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红四方面军的长征 红四方面军长征,即是四次“围剿”没有冲破,根据形势对我们不利,部队留在原地更削弱,所以长征是对的,是正确的.既然失败了就应该长征,长征到川陕边是好得很;人多、地形好、政治条件好是红军发展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于斌 《湖北档案》2006,(10):15-20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纪念长征的胜利,找寻红军的足迹,在湖北这块血染的土地上,向英勇卓绝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3.
苏士甲 《军事记者》2006,(11):61-61
在中央档案馆,保存着一份名叫《红炉》的刊物。这份刊物是在红军长征的苦难旅途中诞生的校刊。在长征的文物文献中,是目前发掘出来的唯一的一份校刊。可以说是有关长征文物中的稀世珍品。《红炉》是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校刊。1935年夏,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的右倾分裂行为波及到红军部队及其院校。南返的红四方面军于10月9日以原来红大的底子为基础,在卓不碉地区又成立了红军大学,校长、政委分别为刘伯承、何畏,教育长是张宗逊。虽说红大隶属于红四方面军,但办校人多系原红一方面军的。刘伯承、张宗逊、彭绍辉、李井泉、张际春、陈伯钧…  相似文献   

4.
长江笔下的红军长征,第四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不光写红军打仗,还从不同侧面报道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其他工作,如宣传工作,群众工作,以及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工作等等,使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红军的政策、主张和活动。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长江对红四方面军1935年四五月间在江油、平武一带的活动,作了这样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黄正廪 《兰台世界》2016,(21):119-122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主要以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开展的体育活动为基础,展示了红军长征体育活动的随机性、体育活动与战争实际需要相结合的特点;长征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长征的胜利,对当代体育事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当代中国的年轻人很难想象———在六十多年前的红军长征路上,一位独目将军怎样跟一位大别山少女相爱、结婚?那一年,他44岁,她19岁。刘伯承与江荣华相爱了,并且留下了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罗曼曲。四十四岁的红军总参谋长巧遇意中人1936年红四方面军第二次过草地的时候,一次偶然机会,刘伯承认识了来自大别山区的19岁的女红军干部汪荣华。后来,他俩不知不觉地相爱了,真是千里有缘。也许有人不相信,两个人都是初恋。长征路上的初恋,蕴含了多少酸甜苦辣,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1929年初冬,著名的六霍起义爆发,…  相似文献   

7.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随后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和红六军团(后改称红二方面军)相继撤出根据地进行长征。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么红军长征中是如何进行物资筹措的呢?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5月30日,冷空气中夹杂着绵绵细雨,一队身着红军服、头戴红军帽的战士们在阿坝州红原县刷经寺镇亚克夏大雪山的山腰上徐徐前进。亚克夏大雪山是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都曾翻越过的一座大雪山,海拔4800米,山上冰雪覆盖,终年不化,山顶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长征时不少红军指战员在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纪念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弘扬长征精神,我们走访了在天津地区生活、工作、健在并曾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战士们。由于这些老红军大都已年事过高。多数患有各种疾病,给我们采访工作增加许多困难。经过多方努力我们终于见到了红四方面军老战士、天津警备区顾问(军级)英勇的“红小鬼”李元兴。  相似文献   

10.
探索重大历史题材报道新路策划实施"长征工程三年计划"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提议并策划了"长征工程三年计划"大型采访活动.长征采访组先后于2004年10月16日至2005年1月13日和2006年9月15日至10月30日,乘车沿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及红四与红一、红二方面军会师路线采访.  相似文献   

11.
杨俭 《四川档案》2006,(5):56-57
在七十年前那场史无前例,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许多是夫妻,史弟,叔侄一起踏上那遥远路途的。而陕西省宁强县是烈金坝却有那么一家人,全家上下除六十多岁的老母外,竟然有10口人追随着红四方面军辗转南弱,这在整个长征的历史上都是少见的,这就是烈士陈锦章一家。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广元市是原川陕苏区核心区域、后期首府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拥有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其中,包括大量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红军石刻标语。本文通过对红军石刻标语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对于记者特别是党报记者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练就“十八般武艺”,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采写出高质量新闻稿件,能起到学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据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统计,当年红军作战部队的官兵平均年龄只有18岁左右.长征史料也显示,红军中平均年龄最小的部队应该是红25军,其战斗员的平均年龄还不到18岁.9岁参加长征的向轩,曾被确定为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  相似文献   

14.
1935年9月,张国焘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与中央闹分裂,率领红四方面军南下,并于10月间成立第二“中央”,为使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北上,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中央领导人苦苦相劝,但张国焘仍置若罔闻。中央此时急切需要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但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夕上海中央局的电台被破坏后,同共产国际就已失去联系一年了。  相似文献   

15.
黄霞 《出版史料》2006,(2):116-123
1936年3月,由中国共产党在巴黎主办的《全民月刊》上,连载了一篇名为《随军西行见闻录》的纪实报告。文章的作者署名“廉臣”,他自称是一名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被红军俘虏后留用,后跟随红军一起长征。当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后,“廉臣”脱离了红军队伍,辗转回到内地后写成《随军西行见闻录》一文。作者在文章中以亲历者的身份、用旁观者的口气,讲述了当时鲜为人知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情况。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并很快流传到国内,在国统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85年,当《红旗》杂志公开发表该文时,“廉臣”的…  相似文献   

16.
飞花拾零     
长征中的年轻将领彭德怀:红三军团军团长,36岁; 徐向前:红四方面军总指挥,33岁; 叶剑英:军委第一野战纵队司令员,37岁; 任弼时:红二军团政委,30岁; 王稼祥:红军总政治部主任,28岁; 杨尚昆: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27岁; 王树声: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29岁; 肖克:红六军团军团长,26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的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领导派我从江西瑞金出发,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采访,十个多月后到达陕北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记得在接受任务离开北京的时候,严冬刚过,乍暖还寒。回到北京时,又是滴水成冰的季节了。沿途经过的十几个省、自治区的壮丽河山和民情风俗,对我来讲无不感到新颖,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这期间,我除了沿着中央红军经过的地区,采访那里的今昔变化,还访问了红二、红四方面军及红25军长征经过的部分地区,行程20000多公里,历尽万苦千辛。但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总会勾起千般思绪,对我个人来说,这的确是我一生难忘的一次采访经历。  相似文献   

18.
序言     
《四川档案》2006,(5):1-1
七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四川是红军长征经过地区最广、时间最长、最艰苦卓绝、最可歌可泣的省份。四川又是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都经过的唯一省份,是经过的14个省中自然环境最险恶、敌我战斗最惨烈、党内斗争最激烈的省份。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分别于1935年5月和1936年5月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强渡金沙江进入四川境内。红四方面军从川陕苏区经阿坝直接北上,红军三大主力在四川境内实现了两次成功的会师(甘孜,红军二、四方面军会师;懋功,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万源市竹峪镇人谢朝均,1932年参加红军,当时由熊国炳带到通江县加入到红四方面军11师,在四川与红一方面军会合长征到延安,后派到抗大学习,结业后到山西五台山参加对日作战,眼部中弹受伤,伤愈后因视力下降不能继续战斗,经组织批准退伍回到通江县洪口区和  相似文献   

20.
东西南北     
万古长存的红军长征精神关于红军长征精神,江泽民同志说:红军战士所以能够克服千难万险,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长征精神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巨大精神动力。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对上述红军长征精神作了解读。(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意义。长征途中,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克服无数道高山大川天然屏障,特别是雪山草地那种极端恶劣的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红军战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