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马艺 《今传媒》2005,(7X):30-31
人文主义是一种把人放在首位,以人为尺度和目的,极力维护人的尊严、自由、价值的思想。斯诺,“一个美国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爱中国人民,关心中国人民”,但他从未说过自己是人文主义者,那么他的新闻作品是否有悖于人文精神呢?当然不是。他大量的新闻作品包括:特写、通讯、评论,就如同一张巨大的供台,上面供奉着人,彰显着人性,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的力量,推崇人的文化素质教养的精神,注重知识传播,要求人的自由平等。  相似文献   

2.
林凌  肖日东 《军事记者》2005,(10):24-25
“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目标的实现,是传媒应有的传播理念。这种理念贯彻到军事新闻报道中,就是关注作为军队建设主体的军人的生存、发展和心灵状况,关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的价值、人性的美、人间的真情和人与科技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追求。通俗地讲就是关注官兵在工作、学习、训练、生活中的生存状况、精神需求、喜怒哀乐,关注每个官兵的进步与发展,重视其自身价值体现及个人身心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闻的人文关怀,主要指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是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各种需求的肯定。它以人为本,集中体现了对人的关心和尊重。它不仅着眼于生命关怀,而且着眼于人性、精神、情感和道德的关怀,把人的生存、人的作为、人的发展当做考察一切事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和谐文化的建构过程。提升新闻传播的理性和人文性,建构和谐的新闻传播文化,是构建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也是推动构建和谐文化的基本途径之一,其根本指向是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愿的尊重,对人.的生存权利和尊严的尊重,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提升,以及在这个基础上推动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理性建构。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新闻学说到底是人学,新闻的传者、受者都是人,其报道的信息也都是由人的活动所引起的某种变动。所以,新闻的发展离不开对人的关注。当代传媒应该把人文关怀当作一种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新闻报道是新时期对媒体入提出的新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对新闻报道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足对事关民生问题的报道,更应选准角度,以人的生存状态为关注的中心.正确地传递人的真情实感.同时婴特别尊重人的人格尊严、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帆 《新闻传播》2005,(7):35-35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及历史境遇的关注。是对人的尊严及人的价值进行的肯定。黑龙江电视台的名牌新闻栏目《新闻夜航》的定位是“关注世事百态,讲述您身边的大事小情”,以普通观众的目光去注视每一个新闻事件,每一个新闻人物,让平凡普通的人成为节目的主角。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分析一下《新闻夜航》的“以人为本”的报道手法。  相似文献   

8.
游敏 《新闻窗》2006,(2):66-67
所谓人文精神,从哲学层面上讲,它是对人的生存价值、生存意义以及对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终极关怀。有学者进行了较好的概括: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人类的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人文精神更多的是形而上的,属于人的终极关怀,显示了人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燕 《河北广播》2005,(4):55-57
在现代传播中,人关怀的实质就是“通过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主要表现为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作为最终要义。  相似文献   

10.
高辉 《记者摇篮》2006,(9):38-38
新闻的源泉主要是人的劳动和创造,新闻宣传工作的对象是人。新闻宣传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砭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立足点,这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决定的.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领域的具体体现。十六大提出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思想来源于人本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从哲学上看,有三个层面的内涵,即以人的本质为本,根据人的本质来规范和引导发展、实现发展;以人的本质力量为本,依靠人的本质力量推动发展、实现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目标和终极追求,实现发展。这也是图书馆以人为本理念内涵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报,作为党的“耳目”、“喉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北京奥运新闻传播需要彰显人文理念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是作为一种社会潮流,一种普遍而稳定的文化而存在的。人文的核心是“人”,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是“人”与“文”的统一,即强调“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人”的统一。可以说,奥林匹克从远古时代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依托于古希腊的文化而被赋予了极其丰富而深远的人文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奥林匹克的人文内  相似文献   

14.
人的生存状态的变异是每个人关注的焦点。越是事关人的生存、人类社会安危的新闻,其传播价值也就越大,关注度就越高。因此,严格说来,新闻学是同人密不可分的"事学",新闻是一种描述人的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及其相应变化的"事实"。秉承《楚天都市报》"责任媒体,百姓情怀"的办报理念,《楚天都市报》鄂东版——《楚天时报》于2010年12月28日在黄石创刊。作为贴近区域读者的报纸,如何践行母报的理念,更加贴近读者?《楚天时报》高扬新闻的"人学"大旗,提出"做有温度的新闻",倾力关注普通人物的命运沉浮和生存状态,突出新闻的人文内涵,在创刊短短10个月时间里,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的多篇人物报道,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把握背景,呈现人物命运从新闻价值的五个特征"时效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人情味"来考量,选择普通人物为报道对象,除了具备接近性外,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文社科情感转向理论范式以及新媒体网络运行逻辑,一种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暖”新闻理念应运而生。这一新闻传播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新闻“人学”转向和新闻“温度”与“品质”,是具有中国话语特点的建设性新闻观。宏观来看,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统领,其本身就为新闻传播工作指向了人。中观层面的新闻观应该怎样体现人?怎样为人的精神服务?这取决于新闻文本的价值观,它不同于新闻价值,它是用于判断和左右新闻价值的更为隐秘和更具决定作用的悬置的价值观在文本中的体现,这种价值观念内嵌于新闻文本中,并通过传播过程影响和建构整个社会的价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尊重人的个体存在的价值,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创造力量,尊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现代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新闻由"官本位"向"人本位"转移,正是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动反映,是人性化政治在新闻改革中的体现。随着我国民主制度的不断加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抓起。在上述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的民主政治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中国的媒体自然而然地经受了社会大潮的洗礼,向"民生"拓荒,向"民本"回归,成为这一时期新闻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去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将关注民情、体验民生、  相似文献   

17.
媒体间特别是区域性媒体之间的竞争加剧,促进各媒体纷纷扩增传播内容,增加对新闻线索的需求量。媒体公布对新闻线人的酬金,直观认同了新闻线人的价值并激励着普通受众。因此,新闻线人在近年数量增加,层次扩广,出现了职业化趋势。本试图就我国当前新闻线人发展中存在的“职业道德”失范和自律问题进行粗浅地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报道中要提倡多些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个性、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简言之就是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不仅着眼于对生命的关怀,而且着眼于对人性、精神、情感和道德的关怀,把人的生存、人的作为、人的发展当作考察一切事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已经成为各地媒体越来越重视的课题。在现代传播中,人文关怀的实质,就是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作为最终要义。社会新闻作为党报新闻报道的生力军,应当并且要认真地承担起人文关怀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说:孔子的最大贡献是“人的发现”。此谓春秋以前,“天命”主宰一切,天神思想是思想界的统治思想。孔子“发现”了人,提出:“远天道,近人事”,“不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把思想界的视野从“天”拉向人,拉向现实的人生。孔子的人学思想对于后来儒家思想、中国佛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学术文化都产生了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