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析当前我国学术交流国际化与中国期刊走出去的差距及成因,提出一个评价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指标——期刊“国际影响力指数CI”.通过分析主要的定量评价指标——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及其他指标的意义和作用,探讨基于他引总被引频次、他引影响因子“线性叠加”的综合排序方法与“双指标归一化向量平权统计模型”的优劣,提出按后一种算法得到的期刊CI是一种更科学、全面反映学术期刊影响力的综合指标.依据《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4年版)》的数据,讨论我国学术期刊与WOS收录期刊的相对水平与差距.  相似文献   

2.
JCR五年期影响因子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期刊引证报告(JCR)6015种期刊数据,以统计学方法探索性地分析5年期影响因子IF5的特点.结果显示,IF5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平均性期刊评价指标,能更好地反映多数期刊被引高峰,总体符合布拉德福分布.IF5与2年期影响因子IF存在排序相关,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者测评结果在较好和较差期刊上相对一致,但在多数水平居中的期刊上存在区别.最后,给出Ifa指数测度两种影响因子的差别和Ifb指数综合两种影响因子的评价信息.  相似文献   

3.
以2011年JCR报告计算机学科下人工智能领域收录60种期刊为讨论对象,将IF5、H指数、IF2、特征因子值、SJR指标共5个指标评价结果与同行评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为:①与同行评议整体偏差由小到大依次为IF5(5.08)、H指数(5.63)、SJR指数(6.35)、IF2(7.81)、特征因子(8.52),IF5与H指数明显优于其余三个指标。②在最主要的一区、二区上与同行评议分组偏差由小到大依次为H指数(2.2)、IF5(2.55)、SJR指数(3.9)、IF2(4.35)、特征因子(4.5)。综合看,H指数与IF5指数与同行评议结果最接近。  相似文献   

4.
篇均来源期刊标准影响(SNIP)为荷兰学者Moed教授于2010年提出的全新期刊评价指标,旨在对不同主题领域的期刊影响力进行评价,为验证这一评价指标在期刊评价实践中的效用,利用SPSS18.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Scopus数据库中24种外文期刊的SNIP与SJR、h指数以及影响因子进行实证对比分析;以CSSCI为来源数据库统计分析国内6种图书情报学期刊的IF值与SNIP值。分析结果证明,SNIP与其他3个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在期刊评价实践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Google的PageRank原理进行期刊引文分析,提出期刊在引文网络中的影响力测度指标--引文网络影响力序位(Journal Impact Rank in Citation Net,Impact Rank或IR).通过对118种生物学领域的期刊进行期刊引文网络影响力测度,并将IR结果与JCR提供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考察二者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IR值与IF值的相关性较弱,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IR考虑了引证期刊的权重和期刊间的相互影响,更适于反映期刊在其相关学科或领域的引文网络中的相对影响力;IF值因其实质上是期刊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其计算不考虑期刊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引证期刊的权威性,因而更适用于期刊自身的纵向评价;IR与IF从两种不同角度评价期刊影响力,可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学术期刊评价缺乏同时对期刊影响力与期刊知识扩散能力的评价,为此本文构建了学术期刊影响深度与影响宽度的评价框架,并提出期刊综合影响指数的概念:采用被引频次、影响因子、h指数评价期刊影响深度,采用扩散因子、新扩散因子评价期刊影响宽度,通过期刊影响宽度与影响深度计算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利用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CNKI)的引文数据,对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SSCI期刊的研究表明:期刊影响深度、期刊影响宽度、期刊综合影响指数均服从正态分布,统计指标特征相近;期刊综合影响指数与评价指标正相关,说明该指标评价是稳健的;期刊综合影响指数与自引率、载文量无关,可以防止指标人为操纵。表5。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7.
王一华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6):144-148
把专家评价作为待考察的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参照系”,探讨用IF(JCR)、IF(Scopus)、H指数、SJR值、SNIP值进行学术期刊评价的效果。以IF(JCR)、IF(Scopus)、H指数、SJR值、SNIP值与专家评价相比较,进行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期刊评价指标与专家评价值相关性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SJR值、IF(JCR)、IF(Scopus)、SNIP值、H指数。这表明SJR值可作为IF(JCR)的替代工具,可能由于它同时兼顾期刊被引的数量与质量,与其他评价指标相比,其期刊评价效果更优。建议我国期刊数据库适当开发适应中文期刊需要的评价指标,并指出我国期刊评价未来将呈现多样化、综合化、自动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针对Z指数不能实现跨学科领域期刊评价的缺陷,文章通过引入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修正不同学科的引用差异,改进Z指数并提出ZCNCI指数。通过分析ZCNCI指数与Z指数、P指数、SNIP、标准化特征因子、影响因子百分位等指标的相关性和差异性,验证ZCNCI指数跨学科期刊评价的效力。结果表明,ZCNCI指数延续了Z指数综合反映期刊数量、质量和被引分布特征的优势,与Z指数、P指数、标准化特征因子的相关性较高,且克服了SNIP、影响因子百分位的评价缺陷,在跨学科期刊评价中的综合表现较好。ZCNCI指数具有跨学科期刊评价效力,可用于跨学科期刊评价。  相似文献   

9.
肖宏  伍军红  孙隽 《编辑学报》2017,29(4):340-344
在学术期刊的计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是2项最为重要的指标,占据了较高的权重;但是,期刊办刊历史长短、发表论文多少、出版周期长短、学科人群多少等都会影响总被引频次的大小.尤其是一些发表大量低水平论文的期刊,依靠论文数量众多,依然可以获得较高的总被引频次;但其影响因子却很低,论文质量很差.如何客观甄别这类论文数量巨大而质量效益不高的期刊?本文提出一个全新的衡量期刊量效关系的指标——期刊量效指数(journal mass index,JMI).“量”指期刊的发文量,“效”则引入期刊影响因子.JMI定义为某刊影响因子与该刊影响因子对应的发文量的比值,意义是平均每篇文献对该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值.JMI能客观反映同一个学科中量大质低的期刊的“臃肿程度”.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版)》中,JMI被应用于修正期刊影响力指数(CI)排序,使CI排序更准确地反映学术期刊的学科影响力排名.实践证明,JMI是一个对学术期刊量效关系进行客观评判的有用的计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作为科研论文的重要载体,OA期刊作为一种在线免费取阅、付费发表、经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其学术质量最为引人关注。文章从引文的角度出发,采用影响因子(IF)百分位数排序、即年指数(lmlnd)百分位数排序、平均IF、平均lmlnd、平均载文量、平均被引频次等指标,对483种生物医学类0A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并探讨了生物医学与其他学科OA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差异。该文为2009年第六期“医学OA期刊”专题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以2015年自然科学版JCR(S04CR)收录的8 778种期刊为研究对象,计算各期刊总被引频次构成中的自引率(self-citation rate for total citations,RSC,TC)和影响因子构成中的自引率(self-citation rate for impact factor,RSC,IF),全方位比较二者差异程度,揭示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为操纵期刊影响因子的倾向.结果显示:8 778种期刊集合RSC,TC为0.072,集合RSC,IF为0.112,RSC,TC平均值为0.093,RSC,IF平均值为0.132.排除17种无RSC,IF者,8 761种期刊中,RSC,IF>RSC,TC者6 954种(79.2%),RSC,TC> RSC,IF者1 599种(18.2%),RSC,IF=RSC,TC者208种.Wilcoxon秩检验结果是,Z=59.836,P<0.00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I来源期刊中RSC,IF显著高于RSC,TC,捷克、印度、日本、匈牙利和加拿大等国家期刊尤为突出.RSC,IF过度高于RSC,TC,怀疑有人为操纵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自引对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作用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收录的70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为样本,通过计算得出这些期刊去除自引后的影响因子,并对去除前后期刊的影响因子及期刊排名进行比较.通过量化统计分析发现,自引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排名影响显著(P<0.01),进而影响对科技期刊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5个学科的SCI期刊和论文为研究对象,取不同底数的对数对每一学科论文被引频次进行转换,计算各期刊对数矫正影响因子(IFlog),以各期刊IFlog除以所在学科所有期刊IFlog平均值,进行学科标准化处理,创建学科标准化影响因子(cnIFlog),探讨cnIFlog在学术期刊跨学科评价中的优越性。研究结果显示,5个学科期刊的IFlog均呈正态分布,且无论同一学科还是不同学科期刊的IFlog1.5、IFln、IFlog5、IFlog10之间均呈100%正相关(r=1.000,P=0.000)。与影响因子(IF2018)、平均影响因子百分位(average impact factor percentile,aJIFP)、期刊PR8指数(journal index of eight percentile rank classes,JIPR8)、IFlog和相对影响因子(relative IF2018,rIF2018)等指标相比,cnIFlog1.5(category normalization for IFlog1.5)在5个学科期刊中变异程度最小、与aJIFP和JIPR8的相关度最高,具有理想的区分度和稳定性。无论同一学科还是跨学科期刊评价,cnIFlog1.5均是理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P指数用于中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P指数在期刊绩效评价中体现了数量(被引次数C)与质量(平均被引率C/N)的平衡,应用P指数进行学术期刊评价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以法学期刊和教育学期刊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P指数在不同学科期刊中与期刊载文量(N),被引次数(C),自被引率(SCR),5年影响因子(IF5)、期刊h指数、特征因子组合(EFS,AIS)等指标的差异,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P指数简洁易计算,区分度好、支持动态变化排名、与多个关键评价指标相关性好,且在优秀学术期刊识别方面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具有一定的现实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俞立平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0):103-107
[目的/意义] 分析JCR最新公布的"影响因子百分位"指标的特点以及其对期刊评价的影响。[方法/过程] 从影响因子百分位的内涵分析入手,比较其与影响因子的统计学特征,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研究影响因子百分位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其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的关系。[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因子百分位改变了影响因子的统计学特征;影响因子较低的一些期刊,转换成影响因子百分位后相对值更低,其他期刊转换成影响因子百分位后相对值更高;影响因子百分位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相关程度中等;当影响因子百分位较低时,影响因子相关指标的弹性系数较高,当影响因子百分位处于中等时,总量指标及特征因子指标的回归系数较低;影响因子百分位并不适宜作为其中一个指标用于期刊多属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CSSCI的研究成功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以及促进相关学科核心期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CSSCI收录的管理学领域25种学术期刊,采用引文分析方法中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被引期刊数、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数、被引半衰期、他引率、指数、Web即年下载量、载文量、基金论文比指标对其进行全面的单指标学术影响力分析,根据引文分析评价指标及期刊实际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CSSCI收录的管理学领域学术期刊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管理学CSSCI检索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中反映出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irty‐six ophthalmology journals indexed by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in 2003 were selected to study the role of the ‘papers cited rate’ in scientific journal evaluation. The 2‐year, 3‐year, 5‐year, 8‐year, and 10‐year cited rates of these papers were calculated to analyze statistically the correlations with impact factor, 5‐year impact factor, immediacy index, eigenfactor score, article influence score, and total cites.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s sent to 8,525 ophthalmologists were used to analys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papers cited rates for different years and traditional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igenfactor score and total cites were better than other indicators, and impact factor was better than the 5‐year impact factor. The 2‐year and 3‐year cited rates of papers were reasonable for evaluating science journals, and the 2‐year cited rate was better than the 3‐year cited rate. The 5‐year (and more than 5 years) cited rates were not significant in evaluating science journ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