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博客社区内的非正式交流:基于网络链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客是互联网上一种新型的计算机中介交流系统.随着越来愈多的科技用户使用博客进行在线交流,博客社区逐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科学交流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和中国最大的IT博客社区内的链接数据,我们对博客交流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探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博客交流网络是一个小世界,幂律现象十分明显;博客网络内存在核心博客和普通博客之分,两者共同组成了各种星状拓扑结构的子群.本文的发现对于创新科学交流体系和设计新一代科学交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交流主体、交流客体和交流方式的视角出发,以科学网博客为例对学术博客交流特征进行综合考察与实证分析,运用统计、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学术博客交流在作者学术身份、学科差异、累积优势分布等方面与正式文献交流类似,并呈现跨学科交流突出、交互方式相关以及情境性、协作性等特征;突破了人们对学术博客交流是正式文献交流重要补充的单向认识,认为正式文献交流对学术博客交流亦具有补充和促进作用;提出可利用博客作者权威度、博客评论影响指数、博客传播扩散指数、博客被引用指数等指标对学术博客交流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图1。表9。参考文献45。  相似文献   

3.
学术博客与传统学术交流模式的差异探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文章从传统学术交流模式与学术博客的发展概况入手,分析了二者在交流方式、交流理念、交流内容、交流周期、交流效率等方面的差异,认为传统学术交流模式与学术博客交流模式各具优势,同时也各有不足,在学术交流中,二者应互补共存、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微内容的相关概念、分类和特点,结合微内容的开发与应用,通过例证分析了微内容对图书情报学术信息交流的影响。微内容不仅对传统的图书情报信息交流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而且以分享网站、Wiki、贴吧、博客等形式促进了图书情报学术信息的网络交流。  相似文献   

5.
学术博客日益引起学界的重视.作为重要特性的链接促使学术博客成为知识交流与共享的便捷平台.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学术博客中链接的类型;进一步,通过调查35个不同学科的学术博客,分析链接所指向的页面性质和被链接文本的特性,将学术博客中的链接类型进行细化;在此基础上,探究各链接在学术博客中所起的作用.结果显示,学术博客存在丰富的、不同类型的链接,且引用链接所占比重最大;这些链接主要发挥学术性功能和社交性功能,所起的作用主要有提供相关信息,进行内容组织与管理,建立学术身份与提高可信度,形成社区与保持关系,以及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高速普及,博客迅速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从博客h指数出发,探讨博客阅读次数h指数与评论次数h指数的相关性,博客阅读次数h指数及评论次数h指数与博主学术论文h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博客可采用博客h指数结合博客点击数的方法进行博客的排名;可运用博客h指数结合科学家h指数用于科学家个人学术成就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学术博客交流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分析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学术博客交流网络作为研究对象,以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博客为例,从交流和沟通的角度寻找并勾画出学者之间交流网络的结构,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核心-边缘分析方法界定虚拟群落、描述群落结构、分析此群落中成员彼此关系,最后通过可视化的方法对群落结构进行展示和分析并对结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于博客学术交流网络的特点和结构进行把握的同时改善交流网络的结构,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科研信息沟通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学术期刊有必要建设交互式博客。利用博客独到的交流特点和优势,实现编者、读者、作者之间真正的互动,使审稿用稿等程序进一步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这对于改进办刊质量、扩大学术期刊影响力、塑造学术期刊良好形象、提高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在交互式博客的内容建设上,可围绕互动交流、互相提高的目的来发布信息和话题。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学术对传统学术信息交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学术交流相比,网络学术独具优势.它丰富了学术信息交流的内容和形式,拓展了学术信息交流的空间,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大众化进程,对学术思想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0.
知识博客与知识管理的差异探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文章从知识管理与博客的发展历史着手,从管理方式、管理理念、所提供的知识内容、所适合的管理范式、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两者的差异,并提出知识博客在图书馆联盟中的重要应用。认为知识管理与知识博客虽然各具优势,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仍有许多有待改进和提高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田峰  尹玉吉 《编辑学报》2013,25(3):211-213
学术期刊是综合还是专业,是随学科发展规律而变化的;因为科学是本,期刊是末。从世界学术期刊发展史看,综合性最先出现且不乏优秀者。所谓的专业学术期刊,本质上也是综合性的。综合性不代表落后,事实恰恰相反。科学作为内容必须为王,期刊作为形式必须服从科学内容,不能在综合性还是专业性上过多纠缠。  相似文献   

12.
科技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媒体化转型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途径有2种:原生数字期刊和传统期刊的数字化媒体化转型。我们认为后者更能发挥传统期刊内容的优势,将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主力军。分析了学术期刊数字化媒体化转型的特征和必然性,并以中国知网数字出版为例,介绍优先数字出版、独家出版等数字化、媒体化转型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学术会议与期刊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明睿 《编辑学报》2016,28(1):18-20
从增强型学术期刊出版的概念、判断标准和特点3个层面对增强型学术期刊出版模式进行分析,以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期刊在履行学术交流这一重要责任方面存在着较大不足。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探索一种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提高传播效率的学术交流方式。《沉积学报》近年来通过新媒体社交平台,召开多期在线学术研讨会,不仅带动了期刊学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加推动了期刊学术品牌的建设。在线学术研讨会是一种以期刊为主导的新型知识服务产品模式,也是一种科技期刊的增值服务内容,对推动学科建设、提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线学术研讨会作为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学术交流的新方式,其传播效果、选题内容、模式规范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背景下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数字出版成为出版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也使学术期刊的生存发展受到冲击.数字化背景下,学术期刊应认真思考自身发展优势,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学术期刊的融合发展不失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具体探讨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的几种模式,旨在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夏登武 《编辑学报》2014,26(2):114-116
基于知识转移视角,从发挥传统内容优势,借力数字化,重构期刊知识内容体系,增强知识转移目的性;通过网络平台扩展期刊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促进知识过程与知识结果的互动与转移;搭乘大众媒介,延展期刊科学传播功能,增强知识转移的广度等维度分析媒介融合环境中提升科技学术期刊传播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办好学术会议促进期刊发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介绍利用学术期刊的品牌资源举办行业学术会议的优势:办好行业学术会议,扩大了期刊的知名度,强化了期刊的作者队伍建设,组织了优秀的稿件,完善了审稿专家数据库,调动了编辑和编委的竞争意识并增强了竞争能力,从而提升了学术期刊的无形资产价值.指出了办好学术会议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丁筠 《编辑学报》2018,30(1):17-20
充足、优质的稿源是学术期刊发展的根本,能够使学术期刊的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期刊的作者是期刊稿件的提供者.期刊作者群的规模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期刊的稿源数量和质量.本文以《仿生工程学报》创刊以来在不断扩大作者群规模、提升作者群质量方面的实践心得为基础,讨论编辑部通过优质的服务、缩短审稿周期、加大作者学术成果的传播力度等工作来提高作者的满意度,从而吸引作者来稿.此外,还介绍了利用Web of Science、Scopus等大型网络数据库方便快捷地查找高学术影响力的潜在作者并对其进行邀稿的方法,以期有效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王丽  詹洪春 《编辑学报》2013,25(2):112-114
在多媒体发展迅速和国内外学术期刊稿源竞争加剧的情势下,重视和发挥学术期刊的新闻属性,强化新闻报道是提升杂志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学术期刊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是我国学术期刊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有利于增强学术期刊的可读性。文章探讨强化学术期刊新闻报道和科普作用的必要性及措施,以期为学术期刊界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应审时度势做好高校学报定位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儒祥 《编辑学报》2009,21(6):539-541
高校学报的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高校学报客观存在的发行量小、影响力低等缺陷;因此,高校学报前景不容乐观,其职能受到否定."大多数中国大学的学报都是学术垃圾的生产地"是不负责的言论,无科学依据.高校学报整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质量上有了一定的提高,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对高校学报发展的不自信,应归咎于没有做好学报客观定位.高校学报要想科学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学报的差异性,从而进行自身定位,只有这样才能量体裁衣,调动团队主观能动性向切实可行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