切,这是新闻网站做出特色、做出影响的根本保证。当然,最为关键的还在于网络编辑日常的自我学习和有意识的经常训练,在编辑实践中真正做一个有“心”人。  相似文献   

11.
雷彬 《青年记者》2017,(23):91-92
红色题材影视剧(以下简称“红剧”)担负着宣传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面镜子,它和思政宣传所传递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思想观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注重“红剧”的改革创新,对于我国思政宣传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惠  戴海波 《编辑之友》2016,(11):64-68
传播研究本土化始终无法绕开对“中国经验”的探讨.本文在对“中国经验”的前世今生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其做了一番批判分析.文章认为,“中国经验”的提法是传播研究本土化中对西方理论霸权的一次政治性话语回击,但是,政治的归政治,学术的归学术,当政治热情凌驾于学术之上而产生的理论往往是权力的附庸品.“中国经验”是基于中国人作为主体的传播实践,它的价值标准应该回归到研究对象追求主体性的生活脉络中去,以是否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作为衡量标准去提炼有针对性的经验事实.在传播研究本土化的过程中,要找准经验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中国经验”中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3.
期刊编辑活动是以选择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目标,以组织、选择、调控、传播、教化为己任,以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实践活动,因而包含着一个编辑价值和编辑价值观问题。本文拟就如何理解和培养期刊编辑价值观(以下简称“编辑价值观”)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编辑价值观的实质与制约1.编辑价值观的实质及体现谈编辑价值观首先不能不了解什么是编辑价值。编辑价值是编辑主体与客体(文稿)相互作用的结果。确切地说,是编辑工作者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益。它是由精神产品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所决定的。期刊编辑价值观就是一种以主体价值标准为尺度的评价性认识,换言之,就是编辑对文稿进行科学评价的观念体系。编辑的这种价值观念是特定社会文化发展的主观凝定,是对编辑工作形成的价值关系的理性概括,也是编辑对个体经验和群体智慧的自觉总结。这就是编辑价值观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岳岭 《中国出版》2012,(2):41-43
高校学报作为传播交流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作为服务高校教学科研的平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桥梁,是宣传、传播先进文化和正确意识形态的重要窗口。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高校学报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增强社会责任感,把重视政治意识、注重舆论导向的引导、发挥思想舆论阵地的作用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来抓。以往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高校学报担当了政治舆论导向、学术舆论导向和社会风气导向功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在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壮大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发挥正确政治舆论导向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宣传家,萧楚女撰写过很多以报刊及其传播活动为对象的媒介批评文章,在明辨是非和纠正报刊传播偏向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他在开展媒介批评活动时,注重解读报刊的编辑宗旨,要求报刊具有明确而一贯的主张和可读性.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报刊的传播实践,他对当时国家主义派的各种错误报刊观点,进行了深刻而犀利的剖...  相似文献   

16.
一名称职的好记者、好编辑,要具有政治敏感意识。政治敏感意识对记者、编辑来说,重要性不亚于新闻敏感意识。记者、编辑对比较直接的政治宣传,如党和政府的文件、党政领导人的谈话、报纸的评论等,肯定都会十分在意,但对间接的、蕴含在新闻中的政治意识可能会忽略。我认识的某企业报编辑,年终时在编改一篇关于与“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工作总结的消息,因为标题太长,  相似文献   

17.
金倬名 《出版参考》2016,(11):38-39
在文化传播和传承中,编辑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新时期出版业高速发展和转型的背景下,编辑在出版中的主体作用变得更加丰富和重要,正所谓“立业先立德,做文先做人”,编辑良好的修为是能否从事好编辑工作的前提,也是编辑“做文”“做人”的基础.党的十七大强调“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出版业在其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这为编辑的出版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也为编辑提高自我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因此,在出版工作中,何为编辑修为,如何进一步提升编辑的个人修为,积极发挥编辑的主体能动性,使所编辑、出版的作品成为佳品、精品,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生产和传播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18.
鲍旖婧 《青年记者》2016,(23):93-94
近年来,我国政治传播呈现出崭新的“软着陆”姿态,在政治传播领域收获了显著的效果,成功地进行了跨文化传播.其中“复兴路上工作室”出品的系列视频短片极具代表性,开创了政治传播的新思路. 以新媒体为优先传播平台 “复兴路上工作室”以新媒体为优先传播平台,能够引来海量网民受众的点击观看,能得到网民和媒介组织的评论互动及自发转载至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进行病毒式传播,构成“现象级”传播景观.由新媒体引爆的传播数量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如“复兴路上工作室”的作品《十三五之歌》在发布短短5小时内,在国内主要视频网站上的点击量就超过500万次,在YouTube上收获了超过70万次的点击量,收获了出乎意料的点击热度,改变了以往政治传播的“冷场”及“硬着陆”状况.理想型的政治传播是达到一种意识形态的认同与立场观念的和解,政治传播必须重视利用新媒体作为政治沟通的“润滑剂”,借力基数庞大的网民群体.新媒体能为政治传播和对外宣传提供无限的机遇和可能,已获得越来越多国家政府机构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新闻媒体编辑是贯穿于整个新闻节目的一种活动,新闻媒体编辑者的创新意识、编辑能力关系到整个新闻事件、新闻节目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在新的形势下,提高新闻编辑人员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提高新闻编辑人员的创新意识和策划能力、新闻采编能力。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新闻编辑中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的重要性及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20.
拙作《试论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1期,以下简称《试》文),首次涉足跨文化条件下的新闻选择标准这一研究领域,随后,阎建设同志撰文《也谈跨民族文化新闻传播》(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3期),对笔者的一些观点作出了否定性的结论.笔者认为:跨文化传播目前在我国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而跨文化新闻传播更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笔者真诚地欢迎进行商榷的任何文章,这将有利于更加严密、科学地界定课题的概念与范畴体系.本文试图就阎文的结论进一步谈谈自己的观点.一、关于基本概念问题1、“跨文化传播”与“跨文化新闻传播”首先,从概念名称上说,笔者在《试》文中的确没有明确使用“跨文化新闻传播”一词,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它“把跨文化传播当作跨文化新闻传播”.理由有二:其一,与“跨文化新闻传播”并列的概念还有“跨文化艺术传播”“跨文化政治传播”“跨文化经济传播”等等,它们都不涉及“新闻”价值问题,惟有“跨文化新闻传播”才存在“新闻”价值问题.《试》文之所以用“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一词,而没有使用“跨文化传播的艺术价值观”或“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等等,足以说明作者是把自己所讨论的价值问题,界定在跨文化的“新闻传播”领域之内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