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六书”的具体内容,有几种说法:《汉书·艺文志》谓:“古者八岁入小学,……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注《周礼》谓:“六书”是指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相似文献   

2.
《汉书·艺文志》中的"六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自《周官》的“六书”是指六种字体,刘歆为求“造字之本”而以“象形”等六种条例解之,这和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取向有关。而其“书”有“六”,则密切关乎刘歆的术数思想。《说文》等质实因袭“六书”说,遂致“转注”有其例而无其字等诸多凿枘。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问世之初并无刻印,仅靠抄写流传.小说以丑示丑的表现方式,使《金瓶梅》的流传和刊行尤显曲折.在长期而艰难的传播过程中,《金瓶梅》由原创稿本逐渐发展为文本与评点的结合本,大致形成了词话本、崇祯本和张评本等较为复杂的三个版本系统.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金瓶梅》十三种、八个版式,分属于“张评本”和“词话本”.其中,不乏颇具文献价值的珍善本,为《金瓶梅》“瓶内”“瓶外”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多种文本.  相似文献   

4.
六书新解     
在使用和发展汉字的过程中,许多人对造字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六条基本规律,简称“六书”。六书的分名始见于班固的《汉书·  相似文献   

5.
日本尊经阁文库所藏宋本《世说新语》,首尾钤有“睢阳王氏”藏印,本文考证其为宋代商丘藏书家王洙之后裔,借此考察了该本在中日两国的流传情况.论文复从避讳及刻工入手,钩稽相关文献史料,并对尊本《世说新语》及所附汪藻《叙录》的刊印地区和时间,作出了最新探考.最后,论文还梳理了董弅与汪藻之间的交游关系,指出汪氏《叙录》对于董弅校刻《世说新语》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姚明 《中国档案》2023,(4):66-68
<正>“批注本”简单地说,就是留有批注的出版物,即无论评点式文字所在的位置,都将其统称为“批注”,不细致区分眉批、题头批、夹批、旁批、文末批而分别命名,批注本是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学批评方法的实践产物,金圣叹点评《水浒传》、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张竹坡点评《金瓶梅》、脂砚斋点评《红楼梦》,都是标志这种批评方法迈向极盛时期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7.
《涵芬楼烬馀书录》著录的张隽刻本《近思录》为“正德刊本”,实为明崇祯九年刊本.《贩书偶记续编》著录的李文炤集解《近思录》为“乾隆间四为堂刊”,当为雍正十二年四为堂刻本.江永《近思录集注》嘉庆十九年王鼎校刊本,《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郘亭知见传本书目》的著录不妥.江永《近思录集注》同治八年江苏书局刻本,《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著录为“清光绪八年应宝时特刊本”,有误.蔡模《续近思录》十四卷,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著录的书名、卷数皆误.  相似文献   

8.
明代冯梦龙所编的《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人们习惯上统称为“三言”。近年来,各地出版社出版的“三言”恐怕已有一二十种,但这些“三言”在校注(有些版本无注释)质量上,都没有超过,甚至还不及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三言”校注本(许政扬校注《喻世明言》,严敦易校注《警世通言》,顾学颉校注《醒世恒言》)的水平。 直到最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三言”新注全本(陈曦钟校注《喻世明言》,吴书荫校注《警世通言》,张明高校注《醒世恒言》1994年10月第1版),上述情况才有所改变。可以说,这套“三言”新注本的校注工作真正做到了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9.
学徒工读书遭人讥1891年11月27日,毕云程出生在江南古镇海盐县澉浦镇。原籍安徽,祖上是鲍郎盐场盐官。毕家住在澉浦南小街一所很有气魄的大院里,正厅上高悬“凝馨堂”匾额,俨然书香门第、大户人家。毕家先人曾增订《六书通》,使《六书通》成为完璧。此书成为后人研究六书的主要参考书。毕云程十四岁时,家道中落,经人介绍到上海申昌棉布号当学徒。毕云程勤奋好学,转眼三年学徒满师转为伙计(店员,又称先生),并一度代理帐房(会计,或称帐房先生),但他并不感到高兴。原来,他很想继续念书,却遭到老板及其他人的讥讽。有一次老板冷冷地对他说:“这…  相似文献   

10.
詹鄞鑫所著的《汉字说略》,在有关汉字学研究的论著中,是继裘钖圭《文字学概要》之后,又一部值得推荐的好书。关于汉字的结构,《说略》在理论上的建树是多方面的。首先,作者构建了一套既科学又实用的新六书系统。自东汉许慎在《说文》中创立六书理论以来,两千年旧小学的汉字结构理论始终局限在许氏六书的框架内。传统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