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送别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唐代送别诗与其他题材的诗歌一样,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面貌,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本文就唐代送别诗的艺术特色作些粗浅的剖析,由此揭示唐朝的社会情况,反映唐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总结他们在创作上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送别诗是古代诗歌中极其重要的一类题材,通过研究送别诗中涉及的典故及文化意象,可以为唐代的历史文化变迁提供考证。[方法/过程]以《全唐诗》中的送别诗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重组的视角,运用数字人文工具,通过对送别诗中出现的典故及文化意象进行统计分类,结合语义对送别诗想要表达的情感展开研究。[结果/结论 ]梳理送别诗文本中包含的典故及文化意象,直观地展现《全唐诗》送别诗中典故、文化意象等要素,有利于后续对《全唐诗》中的其他知识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及可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结合《全唐诗》送别诗的文本特点,抽取送别动因、时间、目的地三类知识单元并进行知识重组,同时对《全唐诗》送别诗时空结构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分析,研究结论与历史、文学领域研究相互印证,有助于相关学者发现新的研究线索同时为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使用计量统计方法与GIS工具,对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分析,且对《全唐诗》送别诗时空结构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送别目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从北方向南方移动,与唐代历史、文化变迁相印证,为历史、文学领域研究《全唐诗》送别诗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书将立足点放在诗传上,而不仅仅是诗歌本身。读者可以读到用诗歌般语言呈现的诗人小传,小传的字里行间又解析了诗人在不同时段所创作的代表性诗歌,一方面使读者对诗歌的鉴赏有了一个更全面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通过诗人的所思所想展现了唐代的文化与历史发展。两册书共收录十篇诗人诗传,从盛唐的李白,安史之乱期间的杜甫、岑参、王维等,到中唐的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再至晚唐的杜牧、李商隐,勾勒出了一条唐代诗坛乃至大唐历史的发展主线。  相似文献   

5.
崔晓红 《大观周刊》2012,(48):252-252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不仅作家作品众多,风格多样,流派纷呈.而且诗体齐备,题材丰富,诗歌艺术也日臻完善,达到了后代无法企及的高度。在诸多的唐诗作品中,借写景来传情达意的抒情诗较多.这是由于诗歌的抒情性决定的。也有一些诗或片段.是通过选取生活场景、细节或动作等表现生活,抒发感情,这类诗有一定的情节场景.人物形象也较生动鲜明,但并不主要是为了叙事或刻画人物.这就形成了唐代叙事诗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唐诗与书法     
唐诗与书法是唐代艺苑中的两枝奇葩。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足以彪炳千秋,而且在人类文化史上,也会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从诗的角度说来,鲁迅就曾说过好诗几乎为唐人作尽的话;闻一多在论及唐代诗歌成就之大时,也曾有过“与其说唐诗,毋宁说是诗唐”的宏论,在他看来,唐朝那个时代是属于诗的。从书法角度看,历来晋唐并称,意思是说,唐代的书法成就是在继晋代王右军父子为首形成的高峰之后的第二高峰。且不说  相似文献   

7.
闺怨诗是我国诗歌中的古老题材,经历了漫长的传播发展过程.唐代闺怨诗的传播发展在各个阶段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一是沿袭南朝诗风;二是题材丰富,拓宽诗歌表现空间;三是情感更为深沉,注重对现实的描写;四是具有绵密软媚与基调悲凉两种风格.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将唐人送别诗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来加以考察分析,从抒情的境界、抒情的立足点、抒情的对象三个方面,阐述唐人送别诗抒情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9.
唐代登高诗以感叹人生、忧时伤事为主要内容,感慨、感喟、感怀、感伤为情感基调。唐代文人普遍具有社会关怀、民生关怀,他们的诗作体现出古典诗歌的悲怆美、意境美、音律美,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寒山诗为唐代诗僧寒山子所作,其诗文具有独特的风格,语言上以当时通俗的白话写成,内容上佛教思想颇为浓厚,在唐代诗坛占一席之地。一般而言,现传的寒山诗,不仅有寒山诗,也包括丰干诗、拾得诗的内容。《寒山诗》许多版本流传至今,形成了国家图书馆藏宋刊本、国清寺本、朝鲜本的三大系统。本文拟讨论其中的朝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至唐代发展到了顶峰,有关学者在考察诗歌在唐代繁荣的原因时,往往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入手,而较少从传播学的视角加以剖析,本文试图用传播学的多重视角剖析这一文化现象背后隐含的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05,(8):45-45
唐代的张打油善为诗,所用皆俚语俗话,诙谐易懂,暗含讥嘲。他之所以能闯出牌子,以至后人竟将这类诗歌冠以他的大名称为“打油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邓雅妮 《大观周刊》2012,(36):68-68
侠文化代表了民族文化的一支,侠所体现的遵守信诺、重义轻生等都代表了美好的民族性格。历史的步伐进入唐代,尤其是出现了一代“诗侠”李白,侠文化、侠文学的发展达到了高度繁荣,通过分析李白的诗歌,我们充分的体会一下“侠”文化在诗歌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宿郑州》一诗创作于被贬济州途中。本文结合唐代科举的社会背景、王维早年的思想状况及诗本文,得出诗中所包含的多层次情感这一结论,并围绕这一点对以最整首诗进行鉴赏、评析。  相似文献   

15.
唐代以前诗歌除《诗经》、《楚辞》、《文选》、《玉台新咏》等总集以及极少几部别集保存一部分外,绝大部分已经散佚了。有些作家的诗,散见于《艺文类聚》、《初学记》等类书中,往往已经删节,并非全文;至于像《北堂书钞》等类书以及李善《文选》注之类的书,所引佚文更是只言片语。大规模系统地辑校先唐诗歌,这项工作始于明代。冯惟讷《古诗纪》为其中翘楚。该书“上薄古初,下迄六代,有韵之作,无不兼收”(《四库提要》),为后来整理唐代以前诗歌奠定了基础。但草创殊难,真伪错杂其间,牴牾舛漏之处,确实不少,故清初冯舒著《诗纪匡谬》用以拾遗补阙。晚清杨守敬又  相似文献   

16.
为何叫“打油诗”?据宋代钱易《南部新书》载,唐代有个叫张打油的人作《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于是后人把这种通俗浅露、有时暗含讥嘲的诗歌称作“打油诗”。有的作者自谦,把自己的诗也称为“打  相似文献   

17.
“试帖”在唐代或指明经科考之法,或指进士诗赋试卷。宋代以后,特别是到清朝,通常把科举考试中进士所试律诗称作“试帖”、“试律”或“试帖诗”,而唐代的应试诗便相应被称为“唐人试帖”或“唐人试律”。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其应试律诗也被后世奉为试帖之典范,是故清初复议试诗以后,选编评点唐人试帖渐成风气。今就所见,对这些清人选评笺注唐人试帖刻本略作论说,以期引起世人的重视。 一、刊刻背景 现存清人选评唐试帖刻本可略分为四类:一类是康熙刻本。有毛奇龄《唐人试帖》(康熙四十年刻本)、陈汗《唐省试诗》(康…  相似文献   

18.
崔红 《兰台世界》2012,(21):68-69
题壁诗是一种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也是古代女子生命完型的一种形式。于是将唐代女子题壁诗汇集在一起进行研究,就可以看出一千多年前唐代社会的侧影,更可以看出留存于题壁诗中的唐代女子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知识与趣味     
唐诗是如何“发表的” 唐代那么多诗人的浩瀚诗篇,当时是如何“发表”的呢? 墙壁题诗:驿馆、驿亭、寺观等公众场合的墙壁和柱头,是唐代诗人习惯的诗歌“发表园地”。从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题诗》中:“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里可见一斑。 即席赋咏:卢纶、韩翃、钱起等“大历十才子”,经常奔走于豪门权贵王公贵戚的宴席赋咏,朗诵自己的应制唱和之作,因此而声名大振。  相似文献   

20.
唐代的张打油善为诗,所用皆俚语俗话,诙谐易懂,暗含讥嘲。他之所以能闯出牌子,以至后人竟将这类诗歌冠以他的大名称为“打油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一年冬天,有位大官去祭祀宗祠,进殿便见墙壁上写了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此官大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