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首先声明,笔者不是鲁迅和陈寅恪的研究者,只是出于对两位大师的敬仰,有兴趣关注他们的逸事,缘起是在《学林散叶》一书中看到这样一则记载: “鲁迅1915年4月6日日记有:‘赠陈寅恪《域外小说》第一、第二集。’但陈向来不谈及此事。他说,鲁迅名气大,谈这些会有攀附之嫌。” 寥寥数语,使我恨不知之详,遂生考证一番之念。然而我既缺考据之学问,也乏考究之资料,所以又不是考证,随笔而已—— 首先翻《鲁迅全集·日记》,以求验证,见“乙卯日记”1915年4月6日果记有此事,但鲁迅赠陈寅恪的书不是两本,而是三本,原文是:“赠陈寅恪《域外小说》集第一、第二集,《炭画》各一册,齐寿山《炭画》一册。”(按:古汉语“或,邦也。”即“域”,不是鲁迅笔误)。于是,问题来了,鲁迅与陈寅恪有多大交情,同是赠书,为什么赠齐寿山一册,却一次赠陈寅恪三册(《域外小说集》是鲁迅和周作人在日本用文言翻译的外国短篇小说集,《炭画》则为周作人译的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中篇小说),鲁迅何以如此厚待陈寅恪?  相似文献   

2.
王存诚先生大文(见1998年12月16日《中华读书报》10版),是针对拙文《如何对得起陈寅恪先生和读者》(见《新闻出版交流》1998年第5期)而“质”本人的,则只好作答如下。拙文之来由,这里略作交待。本人喜读陈寅恪先生诗,手边只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前些年...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荐     
《陈寅恪与傅斯年》岳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38元陈寅恪与傅斯年成长、留学以及在动荡岁月中颠沛流离,执着学术事业的艰难历程,正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陈寅恪家世》立体、全面地描绘了陈寅恪家族诸多先贤悲壮而又色彩斑斓的人生传奇。本刊讲述的是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陈三立为清末著名的"维新四公子"之一,他襄助父亲擘画新政,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袖手神州",以诗文自娱。他的诗奇诡雄浑,卓然大家,开一代诗风,为后人所景仰。  相似文献   

5.
再生缘     
《再生缘——张晓风散文精品集》,张晓风著重庆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再生缘》,清代才女陈端生留下的一部弹词,文史大师陈寅恪的青睐使之重放光彩,为世人传咏。晓风在她的《再生缘》中这样说:“再生缘?陈先生自己岂不正是这悲伤岁月中  相似文献   

6.
背书有理     
胡适翻箱倒柜,引经据典,终于证明四十二章经乃托伪之作。他兴奋异常,四处跟人显摆。陈寅恪看后,一盆冷水兜头浇下:你没看过《朱子语类》么?他老人家早在七百多年前就证明过这件事,你这篇文章白做了。 生活在 21 世纪,尤其是生活在传统文化皆系人类文化之早熟品(梁漱溟语)的中国  相似文献   

7.
序 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王国维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他秉持“独立之意志,自由之思想”,不仅在历史考据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同时在西学引入方面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既有以《观堂集林》为代表的缜密的功夫,又有以《静安文集》为代表的恢宏的境界。对于他的学术成就与治学方法,陈寅恪先生早就作了很好的概括:  相似文献   

8.
常风与书评     
常风(1910-2002),教授,曾任山西大学外语系主任。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在校时曾师从吴宓、叶公超、陈寅恪等名家。他喜爱书评,是活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很有影响的书评家。1949年以前他有两本书评专集:《弃馀集》和《窥天集》。1995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逝水集》,书中除纳入了原《弃馀集》的内容外,新增加了《逝水  相似文献   

9.
季羡林多次以崇敬的心情提到恩师陈寅恪,先后写了《回忆陈寅恪先生》、《纪念陈寅恪先生》等章,表示对陈寅恪的敬仰和怀念。季羡林为何念念不忘学界大师陈寅恪呢?  相似文献   

10.
陈寅恪先生(1890—1969)在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宗教史、文学史等研究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的著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和收集在《金明馆丛稿》初篇、二篇、《寒柳堂集》内近百篇论文,我国学术界有很高的评价。英国著名的隋唐史专家崔瑞德(D.Twitchett)称之为伟大的中国史学家,并说他主编的《剑桥中国隋唐史》每一章节,都得益于陈寅恪先生的研究成果。法国汉学权威戴密微(P.Demieville)于陈先生逝世后在《通报》  相似文献   

11.
论档案的公布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伯群先生在其《利用档案引发的一场官司——《陈寅恪最后的二十年》出版以后》中,详述了前两年相当畅销的《陈寅恪最后的二十年》一书引发的一起与档案利用相关的官司:书中一位主人公的子女,以作者在书中引用与其父亲有关的档案材料造成了对其父亲名誉权的损害为  相似文献   

12.
或许是早些年看过《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此番阅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陈先生与周扬、胡乔木、郭沫若等文化要员的交往,已提不起我多大的兴致,倒是他与几位女性的情谊,让我不止一次地鼻酸欲泪。晚年失明,眼前一片黑沉,正是这几位女性的存在,在他的心头,也在他的眼前,放射出亮丽的光彩。其中尤以黄萱的人格魅力,让人感慨不已。黄萱,1910年出生,福建南安人,出身巨富之家,闺阁时期受过良好的古文训练,50年代初,随丈夫居住在岭南大学,与陈家斜对门而居。仅仅是出于好奇,曾听  相似文献   

13.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6,(17):86-86
《北京段子》;《天公不语对枯棋:晚清的政局和人物》;《陈寅恪与柳如是》;《斩首之邀》;《说舍得: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  相似文献   

14.
张培忠的《文妖与先知:张竞生传》,是继《陈寅恪最后二十年》、《心香泪洒祭吴宓》之后,又一部有个性、有情趣和有才气的传记。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因国学研究的兴起,振废起衰,有关陈寅恪先生的学术与思想,已经是很隆重的话题。评介与讨论的文章,一时难于偻指。但到目前为止,长篇的专著和评传,只有汪荣祖先生这一本。 这是本旧著。原名《史家陈寅恪》,1976年由香港波文书局初版。后台湾经联出版公司又出了新写本,在初版本上增加了八万字。这次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编辑《国学大师丛书》,该书又列入其中,更名作《陈寅恪评传》。  相似文献   

16.
著名学者金克木有一本书叫做《书读完了》,里面提到一段轶事:史学家陈寅恪年轻时曾前往拜访老一辈学者夏曾佑,闲聊当中,夏老先生慨叹自己由于没有学过外文,阅读视野受限,所以把中文书都看完了。陈寅恪当时虽然没有表示异议,心里却是颇不以为然的,认为书怎么可能读得完呢?等到陈寅恪晚年的时候,他发现,书原来真是可以读得完的,因为最为精粹、能予人以启发的书,数量就是那么多。一旦读完了,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是一本很有学术分量的书,其中先父杨树达屡有出现。记得解放前我上中学的一个暑假,父亲携我到长沙市北正街访友,路上他指着分叉的湘春街对我说,陈寅恪先生是江西义宁人,却生在这条街上的一所房子里。像这样子温情脉脉对我介绍他学界朋友的生活细节,是从来没有过的。先父于1920年到北京教育部供职,6年后得恩师梁任公引介受聘于清华大学,与陈共事,至1956年逝世,两人交谊当在30年以上。据我长期观察,同辈学  相似文献   

18.
《一代才子钱锺书》,汤晏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史家陈寅恪传》,汪荣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近日先后读了两本传记,《一代才子钱锺书》和《史家陈寅恪传》。对于钱锺书的生平大概说得上是世人皆知,杨绛的《记钱锺书与<围城>》、《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等多有涉及,然而杨绛的文字虽然才情俱备,却不能算是严格的传记。正儿八经的传记,十多年前就有了  相似文献   

19.
蒋天枢由整理陈寅恪文集想到北陈援庵先生.1971年5月4日,蒋致信陈垣,提出编撰著述目录.以后十年,他建议、指导刘乃和先生编撰陈垣已刊和未刊著述目录、年谱和传记,督促刘乃和出版陈垣全集.这些信件也反映出蒋先生整理研究陈寅恪之历程.  相似文献   

20.
陈寅恪先生的诗,不但为读者所喜爱,而且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所以《陈寅恪诗集》的出版,是件令人非常高兴的事。前几年就听说出版了,但多次去书店竟未见到,今终于买到一本,始知该书是清华大学汉学研究所主编的《清华文丛》之一种,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第三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