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是否在传播过程中使用机器媒介为划分标准, 可以把“大众传播”这一概念分为广狭两义。狭义的“大众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媒介必须是“机器媒介”, 而广义的“大众传播”所使用的媒介可以是“机器媒介”, 也可以是“非机器媒介”。这就扩大了现有的大众传播一词的词义, 传播史的研究范围不再仅仅是古腾堡印刷机之后的书籍、报纸、杂志等三大印刷媒介和电影、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四大电子媒介, 还可以是古腾堡印刷机以前的一切面向大众的传播形式, 这就极大程度地拓展了大众传播史研究的领域, 有利于在整体上把握人类大众传播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寻找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范明献 《新闻界》2007,(1):73-74
人际传播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频繁、最常见的传播类型。不同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体间的亲身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具有直接、双向、互动的特点。电视传播,虽然身为大众传播媒介,但作为视听合一、声画并茂的电视媒体,正如同学者所言:“迄今为止,电视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最便于展现人际交流的媒介”。  相似文献   

3.
任波  杨孟尧 《新闻窗》2009,(1):98-99
从一开始就建基于大众传播研究之上的传播效果研究,有较多片面化的弊病。比如仅仅考察了大众传播流程中的特点和规律,而忽略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小群体传播状态下该传播现象所体现出来的不一样的特征。本文屏蔽了大众传播视角之后再看意见领袖现象,得出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4.
王钧  刘琴 《新闻爱好者》2008,(11):33-34
本世纪传播学从“枪弹论”——“有限效果论”——“受众中心论”衍变的实质表明:“从传播对大众或受众集合体具有的直接的普遍的影响之理论,转向承认人际交往在传递和证实由媒介产生的信息和观念中扮演了中介角色。”哄践证明,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结合,不仅是利用人际传播来补充、强化大众媒介的传播,而且也有利用大众传媒来辅助、扩大个人传播,以检验个人传播和媒介传播的共同效果。这其中,“广播”形态的人际传播在与其他媒质形态下的人际传播相比较的过程中,因其媒质本身的差异而使其具有了更为显著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张莉 《新闻传播》2010,(2):73-73
近年,广播谈话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并得到了广大听众的欢迎。目前学界对此从语言学、社会文化学角度的研究颇多,但从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传播学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笔者认为,将广播谈话类节目从人际传播引入到大众传播领域,  相似文献   

6.
媒介传播与社会伦理价值取向紧密关联。"分配性努力"致力于如何分配别人生产出来的财富而非努力于生产,其伦理实质属于过度经济理性,与市场经济公正、自由、平等的伦理要求相冲突。改革开放前具有组织传播特征的媒介传播与社会运动相伴随,经济理性被压抑;改革开放后的媒介传播向大众传播回归,促进经济理性快速释放,但随之陷入"GDP主义",宣传职能服务于政绩,营销职能服务于利润,放弃了"生产性努力"的价值导向;在此逻辑中,主流媒介对"分配性努力"事件的监督与警示功能缺失,而人际传播与媒介传播中的精英伦理形象背离,使"分配性努力"行为在人际传播中产生示范效应,至于精英们的媒介化生存技巧,则产生媒介工具化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7.
提出有声语言大众传播,实际是相对于有声语言人际传播而言的。脱胎于人际传播的大众传播,肩负着把人们带入规范空间的重要责任。从语言发生学角度看,"前呼‘邪许’,后亦应之"的"杭育杭育派",其内在动力显然有着协作合力、共同完成劳动任务的目的。大众传播中的有声语言表达样式的多样化,却  相似文献   

8.
梳理“媒介帝国主义”的理论研究脉络,不难发现,自1969年美国学者赫伯特·席勒在《大众传播与美国帝国》一书中揭开“媒介帝国主义”研究的序幕。到1977年文化传播学者鲍依巴瑞正式提出这一概念,有关传播与国家发展、国际传播不平衡等问题的阐释无不蕴涵着新锐的传媒批判思想。而这与当时正兴起的后殖民主义思潮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渗透及应用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社交媒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复合体,集语音、视频、图片、文字于一身,它的出现颠覆了以往的信息传播形态,引起了信息传播系统的变革,给整个社会特别是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基于此,为捍卫人的"主体"地位,而意从异化的视角对微信展开批评研究,这一批评主要从人内传播的异化、人际传播的异化和人的被奴役化三个方面来进行剖析。以提醒用户注意使用微信等媒介的适度性,不要沉浸于技术所带来的"美丽新世界"中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10.
颜维君 《今传媒》2016,(10):42-4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介融合已经呈现出终端融合、渠道融合和行业融合的趋势,但传统的大众传播研究视角对于媒体在这一大融合背景下呈现的困境解释仍有不足。本文通过分析媒介融合中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大众媒体的变革与人际传播研究之间的紧密联系,以期对人际传播研究在媒介融合研究中的应有价值与重要意义进行探讨,并试图从人际传播的视角来对大众媒体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许光 《新闻传播》2009,(12):20-21
近年来,我国主持人行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瓶颈期相对于大量的岗位需求来说.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主持人越来越稀缺。个性化传播是主持人节目传播的重要特色,正是由于节目主持人在电视这个大众传播媒介中创造性地注入了个性化的人际传播的要素.才成功地实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优势互补。从一定意义上看,失去了个性,也就失去了主持人节目和主持人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3,(3):41-45
人际传播在传统媒体广告传播与网络广告传播中均有体现,而网络媒体则在受众"互动"、"参与"、"分享"上的特色为人际传播提供了更好的基础,人际传播改变了网络广告的传播模式。与传统广告传播的大众传播模式相比,网络广告传播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嵌入与整合。本文从传播特征、传播路径、影响作用三个角度对网络广告中的人际传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邹阳 《新闻爱好者》2008,(12):10-11
“大众传播”概念看似是一个老生常淡的问题,但是笔者在授课时讲到《大众传播》这一章节时,跟学生在探讨这一概念的过程中,发现当下有~些传播现象并不能用传统的“大众传播”概念去涵盖,而它们在某些特征上与大众传播甚是相似,有很多同学对此感到迷惑。并不是说这些定义已经无用或者过时,而事实是,我们的传播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由于新的传播技术的使用而出现的传播现象正在挑战既有的“大众传播”的传统定义。本文就从传统的“大众传播”的概念出发,去探讨一下新的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4.
施拉姆说过:“传播是各种各样技能中最富有人性的”。主持传播,即节目主持人的传播活动.在所有的大众传播活动中无疑是最具人性的。作为大众传播人际化与人际传播大众化的产物,主持传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人性或人际性。从这个意义而言,“将人际化进行到底”乃是未来主持传播、甚至一切大众传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冯菊香 《今传媒》2014,(5):37-38,54
"世界末日说"属于流言中的谣言,其传播渠道主要有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新媒介传播等不同途径。"世界末日说"传播的影响成了现代"魔弹论"的翻版,究其原因,除了深层的社会原因外,与电影《2012》引发的恐慌、新媒介建构的"拟态环境"等推波助澜不无关系。为此,可以从公众理性认识"世界末日说"的本质;媒介理性设置报道议程;政府应加强科技知识普及力度等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29名育龄女性的半结构化访谈,旨在从传播学视角深入考察信息传播与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育龄女性的生育认知与信息传播紧密交互,共同影响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一方面,大众媒介所传播的风险信息建构了育龄女性的生育风险认知,无形中加剧育龄女性的生育恐慌,从而潜移默化地降低女性的生育意愿;大众媒介所展现的正面话语有助于消弭育龄女性的生育风险认知,但这种正面话语在传播空间中并非总能“被看见”。另一方面,亲人之间形成的垂直代际传播以及同辈之间的水平传播也会对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此外,研究发现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并非完全割裂,而是以互动和博弈的方式发挥作用。其中,来自人际传播的生育信息对育龄女性生育认知、生育意愿的影响力度明显强于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17.
高洋 《记者摇篮》2007,(5):60-60
电视谈话节目是记者主持人与被采访对象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一种节目形式。时下,电视谈话栏目火暴荧屏。虽然节目风格不  相似文献   

18.
姚靖 《传媒》2017,(18)
传播活动从产生之初,就具有社会性和人际性的双重特性.但是,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人类传播活动的社会性不断增强,而人际性却不断弱化,甚至被社会性所遮蔽.直到互联网时代及其以后的媒介产生,为恢复传播的人际性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力图阐释以社交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是如何恢复被大众传播所遮蔽的人际性的.同时,文章也指出这种人际性的恢复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长期负责党的宣传文教工作的陆定一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1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庆光认为: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运行。2复旦大学教授童兵认为:"新闻传播"指人际间、群体内以及社区内直接的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3"新闻传播"是新闻传播学的核心术语,但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与解释,前人研究多从新闻传播事业、活动、现象、工作及新闻传播学等感性经验或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新闻委员会1998年会议曾把互联网络看作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介。这一说法已被国内外传播界广为引用。但是认真推敲起来.这一说法既不准确也不科学。互联网络是一种媒介.但它决不是能同报刊、广播、电视相提并论的大众传播媒介。它是集书信、电话、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光盘于一体的综合性媒介体系.它是既能承载大众传播,又能承载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全新传播平台。这就是说.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有过的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