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现存何处?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中国政府、学者和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流失海外文物的调查工作,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这项调查工作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计,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们大多是在旧中国时流失海外的。加上建国以后,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可以推测,在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中国,一个半世纪以来一直饱受着海外流失文物的困扰。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表明,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座博物馆中,被记录的中国文物约167万件,流失海外民间的大约是这个数目的十倍,中国的博物馆人无不为此痛心扼腕。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物一词 ,在英语中有两个概念 ,一是HISTORICALRELIC ,直译为历史的遗物 ;另一是CULTURALRELIC ,直译为文化的遗物。而在现代汉语中 ,文物一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词汇 ,包含了英语中的两个概念 ,凡是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文化遗留物均囊括在其中。此外 ,在我国文物、博物馆界 ,还有民族文物、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展品、仿制品等广泛使用的专有名词。在这些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专有名词中 ,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对这些名词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划分…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正日益深化 ,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交往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而且更为广泛 ,因之外国文物的收藏、研究、利用问题也就日显其迫切性。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些尝试性的探讨。  一、外国文物的概念问题中国近现代社会是一个极为纷繁复杂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产生的文物也是极为纷繁复杂的 ,它们的情况各异 ,种类繁多。笔者曾在《近现代文物分类法刍议》一文中对近现代文物的分类方法做了简要概述 ,但仍有一种分类法未曾提议 ,这就是中外文物分类法。在中国近现代文物的范畴中存在着两大类文物 :中国文物和外国文物 ,…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物是西部省区文物工作赖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认识民族文物的价值具有战略意义。多元文化前提下民族文化特征的唯一性, 是民族文物的首要价值;超越很多文物的文化承载功能,同民族习俗世代传承的历史伴随,是民族文物的特殊价值所在;民族文化之间互动所产生的融合和积淀,是民族文物在其外部获得认同的重要价值;民族文物消亡和流失的现状,正在成反比地提升民族文物的价值度;非物质文物遗产同民族文物具有难分难解的共同性,非物质遗产保护正在拓宽民族文物的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6.
文物作为一种物质形态存在于社会 ,有文物才有文物意识。文物意识是文物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文物决定了文物意识 ,反过来 ,文物意识又反作用于文物 ,对文物和文物事业起促进或破坏的作用。正确的文物意识可以促进文物的形成、收藏和保护 ,错误的文物意识可以使文物消失 ,遭到破坏。正确的文物理论、法规、方针和政策是文物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 ,可以能动地指导文物工作合乎规律的运转 ,反之 ,文物工作将受到损失。文物的客观性及其形成过程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或是一处遗址 ,或是一件器物。前者是不可移动文物…  相似文献   

7.
各国博物馆保存的中国文物有百万件,而流散在海 外民间的中国文物是这个数目的10倍。真正有可能回归 国内的只有民间的海外文物  相似文献   

8.
自清末以降中国文物饱受战争劫掠、盗窃、走私之害,我国成为文物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流失到海外的中国文物的现状来看,它们既有被私人收藏的,也有被外国博物馆收藏的。与私人藏家手中的藏品相比,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流失文物,由于其出境年代、渠道以及其现持有者的法律地位明显不同,因此,对此类流失文物制定追索策略,并须考虑其特殊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与方法。鉴此,本文以流失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流失文物为对象,探讨其返还的的特殊之处以及由此产生的难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9.
齐子 《北京档案》2004,(11):18-19
座落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创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收藏有来自世界各国大约700万件文物.在该馆的东方艺术馆里,陈列着大量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化艺术珍品多达2万余件,如中国各个朝代的绘画刺绣,各个时期的出土文物、档案,明清瓷器等,其中最名贵的有汉代玉雕驭龙、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人摹本)、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等.  相似文献   

10.
陈彦炜  唐跃 《出版参考》2009,(11):11-11
文物流失,中国绝非孤例。世界范围内尚有诸多国家面临相同或相似的追索困境。整体而言,各国对外追索文物的成功概率偏低。但是,不少国家为此而建立起的一整套相关机制,在漫漫追索途中积累下的经验、教训,拟定出的系统化制度,组建的专门化机构等,还是能够为“同病相怜”的中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物学再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民族文物学的形成民族文物学( 1) 这个概念 ,是在我国民族文物工作普遍兴起 ,尤其是民族文物研究工作逐步深入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产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是我国告别过去、开拓未来的转折时期。正是在这个时候 ,党的民族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 ,我国的民族工作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 ,民族文物、民族博物馆事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进步。其显著标志是 ,由文化部和国家民委联合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文物工作会议于 1 984年 1 0月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会议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的第一次 ,而且是…  相似文献   

12.
刘洋通过法律追要海外文物之路才刚开始,能否为中国追要海外流失文物打开另外一条渠道?一切还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3.
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历史和文化都是其最宝贵和不可复制的财富。而博物馆,恰恰是一个沉淀和展示历史的平台。走进博物馆,也就是走进过去历史的场景,这也是我们重新记忆和发现历史的开始。博物馆的意义不仅在于那一个个散发着历史气息的文物,更在于这些珍贵的历史材料为现在的我们所提供的历史的参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量的文物因为种种原因而流失境外,因为流失的原因和方式众多,应通过多元化的追索途径,综合运用法律途径、外交途径和国际商业途径,最大限度实现流失文物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大凡文物大国,都有着文物被盗窃、走私的困扰,反盗窃,反走私,并进而追索回流失在外的文物,便成了这些国家的一项重任务。据报道,埃及近年来已成功地追回了数千件流失在海外的埃及文物,就连流失海外多年的古埃及王朝拉姆西斯一世木乃伊也重归了故里。埃及追回的文物,有的是近年被盗并走私出境的,但也有不少文物是早年走私流失国外的。埃及在追索流失文物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文博界中的有识之士开始呼吁重视现代文物工作。首先是沈庆林先生写了题为《近现代文物工作的几个问题》 ,阐述了一些基本看法。苏东海先生先后写了《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文物消失论》等重要文章 ,从理论上对现代文物工作进行了论述 ,对全国现代文物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以想见一定会推动我国现代文物工作迅速全面开展起来。本文以内蒙古的实践为基础 ,谈几点看法。  一、现代文物收集工作的危机与时机现代文物的收集面临着危机 ,但现代文物的收集研究也面临着时机 ,应该认真分析论证 ,推…  相似文献   

17.
耿洪利 《档案》2023,(1):67-70
民间文献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散落于民间的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汇款副收条,不仅是抗战期间故宫文物南迁藏于四川峨眉山的珍贵历史见证,也是以那志良为代表的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在抗战时期的艰难岁月中守护国宝的缩影,更是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南迁和保护的珍贵原始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工作是文博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微观理解,文物征集工作是博物馆藏品的主要来源的一个主要方面,只有不断的丰富藏品才能不断促进博物馆业务的开展和社会效益的实现;从宏观理解,文物是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实物形态,文物征集工作具有为中华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物是博物馆收藏的一个重要门类,做好民族文物陈列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现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在台湾考察民族文物陈列的见闻,就我国民族文物展示机构类型的关系,民族文物陈列中物、人、展示及观众这四个要素的关系,民族文物展示中四个方面的具体方式和方法要求作了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是文化传播和价值观传递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同时也是会讲故事的纪录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网络,其原因正是在于擅于讲故事,从创新叙事视角、丰富叙事情节、着眼于人物叙事三方面,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