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2年10月,中央电视台首次启动“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此后这种方式被各级电视媒体所“抄袭”,毫不夸张的说:“感动”“骄傲”漫天飞舞。对这些“骄傲”和“感动”作出一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打造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史诗",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从2003年的第一届到2009年为止已经是第七届了.作为最初的参与者之一,几年来笔者一直关注着"感动中国"历次年度人物评选以及其品牌的传播力.应该说经过近七年的传播积累,"感动中国"已经成为中国电视乃至中国媒体的一个标志性的栏目,其传播价值已经远远越过了节目本身,甚至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与精神震撼力.新华社曾发表评论称:"<感动中国>的评选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已经成为了目前中国媒体中最有影响力、也最有权威的人物年度评选活动."本文将从"感动中国"节目的最初的传播缘起,谈谈这一评选活动传播的社会价值、商业价值和人文价值以及对于媒介操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媒体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城市电视媒体的组织环境变得十分复杂和多变.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实现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与环境的动态平衡,已成为城市电视媒体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今,我国各级电视媒体在运营体制上不外乎两种模式:中心制和频道制.中心制将节目制作、广告经营等集中统一到各个中心独立运作;频道制则将各种权力下放,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对于城市电视媒体来说,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一般都是从本台实际出发,要么实行中心制,要么实行频道制.笔者通过观察后认为,城市电视媒体实行中心制与频道制在运作过程中各有利弊,而"一台多制"更符合城市电视媒体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龚丹 《声屏世界》2017,(5):49-50
社会化媒体和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以借助新技术,依靠自身创新,在嬗变中求生存.比如将电视强大影响力体现在网络上;转变观念将观众当用户,打好"价值、趣味、感动"牌;强化新闻资讯过滤功能,并让直播成常态等.  相似文献   

5.
新闻调查类节目镜头应该属于 "有限的叙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文尖 《新闻记者》2005,(10):45-45
大家都意识到了媒体的力量,尤其是在进入所谓的“图像时代”之后,电视,又是诸种媒体中最具霸权力量的.很多人都忙于把这种力量转化为资本,心急火燎地换取自己的一份利益甚或利润,可仍然有中央和地方的这些电视人还在坚持自己的信念,做这类吃力不讨好的新闻调查类节目,他们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多少可以通过媒体来见证中国社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张培 《青年记者》2007,(1):52-53
2002年10月,中央电视台首次启动"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时值2006年,"感动中国"已经评选了四届,一共有41名个人和3个团体获此殊荣.在颁奖晚会上,无论是台上的主持人还是台下的观众,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一次又一次为候选人留下了眼泪."感动中国"何以让中国感动?是否是典型的力量又一次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所谓"电视家庭自动购物",就是商家利用电视这种媒体所具有的广泛性和同时性,通过向大多数消费者同时传播商品信息,消费者在自己家里就能轻松购买所需要的商品。简而言之,电视家庭自动购物就是一种强有力的市场营销方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媒体被各种"唱衰"的声音包围,在举步维艰的大环境下,县区级电视媒体更加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在这种大环境下,电视媒体更加应该团结一致,形成矩阵力量,发挥最大优势.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县区级电视台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基层的声音",以吸引更多观众."合办栏目"是不少县区级电视台在挣扎和矛盾中探索出来的一条道路.本文以"厦门市海沧区广播电视台"为研究案例,阐述与上级媒体合办栏目、与政府部门合办栏目、与新媒体合办栏目等几种发展模式,综合分析"合办栏目"的发展现状、优势、劣势,并试图总结出进一步优化"合办栏目"模式的做法与建议,以期对县区级电视媒体"合办之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态势下,新老媒体出现交流与融合的趋势。电视读报节目的开设,便是电视媒体与纸质媒体相互融合的生动体现。在竞争越来越普遍和激烈的今天,这种合作颇受媒体欢迎,因为这种合作能以较少的人力财力物力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王冰峰  刘西艳 《新闻知识》2007,(10):102-102
民生新闻发源于南京,由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栏目首创,时在2002年1月。这个栏目播出几个月后即迅速"走红",受到广大市民喜爱。此后,各地媒体竟相效仿,他们都把民生新闻作为媒体的一个重拳,纷纷开设民生新闻栏目,进行  相似文献   

11.
近段时期以来,国内一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过分看重收听收视率,致使低俗之风蔓延。前不久北京某电视媒体甚至出现了记者制造"纸馅儿包子"假新闻的事件,给社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这种问题已经引起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的高度重视。可以预见,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媒体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12.
"三农"电视节目如何"三贴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电视作为强势媒体,宣传"三农",服务"三农"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三贴近"是宣传思想战线的基本工作原则.电视媒体在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具体工作中应该始终坚持和充分体现"三贴近"原则.  相似文献   

13.
刘刚  郭本玉 《青年记者》2002,(12):46-4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教授说: “新闻媒介这种特殊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通过新闻信息传播效果最终获得检验(《中国记者》2002年第1期)。”如果媒体新闻时效性上不去,“最终”、“近来”、“日前”等不确定时限的新闻多了,读者对报纸的关注度相应地降低。面对电视、广播特别是网络媒体等现代传媒千帆竞渡的竞争态势,市地党报该如何“快”起来?  相似文献   

14.
中央电视台自2002年举办《感动中国》节目以来,观众收视率逐年增加,受到全国观众的关注和好评。全国上百家媒体也争相报道,用巨幅版面刊登《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颁奖词,整个中国被他们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了。在众多由媒体举办的年度人物评选中,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何以能脱颖而出,并迅速成长为一个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极高的电视品牌?评选出的十大年度人物何以得到如此广泛的认同?播出的节目又何以感动大众、感动中国?这一节目运作成功的关键在于策划人的创新,即选题策略的创新、运作的创新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电视媒体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5月,全国电视台台长论坛发表了《北京宣言》,在宣言中再次强调:"中国电视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与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应"坚守电视媒体的品格、品位,自觉抵制低俗之风"。显然,这种强调并非空穴来风:电视媒介的低俗化趋势近年来经常被人诟  相似文献   

16.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新闻媒体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主要新闻媒体立即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第一时间选派大量人员奔赴灾区,完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感动世界的抗震救灾全程报道,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迹.<纽约时报>称:中国媒体第一次达到国际水平,<澳大利亚人>称:迅速、准确的官方消息.在外国媒体一向对中国新闻颇有微词的背景下,中国报道能有如此大的正面影响力、如此高的认可度,在值得骄傲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的突破和进步.  相似文献   

17.
如今,"浙江骄傲"人物评选活动已经成为一个感动浙江人的固定品牌,从2005年起至今历经七届,成为每年浙江省最有影响力的媒介事件之一,被誉为浙江"年度精神品牌"。这个大型评选活动,每年历时三个多月,辐射到全省11个城市,联动了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在内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一些电视媒体"疯"了? 1998年,<新周刊>杂志策划了一个很著名的专栏选题--"弱智的中国电视",还列出了中国电视的"八大病",并发出了"砸烂电视"的呼喊.笔者当时也是电视人,认为此刊此举纯属危言耸听,哗众取宠.  相似文献   

19.
电视作为目前拥有受众最广的媒体,扮演着"信息"甚或"舆论""把关人"的角色,对当代消费思潮形成和社会消费行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和示范作用.我们可以按商品的一般销售流程,把电视媒介对受众消费示范功能的实现分为以下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20.
自2011年"微信"推出以来,在不断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电视媒体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在急寻出路,而"微信时代"无疑是中国电视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