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科技图书编辑在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转型时期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与担当。【方法】从融媒体对科技图书出版的影响、科技图书编辑在融合出版中的角色定位与担负的历史使命、融合出版对编辑素质的要求、科技图书编辑素质提升路径五个方面进行论述。【结果】认为科技图书编辑应该认清形势,转变思维习惯,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中积极自我提升,将传统媒介与新媒介融会贯通,主动参与融合出版实践,实现推动出版业成功转型的结果。【结论】科技图书编辑要勇担历史重任,助力出版业转型,在数字转型的大时代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进而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全面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2.
出版业的数字时代已经来临,其影响主要在于引起了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图书出版途径及营销渠道等方面的变化。大众出版如何应对数字出版的挑战,本文提出了要"尽快适应,努力参与,分享发展",并从调整出版战略和出版战术两个方面提出了"转变观念,转变身份","有所不为,特色制胜"的理念以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期刊出版已经进入竞争时代并呈现国际竞争国内化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出版业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几乎所有的中国出版单位都面临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竞争,面对如此重大的环境变化,中国出版业必须思考并回答一个问题:在新的竞争格局当中如何保持、  相似文献   

4.
从某种角度看,中国和美国都是出版大国;同时,后者又是目前公认的出版强国。本文从历史到现状对两国的出版业进行了比较,试图探究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得失,并找出两者的差异和差距所在,希望对处于改革、重构时期的中国出版业有所裨益;进一步地,也力求总结出版业发展的某些共同规律。 全文共分5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概述了中美两国的出版史,然后从中梳理出若干个对出版业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探索其与出版业的相互关系及发生作用的方式。第二部分,在叙述中美两国出版业宏观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总结两者的异同,提出中国出版管理体制的缺陷及改革的方向。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介绍了两国在具体的出版社经营管理及图书发行方面的情况,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展示了两国出版、发行的特点,强调市场及市场行为对美国出版业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对发展有中国特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版业的借鉴意义。出版业作为知识产业的一个部门,版权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因此,本文在第五部分简略地介绍了两国的版权保护和版权贸易状况。 全文约3.2万字。  相似文献   

5.
蔡翔 《现代传播》2005,(6):44-48
党和国家“科学发展观”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对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对此作了思考,从深化出版体制改革、调整出版产业结构、整合出版资源、维持出版生态平衡、稳步走向世界五个方面阐释了当前出版业的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贝塔斯曼在中国市场扩张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贝塔斯曼集团在进入中国大陆8年多的时间里,努力营造其核心竞争力——书友会,并逐步向出版业的上游——出版和印刷进军,构建其一体化格局。贝塔斯曼在中国市场上所取得的成功给国内的出版业以巨大的冲击,他在市场扩张方面的一些举措也给中国的出版界诸多启示。我国出版业应尽快整合出版资源,打造销售渠道并注重采用新技术,才能更多更好地占领出版市场。  相似文献   

7.
出版产业政策体现政府对出版业的主体构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出版产业政策有很大变化.该研究通过对出版产业政策“入世”前后的演变进行分析,从出版产业政策的演变轨迹和演变逻辑两方面着手梳理.“入世”前,出版产业政策针对国内出版经历了架构格局和改制调整两个阶段;“入世”后,出版产业为与国际社会接轨,政策向完善出版法制法规、建设发行集团、与境外出版发行机构合作等方面倾斜,经过了规制出版、优化质量、融合技术三个阶段.伴随演变轨迹的逐步深入,产业逻辑、市场逻辑、规制逻辑贯穿出版产业政策发展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闻出版业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要发展好实现好这个目标,就必须着眼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科学地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长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从产业竞争结构看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出版业正处于产业形成的初期,呈明显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特征.一方面,参与竞争的中小出版企业数量较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差异性却不大,替代性较强;另一方面,出版业受国家高度控制,国有出版企业在竞争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垄断性较强.因而总的看来,出版市场竞争相对缓和,竞争尚不充分.按照战略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结构原理,产业内竞争的根源在于行业内经济结构.一个产业内竞争存在着五种力量,即产业内竞争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者和购买者,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及获利能力,从而最终决定产业发展的未来格局.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中国出版业.  相似文献   

10.
观点摘要     
于永湛:走出去,中国出版有五个不适应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于永湛在《出版科学》2006年第2期撰文说,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中国出版有五个不适应:一是体制不适应。目前,中国出版业正在按中央要求进行体制改革试点,这一改革已经取得了成功,但全面推开,尚待时日。二是机制不适应。走出去开拓国际业务,需要动力。国内出版市场尚未完全放开,作为国家特许经营的出版企业,经营风险较小,获利空间较大。因此,不少有实力的出版企业盯住国内市场,热衷于引进畅销书,对走出去兴趣不大。三是缺少人才。出版企业不乏编辑出版人才,但缺乏“外向型”人才,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