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由于我国图书馆学界的主题法还没有普遍应用,因而图书分类法在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工作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分类的组织、专题目录的编制、图书的排架,都是以分类法为根据的。作为类分图书资料的工具——图书分类法一旦修订,势必影响到图书的排架和分类目录组织,影响到图书流通和参考咨询等工作的开展。本文就如何运用《中图法》第三版改编图书的问题,谈谈体会。一、在运用《中图法》第三版改编图书中我馆的若干做法分类法修订中,有关变动类目图书的改编,是一项牵涉面很广的,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如何进行这项改编工作呢? 我馆的做法是: (一)统一领导,提高认识,同心协力  相似文献   

2.
一、此法缘起图书馆一经确定一部分类法后,其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运用它在本馆得以实施。具体地说就是如何运用它更好地有效地提示日益增多的藏书和科学系统地组织藏书排架,即组织图书分类目录和实行图书分类排架。分类目录是从学科知识门类方面来揭示图书馆藏书内容,按照所采用的图书分类法体系组织起来的目录,在目录体系中,分类目录是主导目录。分类排架则是按藏书内容性质所属的学科体系在书架上的排列方法,分类排架又是各种  相似文献   

3.
<正> 从关于图书馆学的教科书来看,通常清点图书的方法有三种:1.检查卡清点法;2.排架目录卡清点法;3.图书登录簿清点法。但根据笔者经验,如果一个图书馆內的分类目录卡上标注有登录号的话,不妨试用分类目录卡来清点藏书。 1980年我馆尝试用馆內公务分类目录卡清点藏书,结果证明此法在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两点上,均比传统的三种清点法要好。用公务分类目录清点藏书的程序如下: 第一步。由于分类目录顺序与图书排架顺序基本一致,就用目录卡与架上的图书逐种、逐号核对。并将核对后的结果,以极简单的符号形式用铅笔记录在目录卡上。第二步。根据记录在目录卡上的符号,注销图书登录簿上的登录号。以取得书(图书)  相似文献   

4.
一、返思1991年6月,在“全国《中图法》(第三版)使用经验交流会”上,数十篇论文和众多与会者介绍了各自的藏书改编经验。其中,金陵图书馆关于“分类排架粗分,分类目录细分”的改编方法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多数代表认为,这是诸多改编方法中较好的一种。为“顺应民情”,大会主持人之一,《中图法》副主编、空军政治学院图书档案系主任张琪玉教授对这一方法作了专题介绍:“分类排架粗分,分类目录细分”的方法并非  相似文献   

5.
分类排架法,是我国图书馆传统的一种组织藏书的方法。分类目录,也是我国图书馆揭示藏书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目录。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界习惯于用一组号码,即用分类排架号加上书次号作为组织分类排架与组织分类目录的共用号码。我们将这种号码制度叫做“单组类号制”,然而,实践证明这种“单组类号制”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图书馆工作方法上的很多弊病都是由它产生的。例如,图书排架号普遍冗长,不便于管理人员取还图  相似文献   

6.
周桂英 《图书馆杂志》2000,19(11):57-58
图书改编随着分类法的修订而进行。《中图法》第四版涉及图书改编的类目总量不是很多,包括改类、删类以及改注释、改类名中的少量改类,总计不到1000处。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图书改编既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彻底改”,要根据文献分类原则和本馆需要,对新增类目、改类号类目、停用类目及某内容注释改入新类目仿分复分的情况,对少量占用原类号改作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家试行标准的第三版《中图法》已于去年二月出版发行了,这是我国图书情报界的一件大事。由于此次修订类目变动的幅度较大,给广大的《中图法》用户,在其藏书排架与分类目录的组织上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到藏书的管理和读者依类检索与利用。因此,如何处理《中图法》二、三版变动类目所涉及的图书与分类目录的问题,就成为当前广大《中图法》用户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卢子博 《图书馆》1991,(6):52-53,43
我在1981年曾写过两篇文章,一篇题为《对读者分类目录组织方法的探讨》,另一篇题为《“双组类号制”方案初探》。写这两篇文章的背景是1980年《中图法》二版问世后,许多馆面临着改编问题,我本人所在的馆当时有二十万册藏书原使用的是《中小型图书分类表》,也急待改编,大量的改书改卡,使得图书改编工作困难重重。面对着图书改编的现实,我一直思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图法》三版的出版,图书馆怎样处理新版中有关变动类目的改编,怎样重新组织分类目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般地说,改编的方法有彻底改编、重点改编、改组目录、“一刀切”等。我馆根据藏书面广、数量大、改编任务繁重、部分书打包堆放等情况确定为改组目录法。  相似文献   

10.
开架管理条件下图书分类方法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认为开架条件下,图书馆传统的分类给号方法在藏书排架中存在很多弊端,目录分类号应与排架分类号分开;多主题献、丛书、多卷书等图书进行分类时,除确立分类架位号外,应从不同主题方面对图书进行分类,充分揭示献主题,以方便读检索;对号与种次号排架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乱架问题提出几点管理举措。  相似文献   

11.
索书号决定了图书排架方式,是科学管理图书的重要方法之一。编制是否合理,对提高藏书利用率关系较大。我国各类型图书馆的外文图书排架,多采用分类排架方式,由分类号和书次号组成索书号。但有的图书馆的索书号不完善,忽视了图书版次(?)卷次的揭示,缺  相似文献   

12.
图书分类法作为一种情报检索语言,既是分类标引的依据,也是组织分类目录、组织图书分类排架的依据,这要求分类法本身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实际工作中,旧版分类法使用时间越长,越觉得难以适应类分新文献的需要。新知识与分类法所设类目之间总有一段距离,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不对分类法进行修订,这种距离会越拉越长,给类分图书带来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3.
据悉,《中图法》编委会在四版修订原则中拟将排架用类目与目录用类目分离,并用字体显示排架号与检索号区别.  相似文献   

14.
1.增加分类复分表为体现《中图法》的文献保证原则,增加某些类目的细分程度,并简化类表,节省类表篇幅,《中图法》第三版增加了22个专类复分表,占二版专类复分表总数的56.41%。原二版未按增加之专类复分表复分的有关图书与目录,有如下五种处理方法:(1)按新专类复分表全部改编;(2)部分(重点)改编;(3)不改编,新书使用新增专类复分表;(4)新、旧书都不用新增专类复分表;(5)只改目录,不改图书。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参加了省图书馆学会举办的《中图法》第三版学习班。《中图法》第三版根据科学发展和文献分类的需要,对《中图法》二版类表逐类进行检查、修订,包括改动、删节、增加的,变动类目近一万个之多。由于《中图法》三版修改牵涉面大、变动的类目多,使用时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原已分编入藏的图书排架和目录组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李四克 《图书馆论坛》2012,32(5):109-112
文章从图书分类的实践出发,根据《中图法》第5版类目TP391.41"计算机图形图像识别"对原《中图法》第4版的修订,分析了第5版对该类目进一步细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指出第5版在类目注释以及新增设类目上的漏洞,提出具体设类的修改意见,并就与之相关的"多媒体软件"图书的归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安徽师范大学院系资料室为例,阐述资料室在融入图书馆藏书管理系统进行图书编目与排架过程中,利用"中图法"详表,结合通用复分表,使用交替、组配等辅助细分,确定图书分类号及排架号。探讨符合高校院系资料室藏书特性的分类排架方法,提高图书信息管理和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18.
宦伟 《图书馆》1989,(3):20-24,8
图书馆读者目录种类甚多,各具千秋,也各有不足,为此,本文推出一种新型实用的读者目录——专业目录,并拟就该目录的编制方法、特点、可行性及注意事项等作一系统说明,以求教于同行。一、问题的提出目前,绝大多数图书馆均使用传统的分类目录。分类目录是从科学体系方面揭示图书馆藏书内容的,其类目设置比较概括,类目等级比较严格,系统性很强,无疑可以作为图书馆的核心目录。但因为分类目录是按类集中文献资料的,所以相对某一专业来说,其资料则显得过于分散,不利于检索。例如我校的治安专业,设有消防管理学,按《中图法》分类,有关消防的文献分散在D631·5(中国消防工作)、D73/77(各国消防工作)、TU998·1(消防技  相似文献   

19.
核对馆藏应是图书馆经常要做的工作。通过对馆藏的清点,能使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图书丢失而未注销,有书无片,有片无书,图书类号错误,书标与书角号不符,图书错架,图书损坏而未及时修补等等。这对于保护图书,保持图书目录和财产帐的完整是十分必要的。藏书的清点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排架目录清点法,一种是财产帐簿清点法。排架目录清点法适用于按分类排架的图书,用排架目录与图书、地形目录(库片)进行核对。财产帐簿清点法适用于按照财产登记号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图法》第三版出版之后,我馆专门派人去北京图书馆参加了有关学习班,回来后结合本馆的实际,讨论了具体的使用方案,并马上开始采用新版分类法。新版中共有3万多个类目,涉及类、类名和注释方面的增、删、改的有1万余处,如此之大的改动,必然会给原有藏书和目录的改编带来极大的压力和困难。现将我馆改用第三版后对改编问题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