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两个舆论场”的讨论越来越多。一方面,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话语权;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日渐暴露,但是官方及官方媒体尚未跟上变革的步伐,“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说法出现,二者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网络舆论场。碎片化的网络舆论场一方面,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互联网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个体借助自媒体发声,民间舆论场形成。个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网络传播逐渐显现出海量性、平民性、无界性、即时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为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提供了平台与媒介,有效打通了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使得媒介真正发挥了协调社会的功效,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国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工作出现困境。本文就目前网络舆论中出现的信息茧房、群体极化、情绪化等现象一一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根据媒体自身情况,从推陈出新与继续坚守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遵循新闻规律、打造“四全”媒体、加强网络治理、深化媒体融合等合理化建议。以期对我国各级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及社会凝聚力的增强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普及,以网络新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已经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舆论影响力,同时以党报、党刊、电视台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已经形成官方舆论场,并且形成了民间舆论场和官方舆论场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舆论新格局.本文从两个舆论场的议题形成到其相互影响的表征,探讨如何使两个舆论场在良性互动中提升我国舆论影响力,引导我国舆论向积极的方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曾提出,两个舆论场在中国是客观存在的。一个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主流媒体舆论场",另一个是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是互联网自媒体的"民间舆论场"。1研究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对峙对于两个舆论场的融合、促进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凝聚正能量,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官方媒体的公信力与话语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下,我国存在官方和民间两大“舆论场”,两个舆论场由于视角各异,难以形成有效的互动.但是,以传统主流媒体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与以微博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在公益传播的领域开始找到了交集,并以此为平台寻求融合共赢,开始了一些良性互动.在“两个舆论场”讨论盛行的当下,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公益传播实践中官民舆论互动的模式、原因、问题及对策,对两个舆论场的互动具有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媒介融合改变了我国传媒业既有的传播格局和生存方式,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分化与冲突,迫切需要新型主流媒体担负起价值沟通与共识达成的桥梁职能。通过分析媒介融合的特征,官方话语权建设的目标等,探讨我国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要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沟通能力结构优化,以打通两个舆论场、形成更高程度共识,体制创新、形成有效政治传播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7.
李志飞 《传媒》2015,(6):72-75
网众传播开启了“全民微时代”,民间舆论影响也愈来愈大:不仅打破了传统官方舆论场的垄断,还对社会结构和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鉴于民间舆论场的新变化与强大功能,主流意识形态需要渗入到民间舆论场内,实现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最大重叠.本文通过研究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博弈与发展,对打通、聚合两个舆论场的思路和措施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聚合的隐性路径和坚守原则,致力于提高舆论引导力,期冀为促进“两个舆论场”的聚合、发挥社会舆论正能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胡祎 《新闻前哨》2022,(5):33-35
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推动了社交媒体的出现与繁荣.舆论传播入口从"固态化"演变为"液态化",推动民间舆论场日趋中心化.在社交媒体时代,官方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正在被社交媒体所影响,舆论话语权正在被社交媒体分流.迫切需要官方主流媒体改变信息传播的表达方式,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全面提升主流舆论的影响力,从而重塑社会主流价值.在实践过...  相似文献   

9.
正数字技术突飞猛进和移动互联网蓬勃兴起,带来了媒体格局深刻裂变,传统媒体正经受着来自网络的全面挤压。而以微博、微信、微电影为代表的微媒体迅速崛起,正在深刻影响着信息传播格局。微时代的到来,其即时性、互动性和平民化的特性改变了以往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模式,使网络舆情的产生、发酵和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在这种环境下,传统主流媒体要在新的媒介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能够在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两个主战场发挥舆论影响力,就必须与新  相似文献   

10.
唐伊娜 《东南传播》2015,(12):54-56
中国的两个舆论场由来已久,官方媒体曾长期占据舆论场舞台,一枝独秀的格局直到互联网的普及才被逐渐改变。这一变化体现在新闻传播现象中,浅层的是传统媒体受到新兴媒体的冲击;更深层次的表现在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这两个舆论场之间的互动。本文将以"夏俊峰案"为案例,梳理案件从发生到落幕的四年多时间里,两个舆论场的互动过程和各自观点的转变,以探索两个舆论场未来的离合关系。  相似文献   

11.
纵观目前的媒介环境中,有两个"舆论场"客观存在,一个是主流媒体的舆论场,主要是以党报党刊、通讯社、出版社为主。还有一个则是以新兴媒体为主的舆论场,其主要是以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兴的互联网媒体为基础。尽管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两个舆论场客观存在,甚至此消彼长,但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还将会是中国最主要的舆论阵地。面对这样的局面,寻求两个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是当务之急。好在近几年来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官方媒体出版单位与以微博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在公益活动领域找到了交集,并且以公益的平台开始了良性的合作。本文通过研究官方与民间舆论场在公益出版传播实践中的互动情况和模式,分析它们的互动动因和互动关系,探讨互动面对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Web2.0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传播环境的改变,加之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情况的复杂性,“官方”和“民间”舆论场在日常性的宣传和突发事件的报道中都存在一些差异.打通两个舆论场,加强官方和民间的互动、沟通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着重以国家电视台和微博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APEC会议期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词"APEC蓝"。经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网络传播,"APEC蓝"在短时间之内成功建构了民间舆论场,它反映了广大市民期盼首都蓝天的强烈愿望。而传统媒体也不甘示弱,并没有回避网友戏谑般的调侃,而是主动设置议程,引导舆论,形成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良性互动的局面。本文以"APEC蓝"在民间舆论场的发酵为例,分析民间舆论场的建构和媒体间的议程设置,以期正确引导舆论,反思舆论引导工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陈明 《声屏世界》2016,(1):19-20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舆论场、民间舆论场、网络舆论场、境外舆论场多元舆论场共存,给我国广电媒体带来空前的挑战,广电媒体自身议程设置能力弱化日趋明显。本文认为,提升广电媒体议程设置能力的路径主要有三点:尊重议程设置自身的规律;找到主流广电媒体在议程设置上自身的独特优势;推动广电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打造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5.
舆论引导上有两大误区,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把受众看成是消极被动地接受信息的“靶子”,片面地认为只要媒体不断轰击,受众就会接受这种观点;二是阻塞信息渠道,以为“控制”住了主流媒体就等于“控制”住了舆论。这种简单化对待“舆论引导”的结果,会造成“媒体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疏离。从而造成“媒体舆论场”公信力的缺失,实际上是放弃了舆论引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一、媒介融合关键问题
  媒介融合建设以主流媒体为核心的多元舆论场。当前舆论场的确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缺陷,包括:传统媒体在舆论场中的影响力逐渐下降,官方舆论场在重大事件中缺乏引导力,民间舆论场以微博为主导和驱动,舆论场中缺乏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媒介融合环境下舆论引导的难度增加等等。面对这种态势,我们认为,“两个舆论场”的弊端正在凸显,媒介融合过程中有必要推进“三个舆论场”的重构。这三个舆论场分别是:由党和政府主导的官方舆论场、以都市类媒体为核心的大众舆论场以及由网民主导的民间舆论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博对舆论的影响日益增大,在传统官方媒体为代表的舆论场之外,又构建了一个微博所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在这双重舆论影响下,传统的政府危机传播策略已经略显失效。本文从微博传播特性出发,分析微博引发的舆论场变化,并为微博环境下政府如何做好危机传播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媒体舆论场”,一个是“口头舆论场”。“媒体舆论场”是由社会舆论的调控者新闻宣传部门和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它通过各自不同的媒介载体,以强制性的方式向百姓传达。“媒体舆论”表达的是正确的、严肃的、具有引导性的观点。而“口头舆论场”则是百姓从自身感受出发,对于一些共同话题、同一事件进行评论,在口口相传之中形成的。口头舆论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有时难免会有片面性和夸大渲染的地方,但却“无处不在、无处不及”。通常人们说“无风不起浪”,我们总结一些口头舆论场形成的过程,便不难看…  相似文献   

19.
赵前卫 《今传媒》2016,(6):27-29
随着移动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场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新特点。网络舆论从边缘步入中心,社交媒体平台成为舆论传播的主场;传播主体多员化,传统媒体主导的话语权转移到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影响力下降,网络社群力量开始兴起,并影响舆论形成;社交媒体信息把关能力的短板,导致舆情反转现象频现;不同移动互联网世代之间存在刻板印象和不通约的现象,给舆论引导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最热的掌上舆论场,新老媒体在各种突发事件和热点话题中共同合力发挥议程设置作用,逐渐形成“潜舆论”和去中心化的移动舆论新格局.通过分析移动舆论场舆情结构与特征,以及网络舆论力量发展与变化,指出政务新媒体多终端覆盖和服务化功能更加成熟,并对移动舆论场引导与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