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QQ,PP,BT,MAZE等点对点软件的应用, 中国的网络传播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全新的整合, 在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中,P2P不是时髦的词汇,只不过在现阶段经过了技术优化处理与更新,被赋予了更加全新的功能和作用。通俗来说,p2p就是一种用于不同PC用户间不经过中继设备直接交换数据服务的技术。P2P的全称是peer to peer,即点对点,也就是说P2P软件使用户从服务器到客户机的传播模式转变为客户机到客户机的模式,而且每个终端都是一个点, 使互联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成为一个服务器,它打破了传统的chant/server模式,在对等网络中,每个点的地位都是相同的,以现在较著名的emule软件为例,信息文件不是在集中的服务器上等待用户来下载,而是分散在所有参与者的硬盘上,所有参与者组成一个虚拟的网络,每个用户端都可以从这个虚拟的网络里的任何一人的机器里下载文件。  相似文献   

2.
P2P如果用英文来表示,那就是point to point(点对点技术)或peer topeer(即对等)的意思,这种技术主要依赖的是互联网络之中所有人员的计算机的性能和带宽的大小进行有效地工作,换句话说,使用的人越多速度越快,其本质就是让大家通过互联网进行直接地互动,取消中介的作用,不必通过服务器去进行浏览与下载,从而提高性能与速度。将P2P技术应用于局域网之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是P2P技术拥有很强的扩展力,通过较低的成本交互来达到整体的优势,在数据和资源的控制方面具有很高的自主性,受到大家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英文Peer的含义是(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的意义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通常译为对等互联或对等连接。P2P可以使网上用户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文件共享与交换.而无须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或下载。  相似文献   

4.
P2P技术的数据流量在当代因特网传输中具有重要地位,我们提出基于云服务的P2P资源离线下载模式,由应用服务器负责P2P下载,用户通过下载中心把完成下载的资源传输到本地。在P2P下载期间,用户不必运行P2P客户端程序,也不必开启本地计算机。这一模式能减少重复下载热点资源对Intranet公共出口带宽的堵塞,减少漫长等待稀缺资源的过程困扰下载用户,避免热点资源的网络流量突增导致其他程序性能受到影响,解决了传输瓶颈,提高联盟用户下载资源的速度,节省了成本。  相似文献   

5.
匡文波  蒲俊 《今传媒》2010,(2):24-25
2009年末,“BT中国联盟”(bt@china)等一批提供P2Pf点对点,peer to peer)视频搜索和下载的网站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网站因没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不具备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资质为由予以关停。这一系列事件和消息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强烈反响。P2P共享中体现出来的开放和共享的互联网精神与为了鼓励创新和进步的版权保护之间的矛盾再次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6.
狙击P2P     
好莱坞和香港的娱乐制作商们都已明确地把以BT为代表的P2P下载软件视作自己的头号公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P2P技术呢?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因此,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P2P技术自面市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最近几年,P2P技术更是发展迅速。目前,业界对P2P的定义还没有一个标准的说法,Intel将P2P技术定义为“通过系统间的直接交换达成计算机资源与信息的共享”,这些资源与服务包括信息交换、处理器时钟、缓存和磁盘空间等。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4,(17):49-52
将多个散列的舆情系统融合成一个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进而实现资源共享是现在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云计算与P2P相结合的高融合性的网络舆情体系框架。该体系结构通过P2P方式把已有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整合到系统中,将云平台虚拟化为P2P(peer-to-peer)系统的中心服务器,外围各个独立舆情子系统作为P2P的peer结点,形成一个高开放性、高扩展性的网络舆情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9.
2000年3月,在美国在线(AOL)工作的Justin Frankel以及,另一名工程师TomPepper在网络上发布了全世界第一个P2P架构的档案交换软件Gnutella的原始码。受到当时网络泡沫化的震撼,当时社会大众不太注意这个新闻,或也不太理解这件事多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现在,P2P这个字眼却几乎已经变成免费MP3与免费电影下载的代名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提起P2P,熟悉互联网历史的人总是会习惯性地在心里嘀咕,毕竟早年间轰动全球的Napster案例太过深入人心,虽然可以被解释均为颇高深的“对等网络”或是“点对点”,但P2P给用户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应用似乎总是像即时通讯软件这样的客户端,还有像BT那样的一大批共享下载软件。如果你喜欢更哲学一些,那就把P2P理解为一种思想,一种具备改变整个亚联网底层模式潜质的思想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