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一个企业秘书来讲,常读《新闻知识》也能使人受益匪浅。《新闻知识》在今年的订阅计划中,已成为我的友好“伙伴”。《新闻知识》贵在“新”,时效性强、可读性浓,是初学写作的阶梯。我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在《新闻知识》上学到的知识,采写了一篇通讯,被《军工报》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采写了3篇新闻,这3篇新闻在《川东南报》发表后。均被新华社采用,我从中悟出了如何采写全国性新闻的“秘诀”。一、在比较中找新闻新闻界一位老前辈说过:“新闻没有同全国比较,就不能说明问题。”作为地方报的记者,要使自己采写的新闻跳出小天地,走向大市场,就得善于  相似文献   

3.
难得的益友     
我是一名农村青年,劳动之余,喜欢拿笔写一写自己身边的新人新事。由于我初学写稿,对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写作水平也较低,每次寄往报刊电台的稿件如石沉大海,因而在一度失去了写稿的热情。就在我处于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天,省电台来信让我订阅《新闻知识》,于是,我便立即订阅了这本刊物。每期《新闻知识》一到手,我顾不得干农活后的劳累,在灯下专心致志地阅读。从刊物中汲收知识的营养。通过学习《新闻知识》中的“卷首论坛”、“新闻研究”、“得奖新闻采写谈”、“业务研究”、“采写体会”、“新  相似文献   

4.
我采写的一篇新闻作品《农民徐大松办起垃圾加工厂》继去年7月获浙江省1990年度好新闻一等奖后,12月初又获首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同事中有人戏言:这是篇拣来的新闻。我并不否认,采写好新闻有机遇因素。但偶然性中有必然性,“拣”的过程本身就是现实的劳动和过去的经验的结晶。不然,这个新闻事实,也会在我面前不经意地滑过。“得来全不费功夫”?  相似文献   

5.
我与《新闻知识》打交道已三年多了。认识她后,每期必读,尤其新闻知识讲座、业务研究和各类体裁的采写经验,还有各地优秀通讯员的经验交流,更加引入爱读,使我受益匪浅。我的豆腐块文章及新闻报道,先后在地、省和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我上学时就钟爱文学.向往“记者”,上十年的闭门造车,一切良苦用心付之东流。经文化馆一位老师的指导与介绍,我与《新闻知识》交上朋友。认识她,我这个小人物在工友眼里,成了名副其实的“记者”。当年我在《中国电视报》上就发了2篇稿,《汉中日报》7篇,《中原铁道报)、安康铁道报》共19篇。《新闻…  相似文献   

6.
我自1985年以来.年年自费订阅《新闻知识》杂志.10多年中.100多期刊物.文章篇篇必读,使我从写稿门外汉成长为一名专业新闻工作者。1985年,我还在读高中,就报名参加了“西北新闻刊授学院”学习.每月按时收到《新闻知识》杂志,我边学知识.边试着动笔写作.到1988年就在省级报刊、电台、县广播站发稿380余篇.被县委宣传部和县广播站评为优秀通讯员,受到表彰奖励。1990年.采写的《八扇沟ic年建房没占耕地》获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和省土地管理局联合举办的珍惜土地有奖征文鼓励奖.1995年采写的《关心教育的好代表》获商洛地区人大好新…  相似文献   

7.
《“北京白鸡”在全国28个省市区“落户”》的消息,在第7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后,《新闻知识》的编辑同志来信约我谈谈采写这篇稿件的体会。说实话,在当初采写时,我是有意识地注意到了尽量写新、写活、写好,但后  相似文献   

8.
我的一位朋友仅初中文化程度,喜好写新闻报道,但刚开始却是屡投不中。自从订阅了《新闻知识》后,两年就发表作品300多篇,并有数篇获奖。他感慨地说:“多亏了《新闻知识》这个好老师。”我觉得《新闻知识》能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一是《新闻知识》服务性强,它交流采写技艺,介绍新闻知识,对新闻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都有助益。如“超生盲流村采访记”、“两则村级新闻获奖感言”等等,对读者都很有启迪。其次,《新闻知识》的内容广,选题新。既有为新闻事业与改革鼓与呼的篇章,如“继续坚持新闻改革”,“马克思恩格斯心目中的总编辑”,又有进行新闻理论探索方面有深度的文章,如“新闻价值”、“辩证思维与舆论导向”等等,为新闻学术界的百家争鸣提  相似文献   

9.
当我撰写的言论稿件《意志是成功的保障》登上《人民武警报》“自学园地”专栏时,当我采写的新闻稿件连续三篇被《江苏自学考试》报采用时,我要高兴地告诉《新闻知识》的编辑同志,是《新闻知识》使我跨上了这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199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矿宣传部见到一本《新闻知识》杂志,立刻被她吸引住了。于是,便开始自费订阅至今。每月从邮递员手中接过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闻知识》后,我都从头于尾将她读完,回过头来再仔细品味“新闻写作研究”、“采写体会”、“通讯员经验谈”等栏目中的文章,然后翻开被新闻单位打入“冷宫”的底稿,逐篇对照,查找病因。同时,按照《新闻知识》中传授的方法,加强自己写作基本功的训练,认真推敲稿件中的标题,进行谋篇布局,力求文章短小精悍。功夫不负有心人。仅前年一年时间,各级新闻单位就采用我的稿件达35篇。我认为这是《新闻知识》把我从一个门外汉带进了新闻写作的殿堂。在我从内心感激这位良师益友之余,由不得想起眼下比较时兴的一句话——爱“她”没商量!  相似文献   

11.
我采写的通讯《根扎黄土心向党》(载《渭南报》),获得渭南地区1990年“两优一先”新闻竞赛二等奖。至此,我已有14篇作品在全国和省地获奖。我仅想谈点粗浅体会。新闻采写要看“天”看“地”。用记者的话说,叫吃透“两头”。一是要经常学习好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弄懂它的精神实质,把握住“大气候”。二是要了解客观实际,掌握“热点”和群众心态.带着问题,深入采掘,象寻采矿石一样发现闪光的精晶.  相似文献   

12.
初学写稿,因为不得要领,眉毛胡子一把抓,自己觉得什么都重要,就把采访到的材料稍微加工整理,投寄给报刊、电台,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为此,我也曾对写新闻稿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在报刊,电台等新闻单位“没关系”,所以屡投不中。恰在这时,一位老通讯员向我介绍了《新闻知识》杂志,并送给我一本阅读。当我拿到这本杂志后,真是爱不释手,花了三天时间仔细看了一遍,我觉得这本杂志办得好,它设有二十多个栏目,尤其是《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采写体会》、《我与新闻知识》及《通讯员之友》等栏目,更是贴近我们通讯员,就好象新闻老师给通讯员上课一样,效果非常好。 在《新闻知识》的帮助和指导下,近几年来,我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不但经常为厂广播站写稿,还结合本厂实际,向报刊、电台投寄了许多新闻稿件,每年的“征文”稿件总有几篇获奖,我采写的《那山、那水、那情》一稿,被《三峡潮》一书收录,获得优秀奖。与此同时,我还被《陕西工人报》、《军工报》、《铜川日报》、《铜川人民广播电台》、《现代文化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13.
如实地采写新闻,忠实地记录历史。是记者神圣的天职。今年8月24日,《工人日报》在第三版头条位置,刊发了我采写的一篇述评性新闻《如果把真实情况告诉人民……》。这是一篇真正的独家新闻,正是沉重的使命感督促我完成了这篇报道记录了这段历史。今年5月底6月初,四川凉山州首府西昌及周边各县突然传出“西昌要发生8级以上毁灭性地震”的谣言。谣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日报《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举办的“新闻采写一得”征文评奖结果,于6月21日本刊编辑部召开的评委会上评定揭晓。“新闻采写一得”征文活动,从1990年8月至1991年5月,历时9个月,共收到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稿件500多篇。经过编辑部认真地看稿、筛选;评委们精心、审慎地研究、磋商、反复地评议,最后评出一等奖1篇(北京日报记者纪涛撰写的《功夫在诗外,新闻采写亦如此》二等奖10篇;三等奖20篇;纪念奖15篇。这次征文活动涉及面宽,影响大,反映好。500多篇征文来稿作者,分别来自全国24个省、  相似文献   

15.
从1979年至今,我利用业余时间共采写新闻稿件200余篇,有160余篇被市以上报刊采用,其余被县广播站及县办报纸采用.其中,《伏牛山之巔——老君山》还被河南科技报1982年评为优秀稿。由于我坚持采写新闻报道,坚持“新闻爱好者协会”工作多年,培养了一批土记者,栾川县委、县政府1990年命名我为“精神文明积极分子”,发了荣誉证书。1981年我下潭头乡搞农业区划调查,在汤营村吃饭  相似文献   

16.
我叫梁宝海,今年19岁,是山东省无棣县梁郑王乡的新闻干事。我能成为省级报刊的通讯员,登上“模范通讯员”的领奖台,第一个要感激的,就是我的启蒙老师——《新闻知识》。我是从1986年开始写稿的。当时,由于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回家务农。白天,我拚命地干活;晚上,伏在昏暗的油灯下写作。一月下来投稿二、三十篇,谁知却不见采用一个字。为此,我消极、沉闷了。就在我悲伤、绝望的时候,县电台的范立勋老师给我一本《新闻知识》。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当即被其中《得奖新闻采写谈》、《新作评介》、《通讯员与成才》等栏目吸引住了,于是自费订了《新闻知  相似文献   

17.
我订阅《新闻知识》已有8年时间,我在业余新闻工作中的成长过程,凝结了《新闻知识》这位良师益友的心血。通过长期坚持学习这本刊物,使我掌握了比较系统的新闻基础知识和新闻采写的基本技能,增强了新闻的敏感性。我还学习了刊物中介绍的许多通讯员的采写经验,指导了我的工作实践。在这8年中,《新闻知识》使我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土记者”,我几乎牺牲了所有的星期天和节假日,没黑没白地写作。先后在报刊杂志和电台、电视台发表的新闻稿件、图片新闻在1000篇以上。特别是在近五年来,我被县委宣传部年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是老山前线一位初学新闻报道的普通战士。一年前我还是一个新闻写作的“门外汉”,自从1987年订闭《新闻知识》刊物以来,我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一年来,我利用战斗间隙采写的新闻稿件先后被《解放军报》、《战友报》、《文山报》等报刊,电台采用了26篇。用稿率达到80%以上,被上级先后两次评为“优秀战士报道员”,在团最近召开的战评总  相似文献   

19.
有不少青年新闻爱好者问我:“搞好新闻报道的窍门儿是什么?”我说是四个字:“多、快、好、省”。所谓“多”,即采写的稿件登的多。当然,这种多是建立在你有了一定的新闻采写基础上的。我当初写稿时也曾经盲人摸象般地胡采乱写过,甚至一天便寄出去三四篇稿子。但许多稿件如泥牛入海,自己不久便泄了气。《运城根报》星期刊创刊号头版重要位置登了我的“处女作”《打鱼挖藕时节》,一下子又使我振作起来,每天不是攻读新闻写作知识和范文,便是有选择地忙于采写,就这样如痴如魔地坚持有的放矢地采啊写啊,渐渐摸出了点门道,用稿率也自…  相似文献   

20.
我从1974年开始写稿,十几年来,采写的1200多篇稿件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人口报》、《北京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采用,其中类似“豆腐干”的短新闻占80%以上。近年来,我在国家及省市级新闻单位获奖的20多件新闻作品中,除有一篇通讯和一篇人物专访外。其余的获奖作品都是三四百字的短新闻。采写短新闻,并非一开始就心甘情愿,写稿时,总想抻长拉大,认为稿子篇幅长,才提气,有份量,到头来,却落了个事倍功半,事与愿违的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