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回顾了20世纪60-70年代新博物馆运动思想和“生态博物馆”概念的源起,对于我们从国际大背景下深入理解生态博物馆这一新兴博物馆形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与公众:21世纪博物馆的核心问题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范围内,博物馆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这种发展在80年代到达了顶峰。据统计,世界各地区的博物馆总数中半数以上的历史不超过50年。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尤其是近20年来,世界博物馆,无论是结构、功能,还是运作方式,都与19世纪世界博物馆的发端时期有明显的差异,甚至还出现了异化。出现这种形势的社会背景是广阔而又复杂的,是政治、经  相似文献   

3.
中国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发展趋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化价值观念的转变,历史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兴起,以及化产业、教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媒体与公众对博物馆的空前关注。高投入、高起点的新建博物馆数量的增多与质量的提高,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博物馆管理条例》的颁布,意味着中国博物馆在新世纪将面临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4.
文化遗产的收藏和保护被认为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之一。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文化遗产理念的不断进化和发展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对博物馆收藏和保护功能的影响非常深刻。为此,博物馆界首先要分析这种新理念的基本内涵及进化过程,因为这种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出发点和参照系;其次要研究这种新的文化遗产理念对传统的遗产价值观所可能带来的挑战,因为价值体制的变化对博物馆遗产保护政策的制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第三要了解这种新理念对文化遗产信息结构的传统性认识将产生哪些影响,因为信息结构认识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博物馆遗产保护工作走向;第四要探索全方位,多维度保护文化遗产的新途径,新方法,因为它们可以帮助博物馆保护工作寻找某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出版博物馆已经在"十二五"计划中立项,并将在"十三五"计划中完成,这是我国出版业和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一项大工程。文章在回顾世界博物馆起源和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出版博物馆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中关于中国出版博物馆立项的缘起、定位、内容以及职能特点,并结合对美国30余家各类博物馆的实地考察,对我国出版博物馆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战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博物馆大发展的局面,同时博物馆业务不断地膨胀,出现了收藏膨胀、功能膨胀和业务外部关系的膨胀,从而构成三大矛盾,即收藏的无限与有限的矛盾,功能的扩大化与规范化的矛盾,业务外部关系的一般化与个性化的矛盾。80年代开始,博物馆从过热走向冷静,出现了从无限收藏回到有限目标的收缩趋势,出现了从功能的扩大化回到规范化的趋势,博物馆的个性正在加强。博物馆在本世纪最后十年中将会变得更加精练、更加典型、更加富有活力,为迎接新世纪奠定更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遗址博物馆是博物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遗址博物馆萌芽于露天博物馆,并且和路旁博物馆的关系密不可分,然而路旁博物馆的主要对象还是动物园、植物园等自然环境。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家公园逐步重视对历史遗址的保护,国家公园由原来以自然环境为中心转变为自然与历史环境为中心,对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理念日益更新。20世纪50年代,遗址博物馆一词正式出现。我国也于1958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遗址博物馆之一。  相似文献   

8.
生态博物馆(ecomuseum)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博物馆新形态,起源于法国,被称作是"后工业社会的文化产业"。在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有十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博物馆协会推动与指导下的一种博物馆建设新实践,主要建设在少数民族地区,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进入21世纪,这个新型的博物馆在东部地区得到进一步的"扩展",浙江安吉县、安徽西递宏村、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等相继建成一批新的生态博物馆。笔者在系统梳理生态博物馆基本概念、理念的基础上,从一个新角度即"博物馆作为一面镜子"的分析视角,对生态博物馆十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三点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报纸专刊出现了四次大发展。第一次在80年代中期,我国报纸专刊兴起办法制道德教育、文摘、体育类专刊热,第二次出现在80年代末期,主要办周末版、星期刊;第三次在90年代初期,涌现办经济专刊热;第四次从90年代中期迄今,专刊出现专业化、小众化、多样化的发展势头。 综观报纸专刊这几次发展,可以发现,其中贯穿着一条红线:不断紧跟时代,贴近读者。80年代  相似文献   

10.
社区博物馆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与生态博物馆、整体博物馆一同构成了新博物馆运动的开端。社区博物馆具有时空性、地域性的特点,是一种自下而上,以人为主导的新型博物馆。安庆倒扒狮历史街区具有建立社区博物馆的文化土壤,特别是在该街区散落了许多遗产遗迹。通过社区博物馆的建立,保护该区域内的历史文化遗迹,并促发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提升参居民与社会的积极性与热情。  相似文献   

11.
书讯     
正《理解21世纪新博物馆学——社会博物馆学视角》(第3卷)To Understand New Museology in the XXI Century(Sociomuseology)(Volume 3)1972年,圣地亚哥圆桌会议首次正式对博物馆的社会角色展开讨论;1992年,《加拉加斯宣言》呼吁博物馆应担负起社会管理者职责,服务社区,推动社会变革;上世纪90年代末期,英国《发展议程》、《包容性社会政策》的实施,北美思想解放运动的演进,欧洲诸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等社会变革都推动了博物馆事业进入新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中国博物馆》2011,(1):1-1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和努力,新一期的《中国博物馆》又和大家见面了。生态(社区)博物馆不仅是国际博物馆发展中形成的重要流派,是新博物馆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在国内也颇受关注。它以倡导自然与人文、有形与无形遗产的原地保护、整体性保护、社区内外居民自主保护、发展中保护的综合保护、展示、传承等理论和方法,与新农村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以及非物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本期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核心价值"。这并不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论题。在世界范围内,随着殖民体系的崩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各种观念时时处于急剧的变化发展过程之中。反映在博物馆领域,首先表现为以变革传统博物馆为诉求的新博物馆学运动的兴起。该运动疏离传统的"以物为导向",倡导"以人为导向",尊重文化多样性,反对强制推行文化标准化政策;倡导遗产保护和展示的在地性,以图避免传统博物馆对遗产与其原生环境的剥离;倡导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动态地阐释文化遗产,以求弥补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的缺陷,等等。这些主张无不解构着传统博物馆的价值理念,因而引起了传统博物馆的忧虑与反弹。新旧两种观念的对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化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类对其遗产认识的不断进化,遗产概念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在过去的二十年来突破了传统的认识范围。受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理念的直接影响,从21世纪初开始,农业文化遗产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博物馆在内的遗产领域在国际化进程中如何为保护、传承和发展优秀农业文明在认识和实践上都有待进一步廓清。本文从若干认识问题和“全球重要农业遗产”及中国农业博物馆在农业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个案分析两个方面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生态博物馆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遗产界和博物馆界对生态博物馆的讨论日渐深入,这种新的博物馆理念和类型也被逐渐运用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遗产类型中。随着国际社会对农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日益重视,作为亚洲第一个引进生态博物馆,同时又是世界农业遗产大国的中国,对生态博物馆在农业遗产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也倍加关注。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生态博物馆无一例外是以传统农业社区为基础的。本文从生态博物馆与农业遗产保护事业的共同关注、生态博物馆在农业遗产保护事业中的价值,以及农业社区生态博物馆建设的规划与运行三个方面,对二者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与政治领域的一系列变革促使博物馆、遗产地等文化展示场所将目光转向“体验”。体验不仅代表一种与过去对话的新方式,而且也是文化产业兴起后的必然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对实物收藏、保护、研究的关注转至观众的兴趣、行为、参观效果上。相应地,体验成为博物馆实现其公共使命、树立博物馆形象的手段。然而,体验是否真如人们所描绘的那样美好?在《转型期博物馆的哲学观察》一书中,希尔德·海因在哲学框架下讨论了博物馆由重视实物到关注体验的转变及其对于博物馆角色的影响,同时表达了对博物馆体验以及多元化宣言的担忧。海因对体验问题的探讨,为我们反思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以博物馆网上展览、网上文物数据库、网上直播导览、网上教育课程等为代表的在线文化服务内容资源,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从电气时代到信息时代,推动文化资源开放和知识共享,始终是博物馆的价值追求。综观世界博物馆发展潮流,面向公众开放数字文化资源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博物馆收藏保护的各类藏品、资料数据和服务于博物馆展示交流的陈列展览与教育活动数据是最受社会关注,也是大数据时代博物馆文化资源开放的主要内容,需要一套完善的服务机制保障其持续运营。博物馆数字文化资源开放是一项可以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人群共享博物馆文化的数字时代全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从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历史看,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曾经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发展高潮。一次是五十年代,除西藏自治区以外的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相继设立了博物馆或博物馆筹备处,不少省辖市、地区和县,也设立了博物馆或革命纪念馆、革命史迹陈列馆。五十年代末,我国各种类型的博物馆曾发展到480所,是1949年的20倍。六十年代因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俞”十年动乱,我国博物馆的数量曾大量减少。另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儿童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也是该事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纵观美国儿童博物馆百余年来的发展史,本文将其概括为四个阶段:"衍生与草创"期、"平缓与过渡"期、"再定义"期以及"全面大发展"期。在交代这四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及重要历史事件之后,本文还简略地概述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儿童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情况。最后,本文提出世界儿童博物馆发展的如下启示:在举办定位上,强调和社区的融合,为儿童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在布展环境上,强调儿童的亲身操作与体验。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博物馆运动的发展,观众逐渐成为博物馆活动中新的重点,而博物馆观众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就观众的类型而言,按照需求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但在观众实践调查中,存在着标准性观众、典型性观众以及真实性观众这样的潜在类型划分;就观众研究内容而言,满意度和大数据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