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新闻娱乐化,是指一种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者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的报道方式。其特点是在传媒报道中减少严肃新闻和硬新闻的数量,将名人趣事、暴力犯罪事件、体育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要点;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和吸引力,不遗余力地强化事件的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刘蓉 《青年记者》2012,(23):12-13
新闻娱乐化,是指在内容上,"新闻"主要指向软新闻,尽量软化硬性新闻.它的主要表征是加大、加强软性内容的比例和位置,并将其作为新闻重点,如犯罪暴力事件、明星花边新闻、名人轶闻趣事、极度煽情的新闻、体育新闻、灾难事件等,与此同时,则相应缩减严肃新闻的比例,并不竭余力地挖掘它的娱乐价值.  相似文献   

3.
何为新闻娱乐化,目前还没有简单明了的定义。一般“新闻娱乐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偏向软新闻或使硬性新闻软化,其特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向受众播报: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新闻的娱乐化?笔者认为可作内容与形式两面观:一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介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其表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强调事故性、情节性,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等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李江 《新闻前哨》2010,(5):102-102
新闻特写作为把电影特写与文学特写手法引进新闻写作领域的产物.它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它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问。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在新闻媒体的竞争中,广播要达到生动、形象、感染人的宣传效果,必须在新闻写作上有质的变化,让一些“镜头化”、“目击式”、“素描法”、“特写式”的新闻发挥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6.
写出“新” 新,是新闻的基本属性,更是新闻特写的特性和本质。所谓“新”,在新闻特写上至少应体现三层意思:一是所写内容是新近发生的故事,也就是新闻时效性强的事;二是所写内容是新近发现的新闻故事和新闻事件,或者虽然不是最近发生的,但却是最近才被发现的;三是写作方法、技巧、结构、语言上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球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越演越烈。在国外新闻业的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影响下,中国的新闻业这种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但到底什么是新闻娱乐化,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者是能够令人信服的定义。通俗地说,这类新闻一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其表现是减少了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尽全力地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金凤 《军事记者》2012,(10):19-20
新闻特写,就是用特写的手法来反映新闻事件。它以描写为主要手段。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截面”或细节.通过多种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相似文献   

9.
王卫萍 《视听纵横》2009,(3):112-11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关于新闻的经典定义。但我们常常比较狭隘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从信息论的角度,作为信息的新闻,事实上包含了两大类别:一类是“硬性”的,可以称为“理性信息”;一类则是“软性”的,可以称为“情感信息”。当然这两者之间并非截然相分离。  相似文献   

10.
红尘 《新闻知识》2005,(1):53-55
本之所以使用特写这个较为生疏的“概念”,而不使用更为通俗常见的“通讯”的概念(事实上它涵盖了新闻教科书上通讯和报告学的概念),是因为它更为合符这个概念所表达的本意,以及现代传媒变化的需要。本拟从西方新闻特写这种特殊的和重要的新闻体裁的来源、形成以及影响,对新闻特写的概念予以重新的梳理与纠正;而同时,  相似文献   

11.
试析当前的新闻娱乐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目前对新闻娱乐化的种种界定,大致可以看出:新闻娱乐化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以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的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新闻娱乐化目前理论界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存在两种较普遍认可的观点:一种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其主要表现是减少严肃新闻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等?  相似文献   

13.
佟浩 《记者摇篮》2009,(6):18-18
新闻特写就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与其他媒体相比,电视媒体的新闻特写可谓魅力无穷,它在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特写,原是影视界专用的术语,是指近影放大,凸显细部,主要是拍摄局部,使之造成强烈和清晰的视觉形象,来突出或强调效果。特写用在新闻上就是新闻特写,是从一个新闻事件中摄取最有特征的片断,加以细致的描绘,再现当时的情景。它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某些重要场面、片断或新闻人物的某些典型活动进行近镜头的生动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的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江苏广电总台创办的《有一说一》栏目,强调在硬性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有意识添加所报道事件的戏剧悬念,走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的道路,软性题材更注重结合观众多方面的需求,彰显服务特色。每天的节目由“新闻人气榜“、“今日大头条”、“时事点播台”、“美食美客  相似文献   

16.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广义地说,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这些体裁的总称叫做新闻。狭义地说,就是我们报纸上最常见的"消息"。"消息"的定义就是用最简单、最准确的语言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这里,首先事实是新闻的基础,是新闻的生命,事实在先,新闻在后。其次,新近发生的事实,新近发生的,不是过去。第三,最简单、准确的语言对事实进行报道,而  相似文献   

17.
新闻指最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信息,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信息资源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发布与传播。新闻单位所采集、编辑、制作、发布、传播的新闻体裁,一般又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但不论何种新闻体裁,都要包括新闻共有的五大要素,又称五个W,我们分别予以新解读。一、第一个W(who)——何人人物是新闻的主体,任何新闻都不可以见物不见人或见事不见人,新闻的信息价值也是由新闻人物创造出来的,因此人物永远都是新闻的首要元素。例如,中央电视台的  相似文献   

18.
贾中兴 《青年记者》2006,(14):82-83
娱乐的产生是市场需要的产物。新闻娱乐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众新闻的流行,即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而将名人趣事及各种有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灾害新闻、体育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为追求轰动效应,揭露别人隐私、侵吞别人名誉,恶意炒作名人事件,甚至是制造假新闻,这从我国新闻官司的不断攀升中可见一斑。另一方面是所谓“硬性新闻软着陆”,即媒体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中挖掘出娱乐价值。  相似文献   

19.
特写特写这个概念,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文艺性特写。五十年代学习苏联,曾经广泛使用特写这个词。作为文艺性的特写,今天被一般人称为报告文学。一种是新闻性的特写。新闻性的特写亦称特写新闻或新闻特写。它又有两种:特写性的消息和特写性的通讯(通讯特写)。平时讲新闻特写或特写新闻,是把特写性的消息和特写性的通讯归入一类。  相似文献   

20.
钟元成 《记者摇篮》2009,(11):44-44
什么是新闻特写呢?黎信编译的《西方新闻作品选》中有这样一段话,“可以打一个不十分恰当的比方:假如悦一般的新闻报道,是电影的令景镜头的话,那么新闻特写,就是一个或几个特写镜头,它把新闻事件中最生动、最感人的部分加以放大,让读者充分欣赏它的每一个细节,从而获得最深刻的印象。”这应该说是对新闻特写所下的比较恰当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