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些公益团体,纷纷发起寻找抗战老兵的行动,希望给他们的晚年送去关爱。各大媒体也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抗战老兵,希望从老兵们口中抢救这段历史记忆。《平顶山晚报》从2011年开始关注抗战老兵这一群体的命运,报道过史定坤等老兵的  相似文献   

2.
60多年前中华民族历经了一场血与火的洗礼,曾经历那场战争的人们现在都年事已高,一个老人记录了一段历史,走掉一个老人,也就带走了一段历史。为抢救历史的记忆,省档案馆从2005年开始筹备开展《广东抗战口述史》工作,采访曾参加过抗战的老同志、国民党抗战老兵和饱受战争创伤的人。本刊从这期开始将不定期地选登《广东抗战口述史》的采访录音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衡阳抗战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被新闻媒体选择与组织,依托于主流意识形态对其进行"意义定位",纪念性报道被嵌入到对"当下"的描绘和理解之中。媒体在对过去展开集体性的回忆与重构,建构衡阳抗战历史记忆的同时,也承担着增强城市认同感的当代任务。  相似文献   

4.
白鸽 《东南传播》2016,(2):117-120
本文主要运用框架理论,结合臧国仁关于框架的层次划分,就国内不同性质的媒体对"9·3"阅兵的报道进行分析,针对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党报以及晚报都市报在主题框架、结构框架和话语框架等方面进行内容分析、个案研究与统计。研究发现:从报道主题看,《人民日报》呈现出来宏观的报道框架,《南方日报》主要关注阅兵事实和现场的报道,《扬子晚报》则以本地相关新闻为主线,串起大阅兵的整个过程,《参考消息》主要刊载外国媒体的报道;报道体裁上看,消息通讯为主,只有《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上刊载有若干评论;在微观层面,诸如标题、关键词、报道呈现方式上,党报严谨慎重,立场鲜明,晚报都市报,报道生活化、大众化;但国内媒体普遍在报道文本当中,添加了过多的语气词、形容词。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社 《传媒》2015,(18):17-18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人民日报社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宣传周密计划、提前策划、精心谋划,全方位采访、全景式展现、全媒体报道,国内国际配合发声,网上网下融合报道,社内社外整合资源,积极抢占舆论制高点、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4月以来,《人民日报》共刊发相关稿件600多篇,重点打造"民族记忆——你不知道的抗战故事"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抗战"等多个特色专栏,推出40多块特刊专版,刊发社论、任仲平文章等重点评论20多篇,数百家网站在显著位置转载,美国《纽约时报》、英国路透社、日本《朝日新闻》、韩国《首尔新闻》等多国媒体摘发,并在境外社交媒体上推送重点文章100多篇.  相似文献   

6.
孙杨药检风波已成为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运动员争议事件。本研究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选取新华社、《检察日报》、财新网、《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和新浪体育六家媒体的孙杨案报道进行比较分析与历时态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媒体的报道框架存在明显变化,不同媒介属性催生框架差异并彼此影响;媒体在民族认同的价值观念下于事件伊始直接选择"污蔑-回应"框架,可能造成主题遗漏与错位。今后媒体应更注意客观全面,增加主题丰富度,注重分析式报道与专业意见,在同类争议性议题上扬弃历史宣传语境,做出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是一段中华民族难以磨灭的惨痛历史。作为战争受害者的"慰安妇"群体近20年才逐渐受到关注。公众对"慰安妇"集体记忆的形塑与强化,媒体建构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人民日报》1995年到2018年以"慰安妇"为标题的新闻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从"慰安妇"报道的文本特征来分析其如何建构"慰安妇"集体记忆。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不同报道数量、报道体裁和报道主题造构着"慰安妇"集体记忆。在构建社会公众集体记忆的同时,无疑也实现了民族认同的强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主流媒体的代表,《华盛顿邮报》在报道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时,通过报道框架的选择和语言策略的使用等惯用路径,对中国阅兵的目的、裁军的动机、大陆的抗战史观及阅兵准备活动等进行非议,消解了中国本应当传达的和平信息。  相似文献   

9.
周岩 《当代传播》2012,(4):45-48
媒体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本文运用媒介框架理论,将《人民日报》、《纽约时报》和《朝日新闻》三家媒体网站对"7.23动车事故"的报道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建构了不同的报道框架,各报网站在报道主题、关键词使用与消息来源的选择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各媒介框架建构或明或暗地体现着各国对外传播的立场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马添翼 《新闻战线》2015,(5):103-104
历史是过去传到未来的回声。兰州晚报关爱抗战老兵的公益活动,既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也是例行报道的一次创新实践。2014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由兰州晚报与兰州战役纪念馆共同举办的兰州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暨甘肃抗战纪念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21位从各地赶来的抗战老兵与8位解放军将军出席开馆仪式。2014年9月30日,共和国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及文本细读的方法,从中外三家媒体在两个时间段内对香港进行的报道入手,分析了不同媒体建构香港形象的不同方式和效果。从1997年香港回归到2005年香港行政特首换届,不同媒体的报道尽管在一些地方有所改变,但是大趋势是坚持了一贯的特征。《人民日报》的"团结友好"框架和《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的"民主经济"框架始终在报道中得以体现,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林锦 《今传媒》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我们的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要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同时强调,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地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福州市档案馆提前谋划,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寻访抗战老兵”红色档案征集活动。在文史爱好者的热心帮助下,我们联系到当年参加过抗日战争的何顺从、朱子昭、庄元芳3位90多岁高龄的福建漳州籍老兵,通过入户走访,面对面交谈,以口述档案和声像档案记录下老兵们的红色记忆和那段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14.
燕妮 《陕西档案》2023,(3):37-38
<正>近年来,伴随抗战史研究的发展,征集抗战老兵口述历史已成为抗战史研究的重要途径与崭新风景线,口述历史也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文化运动。为保障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资料的抢救工作,提升口述历史资料的利用效率,在资料的收集、整理中使用一定的档案管理技术可以使口述历史资料更加系统化。通过运用档案整理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资料的存储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纪嫣然 《大观周刊》2011,(12):27-27
3月20日,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组织出版的“滇缅抗战三部曲”——《中国远征军》、《滇西1944》、《滇西往事》暨向中国远征军老兵赠书仪式在昆明新华书店隆重举行。这三部长篇历史纪实小说以滇缅抗战为背景,史诗般重现了中国远征军悲壮惨烈的征般历程。二战中印缅战友联谊会会长,  相似文献   

16.
2014年的"3·01"昆明暴力恐怖事件,不仅震惊国人,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西方国家许多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本文从新闻传播学的框架理论出发,选择"3·01"昆明暴力恐怖事件发生一个月内,主要以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美联社,CNN,英国路透社、BBC等国家和地区的媒体相关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西方媒体所构建的民族冲突的报道框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媒体在危机中对外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量化方法对2009年《人民日报》"甲流"报道的媒体框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人民日报》"甲流"报道媒体框架由多种力量和因素参与建构,具有开放性和动态平衡性特点,凸显了中国政府的权威性、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显示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承担国际道义的努力,一改SARS时期被动自闭的形象。同时此框架视角比较狭窄,欠缺批评式和反思性视角,主题较单一,信源较狭隘。  相似文献   

18.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起点,该国媒体自倡议提出以来就对相关事件高度关注。本文以《哈萨克斯坦真理报》(《Kazpravda》) 2015年3月到2017年10月间关于"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为例,对哈萨克斯坦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的框架进行研究。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新闻来源、报道量、报道主题、体裁、立场等5个方面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一带一路"新闻报道采用政策宣传框架和绩效展示框架,呈现出明显的发展与流变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运用报道框架的"梯次模型",选取《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关于2014年APEC会议报道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媒体呈现来挖掘中美主流媒体在重大经济报道中如何构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陈巨慧 《青年记者》2017,(18):62-63
2017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纪念日.大众日报“往事发现”版自2017年年初起开设《烽火八年 山河壮歌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栏目,讲述“七七事变”爆发后,全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捍卫国家尊严的往事. 几个月的时间里,我采访了十余位抗战老兵,根据他们口述的历史,写下了《王墨村:弃笔从戎打鬼子》《唐殿诰:在炮火中打退了敌人9次冲锋》《周正:潜伏敌占区执行“死亡任务”》《董成森:赶着牛去送鸡毛信》等稿件,追溯那段峥嵘岁月.这些抗战老兵都是90岁以上的老人,有的还在病榻之上,对他们的采访可以说是抢救性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