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多瑙河,蓝色的河,和平的河,全世界人喜爱的一条河。但在1999年4月1日清晨,北约向河中扔下了两颗罪恶的炸弹。佩特洛瓦莱丁旧桥就这样无故被炸毁了。无独有偶,这座桥上游百余米处,两座陈年桥墩还在,那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时轰炸留下的罪证。这是一座长约400米、有50多年历史的钢铁桥。桥刚好从河岸处断开,靠近城市这边留下一段40米的引桥,已被警察看护起来了。凭战时采访证,记者来到高出路面4米多的残断上,向河中及对岸望去依次是:高高突兀在河边的巨大桥架,一段空白,一段桥面平躺在河面,斜靠着对岸的桥架。几个部…  相似文献   

2.
这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发回的系列战地通讯《战火中的贝尔格莱德》中的一篇。1999年4月1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摧毁了南斯拉夫诺维萨德市多瑙河上的瓦拉丁大桥。这座大桥是连接诺维萨德市新老城区的交通要道,是一处纯粹的民用设施。而北约一直声称它轰炸的都是军事目标。记者没有大发议论,只是朴实地记录事实,用事实向世人揭露北约在南联盟所犯下的罪恶。在铁的事实面前,北约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面对战争的罪恶,激愤之情难以避免。但新闻工作者最有力的武器是事实。因此,记者必须…  相似文献   

3.
1999年4月2日,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进入第9天,北约飞机首次对南境内包括桥梁在内的一些重要交通设施进行轰炸。南联盟北部城市诺维萨德的一座横跨多瑙河的大桥被北约的导弹炸断,致使多瑙河上通往黑海的航运中断,从贝市通往维也纳的铁路客运也被迫暂停。记者在事发后亲临现场,及时获取发生这一事件的第一手材料,现场采访知情者,因而片子不仅时效强,现场感也强。这个片子富有现场感,拍摄断桥的场景,人们的愤怒与悲伤等,既抓取细致的细节,如镜头中断桥上人们表达哀悼的小黄花和蜡烛,也有巧妙的背景交待,结构清晰,逻辑连贯…  相似文献   

4.
共同的控诉     
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空袭4月1日进入第九天,南斯拉夫人还是说“不”!于是,恼羞成怒的北约扩大了对南空袭范围。3月31日晚,多瑙河上的诺维萨德大桥被北约的飞机炸毁。诺维萨德市距贝尔格莱德以北约80公里,自空袭以来已遭到多次轰炸。这座大桥是经过古堡进入市区的交通要道。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仍然是北约轰炸的重点。从3月24日第一天空袭起,北约没有一天不向那里扔下几颗甚至几十颗炸弹。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说主要是炸那里的塞族军事设施,可是直接受害的却是包括阿尔巴尼亚族居民在内的普通老百姓。28日那天,北约向普里…  相似文献   

5.
本台驻贝尔格莱德记者王智敏报道:4月1日清晨5点,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南斯拉夫境内多瑙河上的瓦拉丁大桥被北约的导弹顷刻间摧毁。北约此前一直辩解说,它轰炸的都是军事目标,这座公路铁桥却是纯粹的民用设施。瓦拉丁大桥位于距贝尔格莱德70公里的诺维萨德市。美丽宽阔的多瑙河横穿诺维萨德市,瓦拉丁桥是连接诺维萨德新老城区的交通要道之一。当记者驱车赶到现场时,看到上千的诺维萨德市民站在河两岸,望着多年来与自己朝夕相伴的大桥被炸为废墟,他们气愤、叹息,有的还在哭泣。长约三百米的桥身全部坠入河中,只剩下两个大桥墩…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多瑙河里落进了两颗炸弹,古老的佩特洛瓦莱丁旧桥被炸毁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破坏的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色,更摧毁了南斯拉夫人民美好、和平、宁静的生活。面对霸权主义的暴行,面对被毁的家园,南斯拉夫人民的心中充满了悲伤、沉痛和愤怒。许杏虎深知多瑙河和佩特洛瓦莱丁桥在南斯拉夫人民心中的地位和意义,所以在轰炸后立即赶往现场采访,准确、生动地捕捉并记录下现场情景、气氛和人民的心理。特写《多瑙河别为我哭泣》如一曲轻轻、缓缓吟唱的歌,自始至终都笼罩着淡淡的忧伤,感动并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而特写所表现出来的记者细致…  相似文献   

7.
5月1日中午,北约在对南联盟科索沃发起的又一轮空袭中,用导弹击中了一辆正行驶在卢扎奈小镇一座桥梁上的公共汽车,汽车被拦腰炸断后一半栽入河水中,造成至少23名乘客当场死亡的悲惨后果。此前,在4月29日晚至30日凌晨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中,首都贝尔格莱德遭到了自3月24日北约发动空中打击以来最大的一次轰炸。当天夜里,北约飞机的轰鸣声、炸弹的爆炸声和南联盟防空军的炮火声彻夜未断。空袭中,南联盟军队总参谋部大楼、国防部大楼和外交部大楼分别遭到了严重破坏。同时,这些大楼附近的民居也未能逃脱厄运。在轰炸现场,…  相似文献   

8.
那是多瑙河千百年来流经的土地,那片土地本来美丽安宁。可是,当北约的导弹暴雨般倾泻而下时,一切都改变了。战火燃烧起来,到处是断瓦残垣,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血腥……本以为硝烟中会传来痛苦的呻吟,可我们听见的却是不屈的歌声。塞尔维亚人民本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善于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喜悦欢欣。可是,今天,他们用歌声表达的却是对北约暴行的抗议蔑视,正如同神圣的共和国广场一样———过去,回荡在这里的是祈祷新年的歌声,今天,它迎来的却是呼吁和平的呐喊。记者的笔引导着我们,我们看见手捧圣像的老人,戴着靶心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播》2003,(1):26-30
50多年来,北约被视为泛欧亚大陆“整合工程”的总代表;在冷战年代末,北约保证了“沙漠风暴”行动的成功;后来又在巴尔干半岛发挥关键作用;但在阿富汗战争中,北约盟国被美国抛在了一边。当北约接纳新一批成员、把其前沿推到中、东欧之时,它是否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潜力无限?  相似文献   

10.
北约大事记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冰岛、挪威、葡萄牙、意大利、丹麦12国外长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约宣告成立,随后在法国建立总部。1952年2月,希腊和土耳其加入北约。1955年5月,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同月,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12一阿尔巴尼亚和民主德国缔结《华沙条约》,与北约对立的华沙条约组织宣告成立。1966年7月,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但仍是北约政治成员。北约总部从巴黎迁至布鲁塞尔。1982年5月,西班牙加入北约。1990年7月,北约伦敦首脑…  相似文献   

11.
“我们决不屈服北约的轰炸,但愿意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坐下来谈判,用政治手段解决科索沃问题。”在北约飞机的轰鸣声中,南斯拉夫联盟副总理利利奇镇定自若地说。26日当贝尔格莱德上空响起刺耳的空袭警报时,记者如约前往联盟大厦采访利利奇副总理。此时的联盟大厦内空空荡荡,所有工作人员都已按规定进入了地下室,但利利奇不顾安危,仍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等待记者的到来。“两天来的轰炸很残酷。他们不仅炸军事目标,而且还炸民用设施。”一谈到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利利奇显得非常激动。他说,北约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人员…  相似文献   

12.
住手!北约     
北约对南联盟军事打击的第一阶段4轮轰炸尚未结束,索拉纳就宣布将进行第二阶段的更大力度的袭击。在几天的轰炸一无所获的情况下,北约已失去了理智和良心,正在走向战争狂的深渊。迄今为止,北约已动用了包括F16、F18、F117、幻影、旋风及从未正式使用过的B2等100多架最先进的战机,飞行500多架次,发射了400多枚导弹,几百颗炸弹,对南全境进行不间断的轰炸。尽管北约不认为这是一场针对百姓的战争,但平民伤亡及民用设施的损失在与日俱增,所有的人们应该看到,这是一场背离初衷的战争。北约的对手是个弱小的南斯…  相似文献   

13.
环球人物     
北约峰会:雷声大 “9月4日,大家会记住这一天,这天是新冷战的开始”,德同《明镜》周刊的说法或许夸大其词,但这绝对是载入北约史册的一天。当日,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同盟北约在英围威尔士召开峰会,目的很明确,就是共同对付俄罗斯。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仗着他们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违背联合国宪章,袭击一个弱小国家南斯拉夫联盟,但它们没有想到数十天的狂轰滥炸也不能使之就范,却引起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义愤。于是它们就越来越丧失理智,悍然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炸死我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朱颖3人,炸伤20多名外交人员,激起了全世界的抗议浪潮。我国记者在南斯拉夫不顾生命危险,冒着北约的炮火,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南国土受空袭的惨状和南人民蒙受的巨大灾难,招致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仇恨。北约在对南联盟进行野蛮轰炸时,摧毁了南联盟的一…  相似文献   

15.
4月3日和4日,来自北美和欧洲的26个北约成员国领导人,将在法国东部城市斯特拉斯堡和邻近的德国西部小镇凯尔举行峰会,并庆祝北约成立60周年,这是北约首次在两个国家举行同一届峰会活动。一个甲子,"华约"早已成了陌生的历史名词,而"冷战活化石"北约仍然热闹地活  相似文献   

16.
23名无辜的乘客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的生命就在5月1日那天一刹那结束了,他们乘坐的公共汽车被北约的导弹拦腰炸断。当天,邵云环从贝尔格莱德发回《北约“意外失误”几时休》。标题本身就是对北约最严正质问;对北约的质问是基于北约“意外失误”造成的南斯拉夫平民伤亡的铁的事实,因而是严肃的、正当的。文末,邵云环又发一问,“在南联盟又将会有多少无辜的平民百姓因这些‘不可避免的失误’而死于非命呢?”事实无情地证明,悲剧确实重演了。邵云环牺牲了,在南联盟,在一周后的那个凌晨,同样是因为北约的“意外失误”。一语成谶…  相似文献   

17.
4月22日晚上,一则《北约要对媒体下毒手》的新华社电讯稿引起了我极大震惊。消息说:南斯拉夫国家电视台已经成为北约空袭的目标。愤怒之余,也曾善良地幻想,也许这只是美国的一种“口头恫吓”。因为早在4月初,北约就宣称要把南斯拉夫的新闻媒体作为空袭的主要目标。于是,全世界的新闻界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4月9日致信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指责北约欲以武力打击新闻媒体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或许代表着世界各地45万名记者的这封信能使北约的行径有所收敛吧。然而我们善良的愿望很快被现实击破:4月23日…  相似文献   

18.
1999年6月9日,面对强大的国际反战舆论压力,北约秘书长索拉纳终于宣布,持续78天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宣告结束。78天里,南联盟军民在米洛舍维奇总统的领导下,举国上下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充分体现了南斯拉夫人民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虽然各有各的说法,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南联盟至少赢得了道义上的胜利。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南联盟在这场高技术现代战争中,面对北约实行的舆论封杀和“信息屏蔽”战略所进行的抗战宣传,特别是网上“抗争”,为南人民立…  相似文献   

19.
在北约“战略新概念”获得通过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说,这真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北约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自由、和平、安全并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组织,  相似文献   

20.
北约是怎样操纵和利用新闻媒介的 科索沃危机以来,北约为了引导舆论走向,采用了种种手段来操纵新闻媒介。除了北约各政府官员和军事要员频频接受媒介的采访外,他们还采用主动召开新闻吹风会,向传媒提供现代化的多媒体影像音响资料,甚至直接袭击反对北约空袭的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等手段来引导舆论走向。西方政府及其官员在多年与媒体的对抗合作中练就了娴熟的驾驭新闻媒介的能力,并在此次科索沃危机中将各种控制媒介的手段运用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