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种不卑不亢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丽。作为我国当今最负盛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除了优美的歌声之外,宋祖英的美是让人难忘的,她的衣着,她的微笑,她的端庄,都给人一种亲近之感。用金铁霖先生的话说,就是在任何时候,不管是什么场合,她都是微笑的。她尊重所有的人,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人,她的态度一直不卑不亢。这种不卑不亢,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丽。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人类的阅读方式,是阅读介质的结果,是生产能力的折射,甲骨到纸张,莫不如此,书写到印刷,概莫能外.遥想当年,洛阳纸贵,凿壁借光,寄托着科举功名,囊萤照书,背负着锦绣前程.掩卷沉思,那是修身的历练,拥书入梦,那是远行的驿站.爱书痴书,那是华夏儿女内心的神圣,敬书畏书,那是中华民族价值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同学,珍重     
20年前,我们,轻轻地走了。走时,含着热泪,揣着憧憬,携着渴望,带着热情。装着恩师给我们的教诲和知识,载着母校对我们的寄托和厚望。20年间,虽然天各一方,但我们的心里,时刻惦着学校,念着同窗,为我们的忧同忧,为我们的喜同喜!我们之中,有学校教授,有政法英模;有政府高官,有商界名流;有实业奇才,有传媒精英。虽然职业不同,但每个人都认真地工作着,生活着,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以同样的真诚同样的热情同样的智慧,书写着同样精彩的  相似文献   

4.
章华  余菁 《声屏世界》2013,(4):30-31
有人说张默闻这厮的夫人是个美人,美人都应该是喜欢珠宝的,但是她不喜欢。可她与曼卡龙珠宝的品牌调性却高度吻合。她不喜欢涂脂抹粉,她不喜欢华服在身,她不喜欢大资大调,她不喜欢豪迈畅饮,她就是一本书,轻轻的被翻阅,轻轻的散发光芒,无论你在不在,她都轻轻的在忙,轻轻的生活,轻轻的时尚,母亲说,她,是我的福气。她,表面看是轻的,其实她是重的,表面看她是缓的,其实她是急的,因为幸福的时光总是很少,要抓紧,所以,她更努力。  相似文献   

5.
严桂兰  吴晓初 《编辑学报》2005,17(4):282-283
为了促进学术期刊的广告经营,以适应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必须强化法律意识,知法懂法,自觉守法,排除干扰,合法经营.介绍<中华皮肤科杂志>广告经营的措施,其中提升服务理念,密切与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取固定的客户,是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6.
慢点     
同学聚会,100多人,当日的青年都已是知天命的时候了,推杯换盏间,时光竞走出32年。有人念起一首诗,竟然是我写的,恍惚间,记得,那天,十九岁生日,在一个植树节的傍晚,在校园的小湖边,那个少女独享着美妙的时光,徐徐地低吟着自己青春的歌唱:人生的路上多么漫长,就这么长成了一个大姑娘,回头看那走过的路上,一路洒着多少幻想……感慨光阴的速度,竟唏嘘。对视彼此的白发,细数30年的欢聚寥寥,更感叹。我们走出大学的校门,就赶上了经济发展的大潮,没有做好准备,匆忙间,就随波而去,起早贪黑,大肚便便、腰包鼓鼓,志得意满,我们和时间赛跑,和机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职业,叫“记者“,狂风暴雪里,向前,向前,采集寒风的讯息,体味雪花的温度,出现在行路艰辛的回乡游子面前,报告着最新的消息。有一种职业,叫“记者“,天塌地陷时,向前,向前,记录灾难降临的真实场景,守望生命消逝的苦痛悲伤,陪伴在历经劫难的废墟孤儿身边,传递着人间的温暖。  相似文献   

8.
回顾2009年     
回首既往,一去不返,怅然若失,实则已失,这便有了诗意,虽说是怆恍的哀怨体。这一年书业的演进,恰如少年的个头,不知不觉中已显出衣服的短小,因了这一年,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回顾,那才是沧海桑田的  相似文献   

9.
李伟 《电子出版》2003,(5):23-27
2002年是中国汽车业大发展的一年,汽车广告也直线飚升,平面的、影视的、户外的、广播的、网络的,几乎覆盖了传媒的各个载体,绝大部分消费者都是通过这些广告,了解汽车资讯,认识品牌以决定购车选择,应该讲,汽车广告的定位,卖点与形象,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情趣与判断,会影响汽车这种特殊商品在人们心目中的感知与位置,因此,汽车广告创意与表现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其产品的定位与销售。 针对汽车广告的现状,我们尝试着对2002年部分国产汽车平面广告的创意表现进行评述,其目的是为了增强与汽车厂商的沟通,寻找汽车在广告传播中的问题,以提升广告传播的准确度和有效性,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关注着中国汽车的发展,因为汽车已成为小康社会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关心汽车,就让我们从广告开始吧!  相似文献   

10.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16,(13):47-48
最近一段时间,新闻反转成为多发现象.一些新闻随着细节的不断挖掘,事件的性质不断发生变化.一个典型例子是,互联网络上流传的重庆老人“碰瓷”儿童电动玩具车的新闻.一些互联网络用户纷纷发表评论,谴责这种缺乏底线的行为.可是,“剧情”很快发生逆转,当地宣传部门披露,老人已经78周岁,确诊发生骨折,但是,老人婉拒更多赔偿.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一些记者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没有发掘背后的细节,没有对事件的全貌进行深入了解,而只是根据披露出来的图片,先入为主,做出错误的判断.坦率地说,这样的新闻作品就像是早产儿,经不起推敲,当然也缺乏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