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反腐渐成"民主"利器。2012年下半年以来,以实名举报和直接批评为主要形式的微博反腐风起云涌、"捷报频传"。微博反腐突然爆棚,有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也有公民意识觉醒的背景,更与时局变幻有关。微博反腐不是神话,更非舆论监督的春天,它有自己的边界和局限,应理性处之。  相似文献   

2.
微博反腐渐成“民主”利器.2012年下半年以来,以实名举报和直接批评为主要形式的微博反腐风起云涌、“捷报频传”.微博反腐突然爆棚,有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也有公民意识觉醒的背景,更与时局变幻有关.微博反腐不是神话,更非舆论监督的春天,它有自己的边界和局限,应理性处之.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微博反腐风生水起,五花八门。据悉,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网络微博反腐举报后,被查实扳倒的省部级高官就有将近30人,厅局级、县处级、乡科级的领导干部更多。但是,微博反腐也存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如何加强规范管理,与"法治"兼容并行?本文提出一些见解,并从传统广电媒体角度,提出一些借鉴、学习和防范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庹继光 《新闻界》2014,(1):59-62
网络信息保护条例推行实名制,是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举措,对于网络反腐信息发布者是一项义务,但实名制的施行也使得实名开展的网络反腐转化为公民的重要政治权利,成为他们行使监督权,批评、控告权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公众实名网络反腐可能导致的打击报复问题,我国现有法律已经形成了保障体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范,便无须担心实名制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叶妮 《今传媒》2014,(8):29-30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高潮,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反腐利器,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享受网络反腐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失误以及制度缺失,本文对网络反腐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分析,并提出了推进网络反腐发展的对策,使得网络反腐健康、持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防止网络上出现泄露个人身份、散布个人隐私等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规定,在出现此类情况或者受到商业性电子信息侵扰时,公民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这一规定可以有效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等合法权益不被侵犯,但在实践中也有可能被涉嫌腐败的人员利用,干扰网络反腐行动。推行网络实名制在相当程度上认可了公民进行实名网络反腐的权利,为防止涉及网络反腐内容的"网络信息删除权"滥用,应补充规定,要求权利主张者提供一定的证据,否则不予删除相关的网络信息。  相似文献   

7.
网络"情色反腐"是目前我国网络反腐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官员的情色照片来反腐一方面表达了公众追求正义、公平的伦理诉求,同时又暴露出其具有的伦理缺失。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情色反腐,有利于我国传统反腐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吴迪 《今传媒》2014,(5):35-36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网络反腐已经成为一种新兴反腐手段。网络反腐大大提高了我国民众参与政治活动、行使监督权力的积极性。但我国的网络反腐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面临着法律、制度上的诸多缺失,网络反腐的健康发展还亟待制度的规范与保障。  相似文献   

9.
彭华新 《现代传播》2015,37(2):73-77
伴随着中国政治文明进步和媒介环境发展,"网络反腐"成为一道媒介景观,同时也进入了不少研究者视野。但是,在媒介语境中,建设性的"反腐"理应涵括"网络反腐"与"新闻反腐"两种模式,形成平行的"媒介反腐"双轨结构,催化传统新闻与网络媒体的各自优势。在实践中,当今的"网络反腐"与"新闻反腐"生存空间各异,各自的技术劣根和媒介陋习等"原罪"制造了话语权争夺,降低"媒介反腐"效能,破坏政治文明进程。基于此,有必要祛除"媒介反腐"任何一端的话语霸权,加强法治规范,并使其反腐效能长效化和深远化,从而充分发挥"媒介反腐"的积极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0.
"微博反腐"是基于微博这种新媒体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民间反腐形式,由于微博自身的特点,它在提供官员腐败线索参与反腐监督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微博的出现提高了公众反腐的参与度,就目前来看,虽然"微博反腐"作为网络反腐的一个分支显现了强大的反腐力量和公众关注度,但这种反腐方式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本文旨在对"微博反腐"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探寻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反腐工作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网络反腐     
现实中反腐无门的举报者,通过网络寻找到另外一条反腐途径,网络正在成为反腐新阵地  相似文献   

12.
网络反腐舆情事件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复杂的发生过程。事件的主体、对象、载体在多元的开放式系统中互相作用,形成网络反腐的阶段引爆点、干预阈值等重要因素,从而促使政府等干预主体采取举措。本文对2011-2013年三年内282起影响较大的网络反腐事件进行实证分析,从网络反腐的发展历程、要素等层面进行深度考察,采取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网络反腐事件发展的阶段、内在机理以及现实存在的问题,并对网络反腐的未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而手机结合网络的微博则是强大舆论载体。随着普通公民权益意识的增长,微博用户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体现,微博反腐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本文以微博举报的刘铁男腐败案和上海高院法官招嫖案为例,分析微博反腐事件的新闻叙事模式及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以《南方日报》为例,对2014年1月至3月中涉及反腐的文章进行分析,展现《南方日报》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和效果,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和政府形象,有利于传递国家政治、经济信息,维持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强社会规范,同时也对网络反腐这种新型反腐形式进行介绍,以及议题设置理论在反腐报道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时代传播技术不断变革,新媒体实现了从传播方式到内容的双重变化,变革对媒介化社会形成了影响力,网民运用图片监督公职人员的现象正在兴起。图片反腐应运而生,反腐图像的传播形成了"看与被看"的社会关系,从新的视角考验着社会道德、法律、制度。本文以此类事件为代表,通过界定图片反腐及其动力机制,深入探索其发展现状,进一步认识图片反腐的社会价值,为当前反腐的社会机制的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如今,无处不在的网民和网络,改变着传统反腐格局。但真伪难辨的海量网络信息也确实让人眼花缭乱。面对网络海量的线索,重庆市检察机关主动出击,采取实名上网等系列措施,使网络反腐渐成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李慧 《大观周刊》2012,(39):156-157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反腐已成为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种新型武器。但因其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对网络反腐进行法律规制则成为必要,这既是反腐败斗争的内在要求,又是网络反腐的强有力保障。设置权力与权利的边界、树立全体社会成员的法律信仰是对网络反腐进行法律规制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8.
翁小龙  房新宁 《新闻知识》2013,(5):36-37,22
网络反腐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利用网络舆论惩治和遏制社会腐败的发生,增加社会正能量。另一方面,网络反腐的无序非理性化,伤害了许多无辜人群并滋生了新的腐败,极大地消解了其本身带来的正能量。本文就网络反腐中正负能量的冲突进行分析,并对网络反腐的平衡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彭华新 《新闻世界》2014,(12):65-66
随着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成为反腐利剑,“网络反腐”也进入了学术界视野。然而,我们必须反思一个现实,即报纸、电视等传统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延伸至“反腐”领地时,往往选择性失明,从而产生“新闻不反腐”的伦理质问。从媒介伦理出发,可以发现传统新闻在“反腐”中陷入重重困境。  相似文献   

20.
正从下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反腐决心,到明确"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政改目标,制度反腐的新视野打开了,制度反腐的试点必须尽快设立。建党93周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革命时期的战争反腐,建设时期的运动反腐,在改革开放中,本应及时转向制度反腐,但由于迟迟未能设立政改特区,政治体制改革未能适时推进,只好以权力充当第三个反腐载体。所谓权力反腐,就是以领导者手中的权力来反下面掌权者的腐败问题。这种权力反腐能应对一些当务之急,但也往往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领导人注意力的转移而转移,反腐败斗争常常忽高忽低,忽左忽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