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为传播与丰富社会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它作为后现代文化的一部分,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强大驱动力。本文从新媒体功能的视角,考察新媒体技术的文化性及其与文化传播的互动影响机制;探讨新媒体为何能对文化传播力产生积极影响;结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指出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强针对新媒体资源的适配组合,以技术力量促进资源整合和机构重组等策略,来实现文化传播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
黄艾 《新闻知识》2012,(7):54-56
伴随着城市的变迁与传播技术的变革,城市媒体呈现出数字化、多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城市媒体具有传播迅速、信息海量和用户互动等特点,因而在构建城市文化、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公共文化信息服务视角,梳理了城市新媒体的多元形态,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新媒体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席海莎  朱尉 《新闻世界》2014,(10):99-101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逐渐缩小。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而各类新媒体的出现,为深化传统文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何利用和发挥好新媒体的优势,使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大有裨益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武术文化的传播是国家“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为新的消息来源、交流途径和传播渠道,通过分析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武术文化传播起到的积极作用及不良影响,对运用新媒体传播武术文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对文化消费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融合背景下,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呈现出交互影响的嬗变轨迹,使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成为信息认知的重要方式.文章从跨媒体传播角度,以阅读文化变迁为基点,探讨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的内在肌理和新媒体传播规律时文化消费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刘小明 《传媒》2021,(19):后插3-后插4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文化传播的新形式和新载体,改变了大众的信息获取方式,并影响了受众的阅读习惯.在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传播的形式和形态均发生了更新换代式的转变,直接影响文化的发展进程和社会进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悠久历史检验所积淀的宝贵精神遗产,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立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在于文化自身的蓬勃生命力,更在于精神文化如何能够被很好地传播出去.基于新媒体在文化传播上的独特优势以及它所带来的技术和战略挑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做到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文化的高效传播和延续,使中华文化继续在德育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对传统文化再续生机以及民族发展都至关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不断沉淀积累、吐故纳新中逐渐形成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延续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精神源泉.中华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媒介的承载来延续,媒介技术的发展变迁,革新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互联网平台上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创新了文化表达的方式.新媒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路径,微博、微信公众号、论坛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了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因此,新媒体环境下传承优秀的中华文明成果,需要把握新媒体的运行规律,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受众的文化需求,利用多元、立体的传播新方式,提升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性.由韩晓燕编著的《新媒体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机制研究》一书通过对新媒体和中华传统文化基本概况的分析研究,对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的优化具有较高的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对文化消费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融合背景下,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呈现出交互影响的嬗变轨迹,使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成为信息认知的重要方式.本文从跨媒体传播角度,以阅读文化变迁为基点,探讨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的内在肌理和新媒体传播规律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以"科学人讲坛"在"新媒体+科学文化内容"方面的有序推进为主要案例,论述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找到专业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优势及发展方向。[方法/过程] 梳理"科学人讲坛"讲座内容、推送渠道及观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影响科学文化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结论] 新媒体及时、灵活、强互动等特性在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丰富馆藏及科学人文精神与新媒体技术优势的结合,使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公众的参与兴趣得到了极大提升,拉近了科学与公众间的距离,提高了科学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以网络媒体为主导的新媒体语境中,以互动性为主要特征的双向传播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成为主流,互动传播成为发展的趋势。在电视数字化进程中,电视互动节目引导者未来电视发展的方向,电视互动节目应运而生。首先引入互动和电视互动的概念,得出对电视互动的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探讨电视互动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最后,梳理和总结电视互动发展的趋势,对电视媒介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以"科学人讲坛"在"新媒体+科学文化内容"方面的有序推进为主要案例,论述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找到专业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优势及发展方向。[方法/过程] 梳理"科学人讲坛"讲座内容、推送渠道及观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影响科学文化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结论] 新媒体及时、灵活、强互动等特性在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丰富馆藏及科学人文精神与新媒体技术优势的结合,使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公众的参与兴趣得到了极大提升,拉近了科学与公众间的距离,提高了科学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新媒体的农村信息传播策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界》2014,(23):48-54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日渐普及,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信息服务,变革了农村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本文通过考察新媒体在西部农村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优势和现状,分析以新媒体为接收终端以农民为中心对象的农村信息传播新模式,并就农村信息传播策略等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为丰富社会文化提供了前提,话语权的落实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以因特网、手机等数字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几乎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过去可望而不可即的媒介所有者。媒体成为个人表达的有力通道,社会中普通人的距离因传播技术的提升而不断拉近。  相似文献   

13.
杨安 《传媒》2015,(10):25-27
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新媒体,正在以不可抵挡的势头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并成为现今社会信息的集散地以及社会舆论的传播器和放大器,这也为大众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实现了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对等交流,使得新媒体在坚持正确引导舆论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党群关系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如何摆脱传统党群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与新媒体发展中不相适应的困境,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内核所在,推动传统文化继承与传播始终是时代课题。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受众参与程度更高、传播形式更加高效且多元,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境,如娱乐化碎片化与传统文化产生矛盾、传统文化对于新媒体的传播形式适应性不足以及兼具技术操作与内容生产的人才稀缺。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特征、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认为传统文化传播应该在持续坚守传统文化价值内核的同时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形式创新,进行多元化发展并且加大培养人才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以便在新时代更好地散发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产生与发展促进了媒介融合,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等传播要素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何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原来的传播变得更为快捷、有效、广泛,使之在文化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实现其应有价值,新旧媒体的媒介融合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燕京 《传媒》2023,(5):55-57
近年来,传统文化纪录片不断发展创新,将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中医药文化、文物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以立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推动了国家正面形象的树立和文化自信的建立。本文从叙事和传播两个角度,对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影像叙事和创新传播进行分析,提出在叙事层面要倾向于微观视角和多元化叙事;在传播层面要以微传播和数字化传播为载体,不断与新媒体、新技术结合,从而为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一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关注的大问题,但是碍于其复杂性、深刻性等原因,其在大众中的普及与传播情况一直不是很乐观。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打开了一扇大门。本文通过探究新媒体作为百姓媒体的本质,加上对传统文化特点的分析,得出了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促进作用的结论,新媒体的平台性质、其跨越时空的特点以及传统文化在其平台上表达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料的易得性都使得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袁玮 《今传媒》2016,(12):86-88
中华传统节日在传统社会主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传统媒体、国家法定节日的活动传播来实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文化传播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全新的传播方式为受众提供丰富、快捷的服务;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方式多样性以及不同的媒介组合的传播趋势大大提升了传播效果,将极大推动传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传播学和校园文化研究出发,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校史文化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广告营销学的AISAS模式,以用户为中心,构建适合高校校史文化传播的AISIS模型,提出AI阶段的厘定目标用户群、吸引用户注意,IS阶段的搜索营销,再到SIS的精准推荐、互动传播等基于新媒体平台的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贾璐冉 《新闻传播》2013,(12):157-158
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变迁,21世纪以来,新媒体高速发展,特有的新媒体文化也高速行进,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网络文化异军突起。新媒体在当今社会已经占据我们生活的主体。这就要对新媒体的定义做一定的解释说明。新媒体的定义可以概括为:新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产生的,具有高度互动性非线性传播特质,不同于报刊、广播、电视的第5媒体。比如,手机终端,平板电脑等。能够传输多元复合信息的大众传播介质。新媒体流行语是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