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篇语     
当你打开这一期的《北京档案》时,我们迎来了千禧之年。在这万象更新的世界里,你的生活是否有所改变?对于“百科视窗”这张新面孔不知你是否喜欢,但对它的初衷你肯定是接受的:工作的知音、学习的园地、生活的朋友。是的,它想成为您集工作、学习、生活于一体的俱乐部...  相似文献   

2.
面对国内外期刊市场双重矛盾的挤压,大众文化生活类期刊能否为发展中国民族期刊业承担应有的责任?有人预言,像《知音》、《读者》、《家庭》、《故事会》这样的传统老牌期刊,恐怕只能坚持三五年,接着就该被淘汰出局了。《知音》杂志社社长胡勋壁并没有感觉到危险会来得这么快,对未来甚至有着美好的期待和憧憬。 胡社长认为,这种态度并非因为“当局者迷”,也非着意粉饰太平,从市场发展潜力来看,与期刊业发达期刊市场已经饱和的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期刊市场远未得到充分开发。虽然像《时尚》、《世界时装之苑》等高档时尚生活类期刊以及其他  相似文献   

3.
《新闻世界》2008,(3):6-8
《物权法》去年正式颁布了,从酝酿到出台历经13年之久,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物权法》对咱老百姓太重要了,可以说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当你想有个家,需要购房,先要看看《物权法》,了解你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和可能承担的风险;当你拥有了自己的住宅,入住生活小区之后,成为一名业主,也许会碰上物业管理方面的问题、纠纷,需要咨询《物权法》;当你在房产买卖等过程中发生产权纠纷,更要利用《物权法》保护好自己的正当权益。物权时代,学好、用好《物权法》能帮我们过上更和谐的“安居”生活。  相似文献   

4.
《大观周刊》2006,(26):64-65
他不是美食家。 但他懂得如何去做一个美食家。 当我们面对现实没有了快乐的时候, 当我们面对生活迷失了梦想的时候, 与我们面对人生失去了方向的时候 不妨,去向关明学习做一个美食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我国报业市场化的历程已逾十年。晚报作为社会生活类综合性报纸,在经过了十多年的辉煌后,目前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发展的新考验。作为地市级晚报,我们面临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在区域性报纸的压力下,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何另辟蹊径创新模式?如何实现可持续式的发展?这些都是摆在我们晚报同仁面前不容回避的命题。在本期“姑苏晚报杯”征文里刊登的一组文章,对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探讨,尤其是《扬州晚报》、《宜春晚报》和《莆田晚报》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家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地市党报如何延伸触角,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中更好地架起联系的桥梁,进一步增强公信力和可读性?《焦作日报》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以创办《生活晨刊》为切入点,找准报纸定位,加强新闻策划,做精做强专栏,重点突出“四性”.为地方党报办好社会生活类专刊、专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编者心中有作者陈其浩今年1月1日新民晚报《夜光杯》刊登了该刊编者的文章《办事要大家来》。面对广大读者和作者的支持,该刊编者真诚地写道:“光说谢谢是不够的,还要看实际行动,要全心全意为作者服务。”如何服务呢?编者提出了三条具体举措,其中二条为:一、对不...  相似文献   

8.
从“体验式营销”看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经营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精品购物指南》创刊并获得成功后,生活服务类报纸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如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上海壹周》、天津的《假日100天》、广州的《周末画报》、重庆的《新女报》、长沙的《今日女报》、大连的《大连女报》、武汉的《第1生活》(知音期刊集团2005年9月推出)等。生活服务类报纸虽然只是周报,但其中不少报纸期发量雄居当地报纸之首,年广告收入达到数干万元,被誉为报业的“金矿”地带。然而近几年来,报纸发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发行下滑问题越来越突出,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认为,生活服务类报纸突破发展瓶颈的思;路有两点:一是要打好“服务牌”,认准自己的角色定位,生活服务类报纸主要为读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咨讯;  相似文献   

9.
何志文 《新闻界》2001,(4):24-25
前不久,四川省委宣传部组织考察组,对广东、湖北的期刊业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期间,考察组先后重点走访了广东和湖北的八刊一报,即广东的《支部生活》、《家庭》、《家庭医生》、《人之初》、《少男少女》、《深圳青年》、《羊城晚报》和湖北省的《党员生活》、《知音》杂志。广东、湖北期刊业的蓬勃发展态势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其突出特点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发行数量大。广东不仅是报业大省,而且是期刊大省。全国发行量超过100万的杂志21家,广东占了7家,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广东《支部生活》杂志目前发行量147万…  相似文献   

10.
李智 《全国新书目》2010,(13):68-68
温家宝总理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到“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有尊严的生活》探讨了三个关乎人的尊严的核心问题:人为何要有尊严的生活?什么是有尊严的生活?如何创造有尊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如何进一步提高江西卫视经济节目质量?怎样树立经济节目的传播品位?江西电视台经济版块节目《经济星云》在实行了制片人制后的一年之际,邀请江西经济界专家学者——江西电视台经济顾问委员共2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经济星云》自去年4月1日从《经济信息》改版以来,以“大众的朋友,企业的知音,政策的参谋”为宗旨,多角度地反映经济生活,拥有了稳定的收视率。这次与会的省内经济界专家、学者从节目的定位、节目的形式及题材的挖掘方面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经济星云》目前的定位较好,但为切实体现定位,应适当调整节目时间;节…  相似文献   

12.
我们淮安报《青年宫》专栏从1985年5月开办伊始,就努力在提高可读性,增强服务性上下功夫,力争把这一专栏变成青年人的知音。做青年人的知音,首凭要平等待人。我们时刻注意以朋友  相似文献   

13.
当21世纪到来的钟声敲响的时刻,正是《知音》杂志诞生15周年的生日。这部《<知音>精品系列丛书》,涵盖了《知音》杂志创刊以来最精彩的作品。全书十余卷,200多万字,从各个不同层面讲述了一个个关于人、关于生命的震撼心灵的故事。进入书中的文字,你将会由衷地感觉到人性的至善,生命的壮  相似文献   

14.
赵素 《出版参考》2006,(3S):24-24
以情感纪实打出品牌的知音集团,突然打出一张黑桃A,宣布要进军动漫界,无论是在中国期刊界、动漫界,还是在其目标读者群中,都激起了轩然大波。知音《漫客》的出版上市,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15.
李军 《传媒》2017,(22):18-20
目前,《西海都市报》在追求新闻创新性和思想性方面,坚持报纸和新媒体都要要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旧观念,根据青海省实际情况和媒体特点主动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做到读者在哪里,我们的声音就传播到哪里。在新闻生态变革中,新闻生产和新闻职业本身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作为传统媒体,面对新的发展课题,《西海都市报》如何在逆境中"破茧成蝶"?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转型?笔者通过多年在《西海都市报》的实践与探索,有很多体悟,现将一些想法与做法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6.
项立新  王文 《新闻前哨》2001,(11):37-38
198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的时候,关于“什么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实是十分模糊的概念。直到1994的元月1日《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人们才逐步理清了什么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天,懂得利用《消法》来为自己争取合法的权益的不在少数,而注意研究《消法》的经营者也日渐增多。应该说,《消法》的普及,消费者权益意识的增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闻舆论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呢?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维权,首先要学法、懂法、守法。 当我们高举维护消费者的合…  相似文献   

17.
我们应该以什么取胜?范敬宜人民日报要高出一筹,这是党中央和广大读者对人民日报的要求和期望。人民日报如何高出一筹?特别是在各新闻媒体联合作战,面对同样的采访条件,同样的采访内容,同样的采访对象,我们如何做到在共性中保持个性,并高出一筹?如何做到人无我有...  相似文献   

18.
黄枫 《今传媒》2005,(10S):93-94
随着中国广告市场的逐步放开,外资广告公司将进一步蚕食中国市场。最原始、最脆弱的中国广告业很快将面对高度成熟的全球竞争。面对这样的形势,本土广告公司不得不思考一个战略问题:当“狼”真的来到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9.
方仁 《传媒观察》2006,(5):11-13
1985年1月,《知音》诞生于武汉。《知音》坚持把创造鲜明的个性特色作为发展自己的战略,率先在中国期刊界推出了具有哲学理念的“人情美、人性美”的办刊原则,强调刊物要“深入生活、深入心灵”。引起了广大读的共鸣,创刊号即发行了40万份,当年最高月发行量突破100万份,创造了中国期刊史上的奇迹。《知音》崇尚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自创办之日起首开湖北省报刊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之先河,在风险中和压力下,建立了一整套有利于竞争的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其管理模式深为全国期刊界所推崇。  相似文献   

20.
自称是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新周刊》,在2006年4月1日出版的第224期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如何“贩卖”中国?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的专题文章。文章中,李敖、张颐武、张伟平等9位文化名人接受采访,并分别谈了关于如何展现中国文化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