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论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运山 《当代传播》2007,(4):107-108
新闻传播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的最有效途径,新闻传播处在社会文化的敏感地位,肩负着人文关怀的重要使命.如何发挥好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作用,使人文精神在其强大的传播途径中得以传播和加强,是新闻传播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改进之策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文关怀:新闻传播的终极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关怀是世界文化潮流发展的总体趋向,是人类理想的终极关怀。新闻传播作为大众文化,理应服从这一趋势并实现人类理想。事实上,我国新闻传播理论真正探讨人文关怀这一话题应该始于1993年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百姓故事》以及这一栏目所产生的强烈影响。如果说《东方时空·百姓故事》的这种平民视角引发了新闻传播受众本位的重新确立,那么不如说这种平民视角只是对中国新闻传播理念调整的一次契机。这次有着中国意义的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的努力远远不是全部意义的人文关怀。因为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是对每个人的关怀,是一种理念,是全部…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媒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产业,实施人文关怀是新闻传媒的社会责任之一.因此,重视和加强人文关怀是当前新闻媒体传播的关键,同时可以来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并且进一步体现在新闻传媒的实践当中.本文旨在对人文关怀的涵义及其在新闻传媒中的体现进行阐,并对人文关怀在我国新闻传媒传播中的体现进行适当的探析.  相似文献   

4.
高张乾 《新闻传播》2009,(10):25-25
重视人文关怀已成为新闻传播界提高自身文化品位的关键,并已经体现在新闻传播的实践中。新闻题材的选择、新闻采访手法以及新闻传播效果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新闻传播的广泛性和深入性的进一步加强,关注人和体现人文关怀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一个本质和要求,同时也是衡量当代新闻传播工作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准。新闻传播以人文关怀为价值标准,既能真实客观地表现外部世界,倡导回归到人类的真善美,也有助于新闻传播和社会的和谐建设。本文指出了人文关怀在当代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并据此分析了当前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意见,倡导在新闻传播中注入真正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采访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理念开始深入中国新闻人的意识之中,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主流中的一个亮点。在电视新闻采访中,人文关怀缺失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如何在采访中彰显人文关怀呢?  相似文献   

7.
舒刚 《大观周刊》2011,(10):5-5
新闻传播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的最有效途径,新闻传播处在社会文化的敏感地位,肩负着人文关怀的重要使命。本文简单的探讨新闻传播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王宾 《声屏世界》2005,24(5):16-17
体现人文关怀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内在要求,一切人类文化活动都应以其为追求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新闻传播活动也不例外。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把人的感受充分考虑在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中。从文化角度肯定人的主体性、意义和存在价值,是新闻传播的灵魂。人文精神应充盈于新闻价值体系,人文关怀是媒体文明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郑岩 《今传媒》2015,(3):9-10
《三联生活周刊》复刊以来,继承《生活》周刊的优良传统,并不断开拓创新。秉承用文化引领生活的理念,关注时代生活,体现人文关怀,在挖掘文化含量、传播先进文化上努力探索,形成了新闻性和文化性交融,新闻调查和文化分析结合的办刊风格,从而在新时期新闻类周刊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下半年,我在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面对面》栏目学习实践,在三个月时间里,我参与了部分节目的选题、策划和采制,目睹、感受了央视同行们对在新闻采访中体现“人文关怀”的理解和实践,对“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11.
张春果 《报刊之友》2013,(9):134-135
如果从1999年北京《第七日》和福建《现场》算起,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已经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电视民生新闻问世以后,为我国电视新闻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被学者称为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的“第三次革命”。然而,在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从电视民生新闻人文关怀的内涵、现实需要、缺失与构建等四个方面探讨民生新闻人文关怀的问题,以期促进“以人为本”思想的广泛传播与贯彻落实,并为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一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平时生活中,人们通过新闻传播这一有效路径了解时事和获得信息,新闻传播是否体现人文关怀成为平民老百姓关心的热点之一。体现人文关怀是新闻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一大重点,将生活事件真实地报道给受众是新闻媒体的一种责任。所以,新闻媒体如果想要增加威望,就必须做到在新闻传播中体现人文关怀。此文章将从三个角度就新闻传播体现人文关怀这热点话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文关怀源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以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为核心.在现代传播中,它通过确立人的主体性,进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具体表现为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作为最终要义.近年来,人文关怀日趋渗透于新闻传播之中,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大众传媒的传播中,新闻要力求传播效果与人文关怀的统一,在关注事件的同时关注当事人和受众的心理,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需要人文关怀,科技新闻也不例外。将人文关怀融入科技新闻,是科技新闻报道的创新之路。2007年,《南方周末》将科学栏目从新闻版转移到文化版,伴随这一变化的是文化版由黑白版面过渡到彩色版面,这一变化充分反映出《南方周末》科技报道浓郁的人文关怀。那么《南方周末》科技报道是如何体现这种人文关怀的?本文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来窥探新时期《南方周末》科技报道这一特色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理念开始深入新闻人意识当中,逐渐成为新闻报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如何把握好人文关怀这个度,不因受主观情感影响而使报道有失偏颇甚至被误导?没有人文关怀,新闻仿佛少了灵魂;而真实性缺失,新闻则没了生命。如何在保证新闻报道真实性同时兼顾人文关怀,是值得新闻人不断学习和探讨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通过四个方面的阐述,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6.
人文关怀是新闻传播中必不可少的文化品质。在如今这个经济利益至上的社会里,传媒行业在利益的驱使下,逐渐忽视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对我国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媒体人应该有所觉悟,思考媒体工作者人文关怀意识淡薄这一现象的原因,深刻解读人文关怀理念的内涵,提出向人道主义方向迈进的有效方案,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闻事业除了关注国家大事之外,民生类新闻成为了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新闻发展中,民生类新闻已经占据了新闻的重要板块.民生类新闻之所以受到广泛的重视,主要是因为其植根于百姓,关注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问题,在老百姓心中产生了共鸣.由此可见,民生类新闻要想有较强的生命力,就要植根于生活植根于百姓.从目前民生类新闻的发展情况来说,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民生类新闻中加入人文关怀的元素已经成为了民生类新闻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讨论了民生类新闻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民生类新闻人文关怀出现问题作了简单探讨,并讨论了在民生类新闻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中国广播》2010,(6):77-78
人文关怀理念是近些年来新闻业界的热点话题。本文揭示了人文关怀在当代中国新闻传播中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当前存在的人文关怀缺失表现及原因作了分析,并从新闻报道和媒介管理两个层面就如何关注人文关怀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关注新闻传播的效果。我们认为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是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传播观,即通过新闻传播这种文化现象,以声音、文字、图片、图像等手段向受众传递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新闻传播只有贴近大众的生活,反映群众的思想,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剧烈的社会转型变革中,中国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权利屡屡遭受侵害。网络的流行及新闻传播的市场化,致使诸多新闻报道盲目追求眼球效应和金钱利润,难以为其代言。《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坚持新闻专业化操作,用脚板丈量新闻的宽度和深度,用妙笔真实记录历史的真实和变动,追寻开掘真相,体现了《中国青年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办报宗旨,并诠释了新闻报道更需要人文社会关怀的媒体精神。本文就《特别报道》版面所体现的"人文社会关怀"及其产生的积极社会影响作出简要论述,呈现《特别报道》关注普通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在灾难性报道中挖掘人性美,真实记录历史,成为"人文社会关怀"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