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五星红旗飘扬下的“一国两制”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将揭开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什么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香港等问题而提出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在香港等地建...  相似文献   

2.
联合、集合、聚合、竞合、融合是现代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合”成为中国广播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需求。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的“联合”还具有独特性合作是广播媒体弥补产业缺陷、寻求自身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广播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突破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期导读     
广播电视集团化,是近期业内人士议论较多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它事关广播电视今后的发展,甚至跟个人前途也息息相关,所以许多人对此格外关注。集团化发展有哪些重要性,组建集团应当有什么样的思路,集团成立之后如何处理各种关系?“专论”栏目梁山同志及“征文”栏目中赵德全等同志的文章,对广播电视集团化的有关问题作了阐述。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之后,广播人面临着一国两制下新的广播格局。局面新在哪里,表现出哪些特色,广播固有的导向功能和娱乐功能如何发挥,广播节目还需要怎么办?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关注和解决。中央电台…  相似文献   

4.
杨彬 《青年记者》2006,(19):73-74
报纸、广播和电视三种媒体,出现最早的是报纸,广播次之,电视最晚。具体到新闻评论,也是报纸评论诞生得最早,历史最长,而广播电视评论则是这个大家族中的年轻成员。从新闻评论发展的历史来看,伴随着广播电视评论产生的,是不同媒体间的新闻评论体的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这条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之路,呈现了一种从“移植”到“嫁接”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下的新闻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先要时“一国两制”下信息跨地区的采集、传播和消费现象作出学理性的解释,指出其中符合普适性的信息传播规律的一面,并着重探讨具有“一国两制”特色的特殊的信息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厘清、归纳出“一国两制”条件下信息跨地区采集传播活动所适用的一般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王婷 《新闻传播》2006,(10):63-63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大战中,广播如何实现.品牌化生存是一个为人关注的话题,广播再也不会默默无闻地躲在调音台背后,而是越来越多的广播电台和广播主持人走出来,将节目和现场活动以及商家无缝对接,成为相互依托的“看得见的广播”,使广播的“形象”跃然生动。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方针有力地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是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今年,中国政府还将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今后解决台湾问题也必将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进行。大力宣传“一国两制”方针,报道好澳门回归盛事,驳斥李登辉的“两国论”,已成为当前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回顾、总结以往“一国两制”报道的规律和方法,对即将到来的迎接澳门回归报道提供新鲜经验和对策建议,为宣传“一国两制”方针的报道日常化寻找思路,让“一国两制”的宣传不仅体现在香港、澳门回归前,更要体现在回归后,体现在报道内地各省区处理与台港澳关系问题的具体作法中。  相似文献   

8.
一、对港澳广播的基本情况1992年10目1日,随着我国珠江口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投入使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增的第七套节目的电波开始覆盖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1993年8月,中央台新成立了第*套节目编辑部(后要8沟“华夏之声节目部”)。经过10个目的紧张着各,新的第*套节目于1994年6闰18日透晨5点以“中央人民广播电白华夏Z声”的呼号开始播啻、从此,中关人民广播电白又诞生了一套新的刑象性广播节自。华夏之声的节目方针是: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以新闻办主体,以又乏科专题为两翼,为港澳同胞和…  相似文献   

9.
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历来注重一个“情”字。广播文艺是富有个性特点、以声造型、以声传情的听觉艺术,播出的作品和听众欣赏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有“情”的广播文艺,可以起到桥梁作用,使听众与广播达到心灵上的沟通,缩小相互间的距离。缺少“情”,则不能牵动人心,不能引人入胜。所以说,广播文艺节目万万不可忽视这个“情”字。当然,广播文艺节目是  相似文献   

10.
亦杰 《报刊之友》2008,(5):37-37
《南方周末》日前发表的《养老保险“一国两制”现象严重》一文,引起社会很大反响,特别是企业退休人员争相传阅、相互转告、热烈议论、好评如潮。这篇文章何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