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春燕 《传媒》2006,(5):16-18
今年是《新周刊》创刊10周年.10年来,《新周刊》从一个"小作坊"开始起步,迅速成长为"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之一,并创造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10年来,《新周刊》一度颠覆了中国期刊的办刊理念,给读者带来了无数的惊喜、期待和"阅读快感".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类期刊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晓凌 《新闻传播》2005,(12):59-60,67
《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和《新闻周刊》这四家新闻类期刊占据目前中国新闻期刊市场的大头;《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和《新周刊》分别入选2003年中国最有影响力、最具公信为和最具成长力的杂志:[1]《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和《南风窗》列广告收入最高的周刊(除时尚类和经营管理类)前三名。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和《中国新闻周刊》这四家新闻类期刊占据了目前中国新闻期刊市场的大头,而新秀《南方人物周刊》则在创刊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发行量飙升至30万份,显露出新闻类期刊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新锐”的失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周刊》的“新锐”流于一般化,对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的阐发和报道,《新周刊》很难与一些有创刊背景和独特内容资源的期刊竞争,做到及时、新锐。《新周刊》的定位是“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  相似文献   

5.
《新周刊》创刊至今一直倍受瞩目,被誉为期刊界的“黑马”。富有冲击力的选题策划和精品包装策略使《新周刊》成为一种品牌,这个品牌带给《新周刊》的是一批稳定的读者群和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创办富有竞争力的特色期刊,在读者定位上,在内容策划上,在新技术、新手段的开发利用上做好文章,是许多期刊出版单位都在认真探索的问题。莫林虎同志以《新周刊》这一有代表性的“新锐”期刊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创办历程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策略进行了思考,所提建议不仅对《新周刊》,对其他期刊出版单位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特予刊载,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拿到李频先生主编的《中国期刊产业发展报告No.1——市场分析与方法求索》(以下简称《报告》)时,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首先是惊喜。中国期刊业这些年蓬勃发展,终于有了一份自己的行业发展报告,而这将是一个好的开始。其次,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李频先生是中国期刊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多年来既致力于学术研究,义时刻关注着市场的发展变化。这本书拿在手上,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9月15日,由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组委会和中国期刊协会共同举办的“2018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遴选结果公布。《兰台世界》杂志入选2018学术期刊数字影响力百强,是档案行业唯一入选期刊。此次百强名单分为大众类期刊和学术类期刊两类。大众类期刊包括《紫光阁》《中国新闻周刊》《幼儿画报》《新周刊》等,学术类期刊包括《测绘科学》《航空学报》《中国翻译》《中华医学杂志》等。发布会现场,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张良成、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余昌祥、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胡伟等为入选期刊的代表颁奖。  相似文献   

9.
开放与变革:当前我国期刊封面的设计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以来,我国期刊的封面(包括正封、封底和脊封)设计总体上在呈现多样化、层次化、精品化、风格化等特色的基础上,走向更加强调艺术性、民族性和新鲜感的趋于成熟的阶段,并且出现了许多有益而大胆的尝试,展现了新时期我国期刊封面设计多姿多彩的活跃景象。尤其是在2001年的第十五届国际期刊设计奖———奥齐奖(OZZIE)评比中,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杂志《新周刊》荣获“最佳封面设计”大奖,与《ESPN》、《CFO》、《ONE》等国际著名杂志共享殊荣。(奥齐奖是国际期刊界对国际杂志设计的专业权威大奖,被称为国际期刊设计中的“奥斯卡奖…  相似文献   

10.
近来翻阅了一些报纸和多家新闻学期刊,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哲学概念“异化”出现在不少文章的标题和内容上。例如北京青年报2006年11月1日评论版的文章《异化的“权力信赖”》、2006年11月26日评论版的文章《警惕“恐怖彩铃”,异化“危世谣言”》、2007年2月13日评论版头条文章《必须警惕监管权力的异化》。这些文章的标题和行文中使用的“异化”概念是“异常变化”的意思,汉语中的“异常变化”没有缩写或简化的。按照中文缩写的习惯,也不能这样做。“通俗化”能缩写为“通化”、“大众化”能缩写为“大化”、“规范化”能写成“规化”吗?  相似文献   

11.
郑萍 《新闻知识》2007,(7):62-63
《新周刊》的前身是《七天华讯》。1996年8月18日《新周刊》出版了创刊号第零期。它经历了一个重要的“新闻纸时代”。主要是靠媒介人的理想做事,并没有太多考虑市场问题。1997年6月起,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新闻类周刊伴随改革开放历程的推进,与社会转型思潮的变迁同步发展。它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取得跳跃性的发展,从最初的《半月谈》、《瞭望》,到现在市场销量较稳定的《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以及《新民周刊》,三十余年间,中国的新闻类期刊以西方同类先导性周刊为典范,历经深化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历程中的起伏跌宕,形成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期刊类型,并以兼容并蓄、心怀天下的开放性视野,在转型中国的社会发展场域中发挥稳中向好的作用。然而,游走于"时事"与"时尚"两界的定位局限,当前国内新闻类周刊总体发展格局有待提升与拓展。  相似文献   

13.
刘艳凤 《青年记者》2007,(18):48-48
从1995年开始,一种不同于《望》等传统期刊的新闻类期刊在国内悄然兴起,如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南风窗》、上海的《新民周刊》等。但是,相对于《读者》、《知音》、《家庭》等文摘类与生活类期刊,上述新型新闻类期刊还远非其对手;甚至相对于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上述新闻类期刊同样不能匹敌。到目前为此,中国几乎没有一份真正能影响主流阶层的新闻类期刊杂志。市场呼唤新闻类期刊,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新闻类期刊业发展,笔者试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竞相登场 色彩纷呈——90年代中国新闻周刊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背景下的新期刊新闻周刊是以报道时事为主要内容、刊期为一周的期刊。它以报道和解释新闻为主 ,集时效性、深度性于一身 ,图文并茂 ,印刷精美 ,堪称现代期刊市场上的“宠儿”。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周刊起源于新华通讯社主办的《望》(初为月刊 ,1984年改为周刊)。其他新闻周刊的大量出现还只是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后期的事情。其中 ,《三联生活周刊》创办于1996年 ;《新周刊》创办于1997年 ;《深圳风采周刊》由《深圳风采》月刊1997年改版而来 ;《新民周刊》创办于1999年 ;《中国新闻周刊》创办于2000年。…  相似文献   

15.
刘澍涛 《今传媒》2006,(2X):30-31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媒介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报纸都在争夺自己的那一份市场份额。不断刷新的“资讯榜”使得人们不再缺乏信息,与此同时,对“梳理信息、深化报道”的需求让另一种媒介形式浮出水面——新闻周刊。1995年1月14日《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创刊。十年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风格,既有与《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等共同追求的新锐,又有自身独特的人色彩,成为了一份新锐与人平衡的知名期刊。  相似文献   

16.
杂志创新策略--访《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新城用“默默无闻”来形容自己就任《新周刊》执行总编前的12年,那时他在电台工作,干的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活。但也就是在这个岗位上,他连续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封新城对其12年广播工作的“不以为然”,倒是反衬了他对平面媒体的狂热———他自称做《新周刊》是多年积累的一次大爆发。他还把“引爆”的功劳归为他当年广东电台的同事窦文涛的引荐。窦和封在同一年离开电台,前者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去了凤凰卫视;后者一动笔便是滔滔江水,以说“不”的姿态使《新周刊》在青年人群中所向披靡。《新周刊》社长孙冕宣布封新城任执行总编时…  相似文献   

17.
张晓源 《图书馆论坛》2006,26(6):113-118,298
通过事实数据,比较分析了《图书馆论坛》与《新周刊》的专题策划。《新周刊》通过层次金字塔结构的专题策划,以“主题”“聚焦”“概念”三层次构建了一个刊物与社会生活的传播互动模式,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媒体。《图书馆论坛》通过专题策划,以高素质作者、高质量论文和高密度特征推出“图书情报专家学者论坛专辑”,具有“观点领袖”传播模式特征,在全国图书情报界形成了影响力。《图书馆论坛》的专题策划能否达到《新周刊》层次金字塔的第三层,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赵艺超 《图书馆论坛》2004,24(4):217-217
4月 30日上午 ,深圳市宝安图书馆读者个人藏品展之一 :银熙君期刊“创刊号”收藏展开展。此次展览分为 2 6个专题 :“文学”、“经济”、“科技”、“军事”、“法制”、“体育”、“青年”、“人文研究”、“党刊”、“广东地方期刊”等 ,内容非常丰富。如 1919年出版的《博物》创刊号 ,1935年出版的《研究与批判》创刊号 ,香港出版的《中国文坛》 ,台湾出版的《艺术研究》等 ,都极具史料价值和珍藏价值。这些期刊全部由深圳市宝安区青年收藏家银熙君先生收藏 ,他从 1991年以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创刊号期刊收藏活动 ,通过与藏友交流 ,市场上…  相似文献   

19.
“刘澜观察”言论专栏深受读者喜爱,这是国内一调查公司义务为《中华工商时报·新周刊》(以下简称“新周刊”)作了几个月的市场调查后,在今年6月份提交的一份调查报告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新周刊”属财经类报纸,其头版头条选题的“尺子”就是“经济热点、大众话题”。那么,“刘澜观察”为何一面世就吸引住读者的视线?其特质是什么?“刘澜观察”是“新周刊”刘澜先生在“新周刊”第2版即焦点新闻版上的一个言论栏目。以经济类题材为主,天下大事身边琐事都是观察的对象。通常情况下是每期必出,不间断。文章有长有短,加有围框。栏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类期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三大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致自1995年始,一种不同于《纁望》等传统期刊的新闻类期刊在中国大陆悄然兴起。它们是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南风窗》,上海的《新民周刊》等。但是,相对于《读者》、《家庭》、《知音》这些文选文摘类期刊与文化生活类期刊,前述新型新闻类期刊还远非对手;相对于国外的同行,如美国的《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周刊,英国的《经济学家》,我国的上述新型新闻类期刊又还显稚嫩;甚至于相对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上述新闻类期刊同样不能匹敌。本文所说的新闻类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