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自然博物馆传播科学家精神的必要性、内涵、路径与实践案例。自然博物馆传播科学家精神,符合当今科学教育的目标、科学传播的内容、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过程—关系”是传播科学家精神的核心要素。本文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为例,探讨了自然博物馆传播科学家精神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围绕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Museums and Contested Histories:Saying the Unspeakable in Museums)",从理念、实践与研究等多个角度,向莱斯特大学博物馆学教授理查德·桑德尔(Richard Sandell)提出了问题。桑德尔教授结合自身博物馆工作经验和学术研究,对于这一话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讨论了博物馆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博物馆学的发展和学科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博物馆既是一个地方(国家、城市、社区)文化景观的结穴要地,是一种处理文化景观的特殊工具,其本身往往也构成为一处文化景观。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本期的专题即循例以此为题。这组文章既涉及博物馆作为文化景观主要体现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巢臻),也涉及博物馆在文化景观以及特殊遗产如考古遗址公园(王方,田湘萍)、农业文化景观(刘明谦)、自然和人文生态(曹兵武)等的保护、展示、诠释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理论和方法,还涉及当代艺术尤其雕塑等在建构现代城市文化景观时与博物馆的特殊关系(张瀚予)。  相似文献   

4.
杨瑾 《中国博物馆》2013,(2):124-125
2012年底,由中国博协区域博物馆专委会与国际博协区域博物馆委员会(1CR)合作举办,山西博物院和湖南省博物馆承办的"博物馆标准国际研讨会"在太原举行,这是中国博协区域博物馆专委会自"美国博物馆标准和最佳做法"后又一次举办以博物馆标准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会议以"工作坊"形式进行,国际博协区域博物馆委员会主席、奥地利波西尼亚堡民间艺术与传统博物馆馆长哈特穆特·普拉施(Hartmut Prasch)和该委员会理事、奥克兰理工大学新西兰旅游研究院文化遗产部副主任简·莱格特(Jane Legget)博士分别介绍了国际博协区域博物馆委员会的博物馆质量与标准提升指南、奥地利和新西兰的博物馆标准和最佳做  相似文献   

5.
叶璐 《中国档案》2023,(2):56-5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高校博物馆如何基于档案实物,策划校友科学家专题展,弘扬科学家精神,从传授知识扩容到培育科学方法、传递思想和精神,值得当下思考与探究。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馆成立于1996年,相继举办过黄旭华、吴文俊、顾诵芬、杨嘉墀等上海交大杰出校友科学家展览,渐成系列和规模。本文以“科教兴国开创未来——‘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杨嘉墀校友专题展”(以下简称“杨嘉墀校友专题展”)为例,梳理科学家校友系列展览的办展实践,希望为更多科学家主题展览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社会化参与,除了博物馆积极地构建与社区、与民众的对话之外,以藏品为基础的公众参与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苏州博物馆的"文徵明特展"中可以看到,当藏品变为展品后,博物馆、志愿者、观众、媒体、微博粉丝等众多个人和机构都进行了热情参与,这正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的一个鲜活案例。  相似文献   

7.
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我们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调研基地,分别在博物馆现场针对北京市青少年(以小学生为主)及其家长、学校教师三种角色进行了博物馆教育期望的问卷调查,同时辅以访谈法和观察法,以图了解青少年的博物馆参观等需求。调查共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21份。文章从基本信息、基本认识、选择意愿等方面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博物馆教育功能普及与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设计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8.
正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市场推广与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博博会")将于2018年11月20日—26日(20日—22日展览搭建,并同期举办会议,23日—26日展览)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第八届"博博会"主题:博物馆—新时代·新征程。"博博会"是国家级博物馆行业展会,两年举办一届,是集行业会展、学术会议、国  相似文献   

9.
图说     
<正>(新华社照片,北京)11月8日,2014"腾讯WE"大会于北京北展剧场举行。据悉,来自全球各国的12位顶尖科学家,互联网思想家和技术专家汇聚北京,为到场的将近2000多为互联网从业者带来了12场关于未来全球科技与创新的思维盛宴。图为Martin Nowak(《超级合作者》作者,哈佛大学教授)进行演讲。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王杨)6月30日,蓝精灵全球欢庆50周年中国行的开幕仪式在京举行。享誉50年的世界经典童书"蓝精灵"中文简体版首次与读者见面。继在比利时、巴黎、罗马等地开展了一系列蓝精灵欢庆活动后,"蓝精灵  相似文献   

11.
"元数据(Metadata)"概念最早起源于计算机科学领域①,然而,元数据并不是计算机科学家们的专利,在地理界、博物馆界、艺术界、政府信息领域、图书情报界等,它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的研究工作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的建筑和展览设计,必须建立在对藏品的理解之上,进而形成充分体现展品自身特色的设计风格,这样才能避免博物馆和展览出现"千馆一面"的现象。德国科隆罗马日耳曼博物馆从博物馆建设之初,即确立了以"物"为中心的设计策略,以核心藏品的展示确立博物馆建筑形式,以大型展品为纽带确立展览流线和分隔空间区域,以展品特性定制光源设计,这些做法对于中国博物馆界都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之间,雄踞世界东西的秦汉、罗马,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不同模式,代表着当时世界文明的最辉煌成就。2000多年来,双方遥遥相望、彼此向往,经丝绸之路的连接而交相辉映,共同对人类的进步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秦汉—罗马文明展"通过来自中意70余家博物馆的489件(组)文化瑰宝,展示了两大帝国古老的文明、悠久的历史、不同的文化特质及其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二十世纪初期,由于特殊的时代与文化背景,1901年(光绪27年)云南诞生了中国第一座博物馆,而且是官办公立博物馆。由于云南地处边疆,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并没有得到中国的博物学家或者历史学家的重视和记载,反而被当时在昆明担任"云南府中法学校"(l'Ecole franco-chinoise de Yun-nan fou)校长的乔治·高德耶(Georges CORDIER)详细地记录下来了,在他于1915年发表的"云南府博物馆"(Le Musée de Yunnan-fou)和1922年发表的"增补云南府博物馆"(Note additionnelle sur Le Musée de Yunnan-fou)两篇文章中,对这一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博物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今天,开展云南府博物馆的研究,可以加强对中国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文博事业的重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中国博物馆学的研究思路和内容;同时,继承和发扬云南府博物馆敢为天下先的建馆精神,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战略国家间的文博事业交流与合作,率先与法国等沿线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为民心相通奠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伊始,科技引领的全球沟通革命不仅让人际交流变得多样与复杂,而且深刻影响了博物馆在藏品管理、展示手段和参观体验等方面的实践。与此同时,超级连接不仅限于科技带来的全新感受,传统意义上游离于博物馆之外的社区(共同体)依然是博物馆应该关照的"新公众"。建立博物馆与社区(共同体)之间连接的具体实践是多样的。新方法远不是博物馆为了宣传力和能见度而落实的行动,而是机构使命和价值驱动的内在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参与"的语境是"参与式文化",指公众利用网络或是其他媒介手段参与文化的创造、分享和传播,博物馆受其影响出现了"参与式博物馆"。美国博物馆学家妮娜·西蒙(Nina Simon)的《参与式博物馆》是介绍这一趋势的著作,阐述了博物馆"参与"的建构,列举了"参与"的四种实践,以及如何评估和管理参与式项目,梳理了参与式文化与参与式博物馆、Web 2.0与博物馆2.0、网民活跃度与观众多样性三个方面的理论来源。本文是该书的译者序。  相似文献   

17.
正引言二十世纪是西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众多博物馆学理念与思想迸发的时代。1971年,法国博物馆学家雨果·德·瓦兰(Hugues De Varine)率先提出了"生态博物馆"这一名词。时至今日,生态博物馆概念的提出已经历了近五十年,并在英国、瑞典、加拿大和中国等地生根发展。作为新博物馆运动的产物,生态博物馆不仅是一种博物馆新形式,更是不同于  相似文献   

18.
为了丰富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活动内容,扩大5·18国际博物馆日的社会影响力,从2012年起,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每年都围绕当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拍摄一部集中反映当年中国博物馆行业发展状况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宣传片"。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在这一年的宣传片里,摄制组力求以新的方式,表达中国博物馆人对于藏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博物馆藏品在不同世代、不同文化的沟通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宣传片经历了两个多月的策划拍摄,先后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十余座博物馆实地取景,最终于"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摄制完成。5月1 8日,宣传片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南京市和江苏省的各主要电视媒体多次播出,优酷视频等大型视频网站也对宣传片进行了全片转播。宣传片播出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创新博物馆文化的传播途径的同时,也增进了公众对于博物馆日主题的理解。为加深读者对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认识,本刊特将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宣传片解说词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正>在我国的博物馆建设热潮中,已有有识之士开始将关注的重点转向博物馆的价值导向与质量提升等关键性问题,探讨诸如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今年1期专题)、什么是好的博物馆、好的原创性临时展览、博物馆社会服务最佳做法(去年4期专题)以及观众参观体验与感受等议题,管理部门也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开展博物馆评估工作。本期我们特编发一组讨论"什么是好的博物馆:博物馆评估"的文章。博物馆评估是在新管理学思想影响下,由企业绩效管理延伸到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运营状况考察之后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预防性保护最初提出于1930年罗马国际会议.当时主要是指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温湿度控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预防的理念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