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报纸的"付费墙年":在持续多年放弃对网上内容收费之后,美国的报纸正热衷于让读者为其阅读的网络内容付费,而不管这样做的结果是好是坏。此前不久,Ebyline(美国著名媒体综合网站)关注付费墙的相关统计,发现大型报纸建立付费墙的比重明显大于小型报纸。然而,由报纸规模来考察付费墙的发展,并不能得出全部答案。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并无像中国这样的法制类报纸.虽然金融类报纸在西方的新闻范畴中是一个重要的种类,但法制类报纸却完全没有可类比性,甚至就根本没有"法制类"这样一个概念.如果在美国见到一张报纸名称有"法制"或"法"这样的字眼,实际上称之为"行业报"更准确些.  相似文献   

3.
张垒 《中国记者》2013,(1):66-67
对不少中国报纸来说,过去的2012年是艰难的一年。报业,尤其是位于最末端的地方报纸,怎样更好积累发展势能、如何寻找新的突破口将成为2013年报人们关注的核心。然而,追寻答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认真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在制约着报业经济的发展?哪些是发展中早已存在的旧问题,哪些是"老革命"遇到的新挑战?这样一个"问题单"应该包括:体制机制束缚;办报与经营两张皮;报业面临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都市报都是靠社会新闻打天下,不太注重对重大题材尤其是重大历史事件报道的策划,报纸给人没"重量"、缺乏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感觉.作为青岛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半岛都市报要不要秉持一种不同于其他都市报的社会责任感?答案是肯定的.半岛都市报以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见证大时代--改革开放30周年回眸"为契机,尝试突破既定模式,改革创新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使"历史事件"成了报纸的亮点,大大提高了重大历史事件报道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刘洪昌 《青年记者》2008,(12):15-16
计划经济时代,办报人不问发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报纸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报纸的内容,竞争的本质已经上升到营销即报纸发行这样一个实现产品自身价值活动的层面.市场类报纸与其他商品有着一致的特征:商品化、标准化、大众化.报纸发行对于报纸的竞争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发行是现代报业经济的构成主体之一,过去以办报者为本位的办报模式正在转移到受众本位化,报纸在经历了"内容为王"的历史阶段后,已经悄然过渡到"发行为王"的时代.刘洪昌:大众报业集团发行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6.
一家京城报纸在几年前创刊时,喊出了"负责报道一切"的口号.如今它已经不再这样宣称了,因为地球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再倒推数年,京城另一家报纸说:"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同样,它也成为不可能实现的诺言.  相似文献   

7.
报刊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重视报纸副刊,历来是中国报纸的优良传统.然而,随着现代传媒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日益丰富,副刊在纸质媒体中的地位和功能日渐萎缩.面对这种困境,如何办好报纸副刊成为传媒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特质性"的副刊可以探索出许多新路子,摆脱报纸的同质化.所以,副刊并非人们茶余饭后的点缀,它亦有其文化自觉与价值.日前,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丁振海就"报纸副刊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8.
放弃了报纸的在线和数字服务业务,也就等于放弃了报纸的未来.如何让报纸网络版盈利,这是国内外学者和业界不断探讨,却又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国外报网的一些尝试,可以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竞争更加市场化,各家报纸都不得不更加用心地研究自己的市场竞争策略. 市场竞争策略说到底是读者竞争策略.如何拥有更多的读者,其实,答案就一个,那就是要越来越注重服务读者,版面越来越走近读者.于是,一种借鉴于视听媒体特质的操盘手--版块"主持人"现身报纸的服务资讯专版了.<燕赵都市报>在率先实践中正探索一条有益的编采创新走市场的模式.此举令人期待.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河北省兴隆县发生了服毒讨薪事件.新华社1月30日发出了通稿,原题是<"服毒讨薪"的警示>,副题为<河北一农民工讨要工资被拒服毒自杀事件调查>.稿件于1月31日见诸于各家报纸.这样的通稿,各家报纸或保持原题,或自己拟题,都是允许的.不料有一家报纸,把标题改为<农民工"服毒讨薪"一命呜呼>.  相似文献   

11.
王建 《传媒》2002,(6):38-39
什么是"有效发行" 报纸的效益通常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效益,二是经济效益.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说,报纸的每一份发行都是有效的,并无"有效"和"无效"之分."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的界定,基础前提是在考察纯经济效益的范畴平台上讨论.理想而言,当然是发行量越大越好,如果一份报纸能够做到无空隙覆盖,其影响力自然会很大,这样也能产生更好的广告效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报纸阅读者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审美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这为报纸的版式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通过版式的合理设计提高报纸的吸引力、抓住读者的眼球,是报纸设计发行单位重点研究的问题,"留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的。本文在简要介绍"留白"概念的基础上,对"留白"在报纸版式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细致分析,希望设计者能够在坚持适度"留白"的基础上,使报纸版式设计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这样的时代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读图时代"。进入读图时代,怎样提高报纸的可读性、观赏性,创造报纸强烈的视觉冲击,已经受到办报人的普遍重视。然而,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报纸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提倡的"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在许多报纸上体现不出来,相对于报纸的观赏性,人们更加注重报纸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报纸消亡论"并非新鲜话题,美国的一位教授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说:"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到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我国一些学者也有这样类似的观点:中国报纸可能在30~35年内消亡.  相似文献   

15.
王荣 《青年记者》2007,(17):12-13
难道报纸也需要录像吗?难道报纸不需要录像吗?其实,后一句就是前一句的答案。(一)[报纸应该成为网站的"活招牌"和"导航站",而网站也应天然地成为报纸电子化、视觉化的物理延伸,以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互延伸、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6.
日前,一篇题目为"完美自杀"的文章,赫然出现在某报的副刊版上.笔者对报纸编辑刊登这样一篇文章感到震惊.该编辑可能不知道,这样的文章会诱导那些有自杀倾向的人照此方法自杀.把这样一篇文章放在报纸上,表明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的头脑里缺乏起码的新闻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7.
第一点感受,"张刚大篷车"关注的都是市民关心的,是大家关注的.感觉齐鲁晚报有了"张刚大篷车",这份报纸更加人性化,更有人情味,更受济南市民的欢迎."张刚大篷车"有了齐鲁晚报这样坚强的后盾,在市民中的影响力也更大了.  相似文献   

18.
"号外"是报社为及时报道重大新闻事件而临时编印的出版物,以其不列入原来报纸的编号,故名"号外".一八八三年,英国人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The North China Daily News),用"号外"报道了法国侵略越南的消息,一般人认为,我国境内第一张"号外"就是这样出现的.是否如此,尚待研究(编者按:据目前所掌握材料,在我国境内出现的最早的"号外",系在鸦片战争前由在广州出版的英文报纸《广东周报》印发).至于我国汉文报纸最早发行的"号外",正如有些书刊所说由上海申报馆在一八八四年八月六日下午七时发出的.内容是关于中法战争的情况.该报馆自接到驻福州记者所发来的专电到印  相似文献   

19.
如今,爱读书报刊的朋友大多遇到了一个差不多是共性的问题:本来就已经读不过来了,可是图书的页码仍在增加,报纸的版面仍在扩大,刊物的文字仍在"挥洒",至于说到网络上的信息,简直更是在"爆炸"……如果是货真价实,倒也罢了,可惜的是,这样的图书能够让人真正读下去、读完全的情形不是很多,或者干脆是少之又少;这样的报纸读者飞速地翻阅一下,就算完事,要找一点比较值得"咀嚼"的东西,倒比过去要难出许多,甚至有一点故意设置"跨栏"的感觉;这样的杂志,也是令人有仔细看的心事,却没有仔细看的本事.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报纸副刊已成为凸显一份报纸的特色和品牌,延伸报纸"主刊"思想内容的重要载体,成为吸引广大读者阅读、增加报纸发行量、提高报纸经济效益的重要臂膀。作为工人报的副刊自然也是这样。近年来,《辽宁职工报》立足工人报的定位,在办副刊上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反响。一份报纸的定位是由它的主要受众决定的。工人报作为全总或各省市、副省级城市工会的机关报,它的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