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经济生活占据重要位置的今天,经济报道的版面在平面媒体大增,从重大新闻到短小精悍的简讯,处处可捕捉到种种的经济信息.在数量、种类繁多的经济报道中,要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记者在采访中,对一些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进行逆向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益变化的经济形势,各级党报对经济报道都作出了许多成功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但总体来说,党报经济报道受计划经济观念束缚仍十分明显,面对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报道内容仍显单一,表现手法仍很僵硬.解决经济报道不活、不深、不实用的问题,是党报增强权威性、公正性、服务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时政报道、文娱体育报道等,经济报道往往较抽象,很容易造成数字多、术语多、行话多、枯燥、乏味的情况.笔者认为,从拓宽经济报道的视角人手,不失为改善经济报道可读(听、视)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和世界,经济是社会发展命脉,经济报道不仅是新闻报道的组成部分,而且成为最基本的内容.经济报道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到媒体竞争力.做好经济报道,对于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提高媒体传播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改革报道,一直是这几年报纸宣传的主体内容。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传达后,这方面的报道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呈现出了与以往报道不同的层次与水准。我们邵阳日报这些年来,一直注重经济改革的报道,但从读者的角度来审视,仍然存在着不够解渴、不够实在、启发不很深刻、促进不很有力等不足。其中原因有许多方面,从我们的实践来看,记者是否真正深入到改革现场,真正了解实际、报道实际,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不断细分的报业市场中,经济报道的思路如何适应整个媒体定位而做适时调整,这是最近10多年来<工人日报>从事经济报道的同仁一直探索的课题.从1995年创办经济新闻版时提出"从市场中来,到职工中去"的理念,到2002年提出以"题材的社会性"努力凸显了<工人日报>经济新闻的个性特征,再到2006年明确提出"更多地关注民生题材,彰显<工人日报>经济新闻而向普通职工的特点",从而避免同质化倾向.实践证明,这样的改进思路提高了我们经济报道的影响力.我们认为,在面对严峻经济形势的今天,为有效增强民众共克时艰的信心,紧扣民生主线依然是加强和改进经济报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地市级报纸面向的主要是本地区基层的普通读者,其经济报道的主要任务是将最新的经济政策、经济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并及时反映新近发生的经济现象和问题.但目前不少地市报经济新闻报道存在着工作性报道多,且数字堆砌,引用的术语、名词太多,专业性太强等艰涩难懂的问题.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党报经济报道的主要目的是指导经济工作,这种定位决定了经济报道的基本内容和报道形式.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办报思路和思维定势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经济报道要面向广大读者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上来以后,报纸上的经济报道日益居于重要地位.从数量上讲,它大约占整个报道的40—50%(就综合性报纸而言),对宣传党的经济政策,推动建设事业起了一定作用.现在的问题是:40—50%的经济报道,并未能吸引住读者40—50%的注意力,这是值得研究的.是读者根本不要看经济报道?从道理上讲,似乎难以说得通.经济报道反映的是绝大部份人民群众正在直接从事的物质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的经济报道虽已取得较大进步,但并不完全尽如人意。大量的经济报道内容枯燥、缺乏亲和力,没有重视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原因。从报道视角、报道方式、报道策略上把人放在经济报道的重要地位,经济报道就会出彩。  相似文献   

10.
毛浓曦 《今传媒》2007,(6):50-50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驻站搞新闻工作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不仅仅是说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需要克服,更大的挑战实际在于新闻资源的匮乏,也就是说报道什么、如何报道成了驻站记者一个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我们经济报道的领域不断拓展,也出现了一些有深度、有影响的报道,但同形势的发展,仍然很不适应:报道思路还不够开阔,对经济领域和经济生活中一些带规律性的重大问题揭示不够,不少报道还停留在对经济现象的简单描述上,就事论事,不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报道是热点,也是难点。说其是热点,不少地市报一半以上的头版头条让给了经济报道,深度报道的选题集中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多媒体时代,以理性与深度见长的经济报道依旧是纸质媒体的宠儿。经济报道的难点也不少,专业人士觉得报道很业余,普通读者又觉得罗列大量数字的报道太“硬”,铺天盖地的经验报道、成就报道,一个单薄的事实产生无...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明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以后,经济报道就已经处在新闻媒体的首位。经济生活丰富多彩,新闻源滔滔不绝,可经济报道、尤其是深度经济报道总是给人一种不贴近、不同步、不解渴的感受。其中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报道本身难度较大,很容易陷入数据堆砌和无味的经济述评之中;二是记者“蜻蜒点水”,没花功夫深入采访,仅仅停留在对有关部门提供的总结材料上作浮光掠影的归纳;三是对经济形势、经济改革、经济问题不熟悉,无论是采写前还是采写后,都没有自己独到的思路和见解,缺乏有说服力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4.
经济宣传,是我国所有新闻媒介的中心任务,但对某一具体新闻媒介来说,又要根据自己所处地位、传播对象、所负任务的不同,把握住经济宣传中的重点。具体到县级广播台站来说,经济宣传的特点有三条;一是传播对象是以农民为主,农民对经济报道有自己的特殊需求。比如,对政策宣传很敏感,对实用经济信息和科技知识很感兴趣,但对长篇大论的经济综述却末必听得进去。二是报道对象是地方经济建设,地方经济建设固然是经济全局的一颗颗棋子,但也有它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县台不能用上级新闻媒介擅长的模式和路数去进行经济宣传。比如中央一级报刊电台常会搞一批思辨色彩很浓、气魄很大  相似文献   

15.
新闻实践中常常发生与好新闻失之交臂的情况.许多一般化的报道离重头新闻、带响的报道仅一步之遥.从主观上讲,人人都想迈出这一步,都想把“大路货”弄成“精品”.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不少很有希望.很有前途的新闻线索、新闻事件,就差那么一口气,就缺那么一点窍,最终重不起来,打不响.问题出在哪里呢?回顾科教部1996年关于城市中小学教育问题的报道,从城市私塾现象到培优班火爆到教育如何面向大多数一步步升级的过程,主题的两次飞跃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没有这两次飞跃,报道的深度和力度会大为逊色.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的背景下,作为经济血液的金融已不是一国孤立的金融,而是一种趋于全球化的金融。持续一年、迄今尚未结束的亚洲金融危机巳经为此提供了新的也是最为有力的注脚。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传媒一年来高度关注这一世纪末重大经济事件,在报道规模和力度方面都做了前所未有的投入,把传媒传递信息和解释事件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这些报道充分凸现了国际金融报道在国际经济报道乃至整个国际报道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对改进我们的国际金融报道很有启示。 敏锐判断事件分量 准确把握报道时机 1997年7月2日,当世界传媒的焦点还聚集在香港回归中国的世纪盛典时,很少有人注意到离香港很近的泰国发生的一件事。这一天,泰国政府宣布取消泰铢与美元的联系汇率,泰铢应声贬值。尽管世界重要传媒像路透社、亚洲华尔街日报  相似文献   

17.
王松林 《新闻世界》2013,(10):111-112
面对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地方党报的经济报道内容仍显单一,表现手法仍很僵硬。提高地方党报经济报道的贴近性与可读性,是党报增强权威性、公正性、服务性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如何增强地方党报经济报道的贴近性、可读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提高经济新闻报道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将经济新闻报道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经济新闻报道已经从原来对经济现象的描述,上升到对整个社会进程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沈毅 《当代传播》2011,(5):96-97
《现代评论》是20世纪20年代很有影响的周刊.其经济类稿件体现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爱国立场和价值追求.权威而稳定的撰稿人队伍,以及对稿件说理性和数据性要求的重视,是经济报道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翻看报纸的经济报道。非公有制经济的报道可以说少之又少。这种现象的存在除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报道确有难度外,同各报编采人员思想没能与时代同步也有很大关系。 深刻领会十五大精神,对搞好非公有制经济的报道是很有利的。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