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近年来,传统媒体因受到网络的巨大冲击而影响力式微,作为传统媒体的“王牌”报道形式——调查性报道,也随之面临多重困境。如何突破困境,让调查性报道在维护公众利益、进行舆论监督、提高媒体公信力等方面的价值充分体现?本文试做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2.
钟扬 《视听纵横》2010,(4):69-71
客观、公正应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也是媒体的责任。在复杂社会利益博弈中,媒体的报道如果不能起到澄清、揭示真相的目的,很有可能对社会公平正义造成极大的伤害,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两会”期间说:“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有光辉”;针对频频发生的校园恶性案件,温家宝总理近日坦言,社会矛盾的深化和存在不公平问题是导致事件发生的根源。在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媒体更应该担当起责任:为公众提供公正。  相似文献   

3.
调查性报道     
《新闻与写作》2006,(6):28-28
调查性报道以揭露社会弊病为目的,调查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多个方面,它是新闻媒体相对独立的工作,调查工作通常较为艰苦、复杂,需要相当的调查技巧,它的主题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因而也是公众相当关心的。  相似文献   

4.
于财友  赵坤 《新闻传播》2006,(10):70-70,72
近年来,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和信息全球流动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开始在媒体上频频出现,苏丹红事件、牙膏致癌风波、光明牛奶变质加工黑幕、啤酒甲醛风波、保鲜膜“致癌”风波、饮水机“毒胆”闹剧……尽管这些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纷纷攘攘,真真假假,但每一次都经历了“媒体炒作——公众恐慌——有关部门失声——权威部门解决”这样一个类似的模式,虽然问题最终被解决了,可一次次的恐慌给公众和食品行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在赞许媒体关注食品安全事件、公众利益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浮躁炒作问题。  相似文献   

5.
姚娟 《新闻实践》2011,(7):42-44
食品安全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近几年媒体报道的热点。近段时间,“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等事件再次把食品安全报道推进公众视野。由于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传播模式的不完善,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处于尴尬地位,社会公众和专家既肯定媒体的积极性、建设性作用,也批评媒体的“炒作”、报道不科学甚至失实等不规范行为。媒体该如何正确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本专栏的几篇文章作了分析与探讨,其中一个共识是:成为让公众信服的食品安全信息传播载体,应是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6.
吴玉兰 《青年记者》2007,21(10):36-3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与媒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关系,所以大众传媒传播的经济信息准确、全面与否直接关系到市场的兴衰,影响到产品的销售。今年3月媒体关于广东香蕉感染巴拿马病毒的报道引发的“蕉癌”事件,就为媒体如何有效传播经济信息维护公众利益,促进市场健全发展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突发事件中,媒体、政府和公众之间,是一种三角互动关系。首先.媒体是政府的喉舌,承担引导公众舆论的角色;其次,媒体又是公众利益的代言人,要代表公众舆论监督政府作为,并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第三,媒体担负着“环境监测”的作用,媒体有责任为政府、社会及时准确地提供新近发生的,尤其是与公众休戚相关事件的最新信息,主动对危机发出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8.
李远富 《声屏世界》2006,(10):60-61
面对愈演愈烈的娱乐化浪潮,严肃的新闻也变成轻松活泼的“娱乐”的时代,如何扬长避短呢?笔者根据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形式和负面影响,着重从公众利益和传媒责任出发,总结以下几点应对之策:在新闻报道方面,首先要真实及时地报道新闻,遵从新闻的规律。在选择内容上,选择符合受众需求的内容,减少或杜绝低俗新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增强责任意识,为人民利益服务。1、维护公众利益公众利益有很多方面,新闻媒体维护公众利益主要表现在尊重受众的知情权,选择符合受众需求的内容,报道不走庸俗道路。维护公众利益是新闻传媒的第一功能,…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伴随着雪灾、大地震、金融危机等大事件的是“艳照门事件”、“抵制家乐福事件”、“富士康跳楼事件”、“毒奶粉事件”等一连串让公众瞠目结舌的公关危机事件,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信息化时代,任何事件影响的无限扩大都需经过媒介的传播,因此媒介又成了贯穿这一连串公关危机的重要链条.本文主要探讨在公关危机中媒介的角色扮演,媒体在揭露危机背后的有害机制,维护公众的利益的同时也应该为产生危机的企业提供适当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报系新闻敲诈案2015年底一审宣判,这个一度震动传媒界的案件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如今,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如何确保媒体市场化经营合规合法,已经成为行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传媒的市场化改革将媒体自身利益交织进各类商业利益关系网,增加了媒体行为的复杂性.对此,媒体人和大众都应该具有理性认识.考虑到市场化改革后的媒体商业属性趋强,媒体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与新闻报道实现公众利益的原则不免发生冲突.本案中,这种冲突集中体现在媒体经营者沈颢扮演的双重角色上.当实现公众利益与追求媒体商业利益的责任集于一人之身时,二者孰轻孰重?如何调整二者关系,依法规范媒体的商业行为,保障公众利益,成为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牧野 《新闻世界》2009,(10):128-129
作为媒体,舆论监督是一个重要职能。综观批评性报道,其重头戏在于揭露性或者批评性报道。所谓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最近几年,由于揭露性报道的增多,媒体出现了批评性报道泛化的现象。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轰动性的新闻题材,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徐凤 《今传媒》2006,(4X):55-56
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源于二十世纪初在美国轰轰烈烈展开的黑幕揭发运动。有学综合各国研究的成果得出一个理解其含义的角度:调查性报道以揭露社会弊病为目的,并能引起疗救的注意;调查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多个方面;它是新闻媒体相对独立的工作;调查工作通常较为艰苦、复杂,需要相当的调查技巧。一般较费时费力;它的主题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因而也是公众相当关心的等等。调查性报道因其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力曾被西方新闻界称为“报纸再生的希望之星”。  相似文献   

13.
调查性报道是新闻记者通过独立、全面、深入、系统、平衡、细致的调查,所完成的一种专门揭露内幕的深度报道.有时也称作揭丑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不但可以反映深层问题,满足公众知情权,还起到监督政府、维护公众利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引发风险的主要原因,除了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低这个因素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市场竞争给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媒体把新闻当作商品,发展到极端就是一些媒体不是通过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吸引受众以及广告商,而是抛开新闻伦理、罔顾社会责任,通过“新闻炒作”,甚至捏造“事实”、杜撰情节、煽情鼓吹等非常规的手段走“捷径”。媒体为了自身利益不惜损害公众与社会的利益,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给媒体自身造成公信力危机。  相似文献   

15.
敏感有余 质疑不足——从“高露洁风波”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露洁事件”已落下帷幕,事实最终在媒体的报道中得以澄清。但我们仍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在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件面前,媒体把关人的质疑精神和敬业精神哪儿去了?国内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4月17日——4月18日,新闻误报阶段。众多媒体纷纷报道了“高露洁牙膏被疑致癌”这一失实消息,立即引起消费者的极大关注。新浪网18日当天的网上调查显示,91.3%的网民表示将不会考虑再买高露洁牙膏。第二阶段:4月19日——4月20日,新闻追踪阶段。媒体的关  相似文献   

16.
发展融媒体是地市广播电视台的重要工作.媒体融合要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打造“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内容产品”,“扬优”是融媒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市广播电视台在发展融媒体的道路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正在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  相似文献   

17.
服务大众公共利益,激发民众爱国热情,是报业巨擘成舍我的社会责任内涵。他的报纸始终以新闻专业主义建构真实社会镜像,以平衡报道视角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并强化舆论机制,与公众一起积极应对社会问题。当前媒体应发扬成氏报纸的社会责任传统:站在公正立场、抓住社会主流、维护公众利益,从而把握好公共性这一媒体社会责任理论新内涵。  相似文献   

18.
从揭露中石化天价酒到起诉铁道部,自称“业余”爆料的周筱赞已经在网上公布了16起重大事件内幕,均涉及公权力或公众利益;而他总结归纳的爆料实用准则屡试不爽,甚至还被编入大学新闻教材。他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中写道:“我就是没事无聊想知道,这是公民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9.
占康 《青年记者》2007,(10):19-20
随着经济、政治的迅速发展,社会的利益分化倾向日益明显,公民的利益表达愿望日益增强,利益表达的渠道更加畅通,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逐渐变得主动积极起来。在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问题上,相关部门也开始认真听取公众意见,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策合法化的过程,一改过去“谋”与“断”一步到位的政策制定模式为“谋”与“断”的适当反复,增加政策的透明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曹罡 《视听界》2002,(3):48-48
暗访的最大特点是获取的新闻素材真实可信,因而被媒体广泛采用。那么记者是不是就可以无所顾忌,任意采用呢?回答是否定的。记者的暗访应当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公众利益原则所谓公众利益原则是指记者暗访的内容、报道目的,必须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