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仁 《编辑学报》2006,18(5):372-372
问在科技书刊中常见这样的说法:“氧分子数为L,L是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字”。这些说法正确吗?答不正确。错误在于混淆了量值和数值的概念,把物理量阿伏加德罗常数说成数了。GB 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规则》的附录A《物理量名称中所用术语的规则》指出:“一物理量如果在任何情况下均有同一量值,则称为普适常量或普适常数。除非有专用名称,否则,此名称均含有常量或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这样一个物理量,其量符号为L或NA,定义为分子数N除以物质的量n,即L=N/n,SI主单位为mol-1,其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规则的识别未登录化学物质名词的方法.通过对大量的化学物质名称进行观察后,发现化学领域中的物质命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本文通过化学物质命名的常用词及规律进行总结,将化学特定词分为3类:化学介词、化学词头和化学符号,制定六项规则,提出了对化学物质名称基于规则的识别方法.在系统实现方面,应用正则表达式将规则结合模板表示出来,从文本信息中提取特定的化学物质专用特征词,同时进行了可行性实验,经过对比,验证了规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把"摩擦系数"改为"摩擦因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欣 《编辑学报》2003,15(1):16-16
问:当编辑将来稿中的“摩擦系数”按国家标准改为“摩擦因数”后,作者几乎都不理解,看校样时又改了回去。我们怎样正确地向作者做解释呢?答:在以往的科技文献(包括教科书)里,关于量名称中的系数、因数或因子的使用是比较混乱的,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4.
豪远 《编辑学报》2004,16(2):147-147
在科技书刊中,“含量”被当作量名称使用的情形频频可见,但细加推敲,却是问题多多。含量,不是物理量,其含义也很不确切。例如:在商品包装上,含量常指物质的质量或体积;在科技书刊中,含量包括了定量描述混合物组成的各种量,如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摩尔分数等。不管什么量,都称之为含量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科技编辑对“含量”应分清情况,区别处理:1)在定性地描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多少时,可以用含量。例如:“这种食品的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2 )当含量用于定量描述时,应根据其具体所指,改为标准化的量名称。例如:“CO2 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任何工作都是有规律的,经济工作、经济发展、经济情况等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应该说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广播电视宣传工作者要真正认识和找到规律也并非仅仅举手之劳,而要花精力认真地、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分析研究。这样,才能使经济宣传达到“游刃有余”的境地。否则,经济宣传就只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或是被来稿牵着鼻子转,宣传报道就不能讲到点子上,有的还可能作违反规律、不符合科学的宣传。  相似文献   

6.
研究“带响的报道”,习惯总是先说说它包括哪些体裁及各自特点。在这方面,有些同志看法不一致,又缺少权威定论,只好各说各的理。我想,如果给“带响的报道”取个较科学的名称,应该把它叫作“录音报道”。所谓“带响的报道”中的“响”字,就是“音响”的简化,这个“音响”也有特定含义,即“新闻事件实况音响和新闻人物谈话的录音”。  相似文献   

7.
办杂志在台湾向来被称为“烧钱的行业”,除非是大集团旗下的刊物,有雄厚财力、广大读者和丰厚的广告收入,否则大多只能惨淡经营.但是今年4月起,台湾接连有多本“小”杂志创刊,他们不砸大钱、不强调大众与多元;他们追求个性化的分众市场,不谈国家大事而聊生活小事;他们说,这是一场“小杂志的逆袭”.  相似文献   

8.
任何事情都有规律可循。向报刊电台投稿也是一样,要想提高用稿率,也要寻规律,找窍门。否则,终年辛辛苦苦笔耕不輟,收效却微乎其微。笔者所说的窍门,并非人们常说的给编辑送礼,托亲戚熟人朋友拉关系走后门之类,而是要用心钻研“投稿学”。笔者过去因对此缺乏研究,上稿率极低,后来我在新闻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思索,悟出了一些投稿的道理,并付诸实践,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新闻的作者应吃透“两头”,要头脑敏锐,要时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具备新闻敏感,要下深水捉大鱼,要入虎穴擒虎子,要  相似文献   

9.
对特定的事物冠以特定的名称,并作出尽可能准确的界定,是科学研究义不容辞的任务。多少年来,许多学术争论是围绕着名称和定义进行的。对同一件事物加之以不同的称谓,很可能代表着不同的学术观念。因之,古人所说的“名正言顺”确有深刻的道理。“正名”,倒不仅仅是为了“师出有名”,而是为了“言顺”——即能正确地诠释或准确地阐述某一特定事物的基本属性,并由此正确地指导实践。所以,许多时候科学研究“抠抠名词”是非常必要的。近年  相似文献   

10.
不应重蹈的误区:“教辅”演变成“考辅”郭可慈适当地出版一些教学辅导类的图书,例如工具书,教学参考书、课外读物等,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有裨益的,本无可厚非。但现在如果你走进书店的文化教育类图书专柜,就会发现有不少教学辅导类图书已变了味儿──“教辅”正在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