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升期刊影响力需从编辑和传播两方面入手。文章结合新时代出版信息资源的变化,对科技期刊信息资源利用水平提升策略提出了建议,并对开发、利用信息资源需要强化的事项进行讨论,以期为提高期刊质量、增强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期刊面临重要转型。如何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建设、媒体融合发展,快速提升期刊的影响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融媒体技术手段为依托,详细总结了期刊在选题策划、稿件处理、多模式出版、融媒体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化建设经验,以供其他科技期刊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六部门联合出台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旨在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①这也是国内迄今为止对科技期刊资助力度最大、目标国际化程度最高、影响力最深远的专项支持项目.2016年,第二期项目也已全面展开.② 如何提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做法.但总的来说,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应该从涉及期刊质量和宣传的诸多环节人手.  相似文献   

4.
改革创新是提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力。《IJOS》编辑部利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的支持,努力在工作流程、编辑角色及出版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应自身发展的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办刊道路。  相似文献   

5.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16,28(1):101-101
针对学术期刊数字化程度与影响力提升的效应问题,重点对江苏省17种中文地学类期刊的网络化建设及应用程度做了调研和量化分析,并将其数据与统计期刊近5年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做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被统计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的上升趋势,与评价期刊数字化应用程度高低的得分值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代表期刊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微信运用,有可能对提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起到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佘诗刚 《编辑学报》2011,23(5):435-437
借鉴百年品牌老刊(如《Nature》和《Science》)的经验,探讨影响科技期刊品牌质量的关键因素。根据办刊实践经验,探讨品牌定位与质量创新。认为,刊社应重点关注作者群的研究方向、期刊的学术质量、编辑与编委队伍建设、信息与数字化出版、市场和国际合作等问题,从而提升英文科技期刊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李林 《编辑学报》2018,30(1):77-79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出版背景下,科技期刊除了要在内容和质量层面进行竞争外,在期刊传播力方面也形成新的竞争.本文以《环境科学》提升期刊传播力的实践与探索为例,探索提升科技期刊传播力的实践与方法,从互动、快速发表、专辑、推送、集成和新媒体等方面探讨如何提升期刊的传播力.《环境科学》传播力得到显著提升,影响力日益显现的初步结果提示,科技期刊应当注重提升期刊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载文量与影响力趋势进行评估.运用R语言"trend"包对期刊载文量与期刊影响力进行M-K趋势分析,使用SPSS软件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领军期刊与重点期刊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研究的24种期刊中有22种影响力提升,但仅4种期刊载文量提升;4种载文量上升的期刊中3种影响力提升,1种影响力下降,其他19种载文量保持不变或减少的期刊影响力均提升,还有1种期刊载文量和影响因子变化趋势均不显著.从影响力增长速度来看,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重点期刊的影响因子增长速度更有潜力.全球科技期刊竞争激烈,对于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而言,学科排名提升的难度要高于影响因子提升的难度,不同排名区间的期刊上升空间不同.期刊载文量也是反映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建议各期刊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发展目标,在期刊载文量稳步上升的同时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12年最具国际影响力期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SCI和EI收录期刊以及获国家政府奖及提名的科技期刊主办单位的统计,对高校、中科院及中科协集群期刊现阶段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高校科技期刊应利用高校丰厚学术资源的优势,通过改变期刊定位、进一步开放办刊、尝试学科/网络集群、争取基金支持、走专业/特色化之路等途径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郗向丽  于水  赵颖力 《编辑学报》2017,29(5):489-491
探讨科技期刊如何通过实行主编/副主编负责制来有效地发挥编委会在提升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中的核心作用.以《储能科学与技术》为例,介绍主编/副主编负责制的建设原则,分析主编负责制在提升刊物学术影响力、期刊推介、增强编委会凝聚力和激发编委办刊积极性等方面的主要作用.提出采用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增强编辑部服务意识和合理的福利待遇等措施,以促进该制度的良性发展.实践证明:对于一种刚刚起步的科技期刊,实行主编/副主编负责制对快速提升期刊影响力产生了非常好的助推效果;坚持实行主编/副主编负责制,通过更细致、更专业的管理和良好的沟通等来保证该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对提高刊物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邱峰 《出版科学》2016,24(4):72-76
对104个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的数据采集,探索现阶段高校学报的本校科研人员发文情况,并分析其对高校学报影响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校学报的本校科研人员发文比率在20%—60%之间;985或211高校、具有社科博士点高校学报更倾向于刊发本校作者的论文;从区域上来看,华东、华北、东北的高校学报更倾向于刊发本校作者的论文;CSSCI 和非 CSSCI 高校学报在本校科研人员发文占比上差异不显著;高校学报的本校科研人员发文占比并未显著影响学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军校学报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军校学报与地方学报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从军校学报的特点出发,认为军校学报可持续发展应重视解决主编核心作用的发挥、刊物的保密性、特色及质量4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3.
把学报送到需要学报的地方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高校学报发行工作进行研究,提出了"把学报送到需要学报的地方去"的发展思路,并从注重高校学报内部交流的价值、做好学报的交流交换和扩大学报论文的检索途径3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校自然科学学报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邓久华  王晶 《编辑学报》2004,16(1):52-53
分析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发展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学报在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探讨高校学报改革与发展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中国知网收集国内20所医学院校相关信息,调查分析2006—2010年各院校发表科技论文的情况,各院校主办科技期刊的状况,拥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情况以及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情况,比较各院校论文发表比例,分析各院校主办科技期刊及其与拥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数量以及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重点学科论文在校内科技期刊发表的比例平均仅占25.45%,有10所院校重点学科论文80%以上发表在校外期刊,而有8所院校的学报刊发表本校重点学科论文不足10%,仅有3所院校超过30%;各院校拥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数量与重点学科建设具有相关性(rs=0.706, rs=0.679,均P<0.01),重点学科建设则与科技期刊的创办密切相关(rs=0.614, P<0.01)。认为高校科技期刊特别是高校学报的功能与定位需要改革,高校科技期刊社与专家学者应共同努力提高高校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宋轶文  姚远  亢小玉 《编辑学报》2014,26(3):222-225
通过中国知网对高校科技期刊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954—2013年,中国高校创办261种工程技术期刊,其中工程技术综合期刊80种,占30.7%,工程技术综合期刊中又以工科高校学报及综合型大学学报的工程技术版为最多,共计75种,占93.8%。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历了兴起—停滞—飞跃—发展这4个历史阶段。苏、京、沪、鄂、陕5省市出版的工程技术期刊为最多,达到126种,占全国高校创办科技期刊总数的48.3%。对其中241种工程技术期刊进行统计,平均影响因子为0.462,教育部主管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620,占有绝对优势,主办单位中53.6%为"211"和"985"院校,可见期刊学术质量与高校学科优势有较高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学报的个性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升才  刘淑明 《编辑学报》2001,13(Z1):19-20
从高校学报的基本定义论述了学报的个性特色与本校的关系,高校学报只有反映本校的特色,即本校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地域特色、人文特色,才能形成学报的特色.并提出创建学报特色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技期刊应努力转变办刊理念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颜帅  佟建国  蒋伟 《编辑学报》2006,18(3):206-208
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科技学术交流、科技进步、人才培养等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一些高校科技期刊固有的办刊理念和模式限制了期刊的进一步发展.认为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准确定位,努力办出与高校科研实力相应、层次相当的科技期刊,建立新的期刊出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夏成锋 《编辑学报》2014,26(3):301-303
根据武书连"2012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和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数据,对综合实力排名前10位的高校(排名)和其学报影响因子按学科分别进行了统计学相关性分析,同时对全国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类高校学报影响因子与其所属高校的排名进行了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高校学报的影响因子与其高校排名存在一定相关性,但总体而言,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生存基础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葛赵青  刘杨  杜秀杰 《编辑学报》2005,17(2):148-149
分析高校学报的历史、性质和功能.认为:高校学报是由高校拨款,为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宣传交流的需要而自觉创办的;高校学报虽然也有销售,但在本质上具有宣传品的属性;讨论高校学报的改革,不能脱离高校办学报的目的而仅从学报自身的角度考虑;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生存基础正是高校对学报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