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评价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是科学认识图书馆事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指导图书馆明确定位,提高图书馆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学界重视评估,缺乏水平性评价,绩效评价基于投入-产出-效果的线性逻辑结构,缺乏对技术和环境因素的考虑。文章通过对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内涵界定、评价模型分析,构建了包括图书馆事业投入、图书馆事业产出、图书馆事业发展环境、图书馆事业发展效益和图书馆事业发展新技术利用五个方面的、封闭式的、具有反馈功能的逻辑评价系统。并对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指数进行测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图书馆实践的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图书馆发展的制度体系是大势所趋。在这个新环境下产生的图书馆规章制度必须能够充分体现图书馆的职能作用、促进图书馆实践的发展、充分体现现代图书馆的公共性、公益性、开放性和群众性。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和技术的全面进步正在推动全域教育迅速发展,教育表现强烈的开放性、自组织性和互动性特征。教育走向融合、共享、泛在的趋势和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与技术条件。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推动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定位、目标、要素、管理等进行深刻调整。新时代,对图书馆的资源、空间、服务赋能,是图书馆社会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式;实现图书馆内部资源、图书馆与外部机构、图书馆与学习者之间的泛在连接,是图书馆社会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推动图书馆、学习者和社会教育实现多重超越,是图书馆社会教育发展的远景使命。  相似文献   

4.
2022年11月3—4日,2022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在线开幕,来自国内高校图书馆和相关行业的嘉宾、学者、馆长与馆员代表共约1500人相聚云端,共谋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论坛以“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生态、面向学科发展的资源建设与服务协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创新与管理优化、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与智慧服务体系建设、图书馆人才资源建设、图书馆联盟合作与发展等方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文章综述了本次论坛各位专家报告和交流的前瞻思想和研究成果,为高校图书馆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拓宽新思路,激发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制约着图书馆的发展,区域信息化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对区域整体发展、城乡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共建等多个方面的需求,推动了区域范围内的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区域和区域图书馆成为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中的重要前提。综合区域图书馆的各种研究,本文对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研究中的区域图书馆,以及对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研究中的区域做了具体界定。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图书馆在大学的定位、大学图书馆发展方向、大学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图书馆内部管理改革、技术发展与图书馆关系、特色图书馆建设6个方面深度分析了20位馆长的访谈内容,揭示了目前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方向,并提出未来大学图书馆应在图书馆战略规划和图书馆价值宣传上加强研究和实践.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移动图书馆成为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但目前我国移动图书馆特别是中学移动图书馆发展还不成熟。本文介绍了中学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服务模式,分析中学移动图书馆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量化研究图书馆学与图书馆事业互动发展要素流动的关系,文章建立了以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指数为产出要素,以图书馆资本投入、图书馆专业人才投入、非图书馆专业人才投入、图书馆专业技术投入、非图书馆专业技术投入五种变量为投入要素的图书馆事业发展函数模型,并选取2001-2014年的数据,定量测算图书馆学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图书馆学与图书馆事业发展虽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但在长期互动发展中并不具有稳定性和因果关系;图书馆学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贡献率为16.94%,其中专业人才的贡献率仅为0.35%,专业技术贡献率为16.59%;资本和技术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才是制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智慧图书馆作为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将成为图书馆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本文论述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①互联的图书馆,具体细分为全面感知的图书馆、立体互联的图书馆、共享协同的图书馆;②高效的图书馆,具体细分为节能低碳的图书馆、灵敏便捷的图书馆、整合集群的图书馆;③便利的图书馆,具体细分为无线泛在的图书馆、就近一体的图书馆、个性互动的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0.
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促使图书馆向智能化和智慧化方向发展。智能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不同表现形式,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关联:智能图书馆是智慧图书馆的基础,智慧图书馆是智能图书馆的目标,从智能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转变是图书馆深化发展和提升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图1。表1。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11.
现代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相对物,是当今图书馆的发展走向。虚拟图书馆是实体图书馆的相对物,是现代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实体图书馆是虚拟图书馆的相对物,是现代图书馆的基本依托。“虚拟”与“实体”并举,是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根本方针。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治理与图书馆管理具有显著区别。在图书馆管理中,政府是图书馆事务的决策者和直接规制者,而在图书馆治理中,政府是政策制定者和经费提供者。图书馆治理需要法人治理结构和行业管理的体制基础。法人治理结构的特征是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环节相分离,做到分权制衡,目的是为了实现法治化管理。实行图书馆行业管理是图书馆自治和自律的根本表现,它需要建立有图书馆行业协会。建立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培育图书馆行业协会组织,是我国图书馆治理走向"良好治理"的必由之路。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信息水平和服务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图书馆信息水平概念,信息时代影响图书馆信息水平的要素,描述图书馆信息水平与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关系,图书馆信息水平与图书馆信息创新的关系,设计出增强图书馆信息水平的方案.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读者“图书馆意识”之剖析与唤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的“图书馆意识”是指“教师读者对图书馆的关注度、熟悉度、依赖度和利用度”,影响教师读者“图书馆意识”的主客观因素有四个,通过开展个性化服务和主动参与学校的科技创新来唤醒与激活教师读者的“图书馆意识”。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文学研究对于推动图书馆文学创作、发展图书馆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论文从图书馆文学的概念特点、图书馆文学的功用、图书馆文学的设立发展、图书馆文学创作、图书馆文学评论等五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图书馆文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图书馆文学理论研究、图书馆文学批评及图书馆文学比较研究等作为今后研究的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人文图书馆学论纲   总被引:83,自引:0,他引:8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理论形态或学术流派 ,图书馆学可分为科学图书馆学和人文图书馆学。人文图书馆学是从人文视角观察图书馆现象的 ,它以弘扬图书馆学中的人文精神为己任 ,以实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为目标。只有科学图书馆学和人文图书馆学的平衡发展 ,才能体现图书馆的完整性。目前应加强人文图书馆学研究。参考文献 33。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学术规范指引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帮助图书馆学界明确自身的职业理念,给图书馆学界的言行提供指导。一方面,图书馆学术规范的研究视角包含了国家、社会、个体层次,可用图书馆价值解释其内涵,另一方面,其实现的保障条件可以从法律、组织、人才、赏罚方面来认识。图书馆学术规范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必要保持研究的多元化。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8.
柯平先生凭借严谨、务实的治学之道,勤勉钻研,成果颇丰,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业务管理、战略管理、信息服务等。柯平先生的图书馆学思想丰富而深刻,前瞻而全面,主要涉及图书馆的学科本质,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规律,图书馆的管理规范、服务创新等诸多方面。参考文献53。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帝国图书馆的兴起有其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背景。它是阿拉伯民族对图书的重视,对知识的追求的表现。阿拉伯帝国的图书馆分为皇家图书馆、清真寺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私人图书馆四种类型,它与科学研究和文献翻译高度结合,在建筑和内部设计上具备图书馆的一切要素,向读者免费提供服务。阿拉伯帝国的图书馆代表了当时世界图书馆发展的最高水平,它促进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东西方的科学发展,在世界图书馆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20.
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实践述评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电子图书馆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多媒体图书馆等等名称。然而对这些“图书馆”的概念、内涵和特征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今后数年内将有6 个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参考文献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