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力车是近代上海交通工具之一,坐人力车是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车夫拉车奔跑的图景,构成了上海街头一幅流动的风景线.人力车夫是上海城市的一面镜子,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特色,所以从其社会形象中折射出社会大众对人力车夫的整体评价,可以透视出人力车夫群体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调适的努力,有助于深化对人力车夫群体的立体了解. 一 人力车夫是随着人力车的引进而出现的一个庞大下层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2.
一人力车在现代的大中城市已基本绝迹,但它曾经是民国时期广泛流行于城镇的主要交通工具。它是一种人力挽拉的、供人乘坐的单座车辆,以拉人力车为职业的人就是人力车夫,或叫黄包车夫。  相似文献   

3.
近代上海人力车夫之间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心理与行为的相互影响,产生一些共同的观念和态度,逐渐形成了这个群体的文化。从空间上看,人力车夫群体文化是一个地理上的空间概念,具有地域性。  相似文献   

4.
张雨新 《兰台世界》2016,(1):118-120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由于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西安现代工商业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力车成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穿梭在大街小巷。西安人力车夫并非主要来自郊区破产农民,而以沦陷区难民、灾民居多。他们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但所得收入仅仅能够维持在社会底层艰难生存,大部分收入用于购买食物,用于购买衣物和医疗的费用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5.
这位爷     
老北平人力车夫的影像资料并不鲜见,但是这组老照片却别有意趣。照片拍摄于1946年,拍摄者已不可查,但从照片上反应出的信息来看,它们很有可能是出自一个外国人之手。我们不妨假设:有一对外国夫妻,在1946年来到了中国北平。古老东方的一切都令他们兴奋,这其中,北平街头穿梭往来的人力车  相似文献   

6.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是通过作为人力车夫骆驼祥子这个人物描述了老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作品中对中国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和日常生活进行了描写并运用北京方言,老舍把北京方言中的精华锤炼成具有特色的文学语言,既有强烈烦人北京味儿,又有自己的风格,成为白语文运用的典范。本文通过由竹中伸,立间祥介,中山高志翻译的《骆驼祥子》的三个译本的对比对照,比较,分析,研究其中对北京方言的把握进而探讨中国文学的日译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致森 《兰台世界》2015,(7):151-152
科技落后因而现代化交通工具不发达、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工农业衰败提供了丰富的车夫来源以及适合当时国内某些城市街道窄的特点等诸多因素促使人力车在中国出现。  相似文献   

8.
“要坐车吗?”麦健珠摄在德国慕尼黑,有一种别具特色的人力车:车身干净锃亮,车顶插着鲜花,车夫身穿黄衣,格外引人注目,这无疑是慕尼黑的一个景观。(1999年8月19日摄于幕尼黑市中心广场)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北京的交通工具,是以骡马车和人力车为主的.那时的人力车,大街小巷,集市庙会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0.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老舍先生描写了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塑造了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