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董超 《新闻传播》2009,(7):82-82
近年来随着媒介竞争的加剧和栏目数量的激增,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人文符号”出现在电视受众面前。怎样正确认知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培养健康有内涵的主持人角色.成为业界同行长时间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的实践和思考,拟从塑造主持人公益形象的作用、如何塑造主持人公益形象以及主持人公益形象的维护三个方面谈谈对主持人公益形象塑造的粗浅看法,以求教诸位方家。  相似文献   

2.
张红梅 《今传媒》2011,19(3):121-122
播音员主持人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基层播音员主持人同时也是当地媒体的形象代言人,他们的形象如何,能不能被观众接受,不仅影响他们的声誉,最重要的是,将直接体现当地媒体在观众中的地位和形象。所以,基层播音员主持人,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要有意识的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包装,在受众面前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李艳  王燕侠 《新闻前哨》2009,(12):69-70
传统的电视传播模式中,传者将信息传至受众,传播过程就结束了,受众与媒体之间不可能交流,传者与受者是单向的传播关系。这种模式使“传”“受”双方明显处于主动与被动的不平等地位.受众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传者也不能及时得到信息反馈。随着传播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受众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相反.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4.
国家领导人是国家形象和声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代言人.本文通过对白宫网的研究,试图分析美国政府如何利用新媒体塑造“总统”这个国家形象符号,又通过什么方式来传递符号意义、表达国家形象?研究认为白宫网对奥巴马形象的塑造是一个从“表现个人化”到“去除个人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统作为国家形象的符号意义得以表达.本文还将领导人形象塑造放在媒介化政治的环境中进行分析,认为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受众被重新赋权,新闻和娱乐的边界日渐模糊,这对政府通过媒体传播政治信息提出了挑战.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包括为新型受众构建参与表达和分享信息的复合型平台,提供强调领导人履行政治义务的信息和施政方针对国家实力提升产生实际效果的信息,而非个人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电视节目主持人所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工作。一方面,他们是自身所属的电视台形象的体现,同时,由于电视台在我国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因此主持人有时也就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堪称大众传播媒体中的强势媒体。相对报刊而言,广播电视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对受众不设识文断字的“门槛儿”.尤其那纸媒体无法超越的动态的声像符号系统所特有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更使广播电视在受众的媒体选择中独占鳌头。在广播电视传播的声像系统中,播音员.主持人是以媒介传播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直接面向受众通过有声语言(电视中辅以形象)进行传播,他们的语言质量必然直接关系到信息传播.咨询服务.娱乐欣赏.知识教育等广播电视功能的传播效果。同时,无论在严肃的新闻节目里.还是在轻松的娱乐节目中.也不管俗称“编辑部代言人”的播音员.抑或个性化鲜明包括有些另类的主持人.他们在节目中的言语.都仰仗中国广播电视媒体的性质及广电事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威望.而具有特殊意义的权威性.示范性、普适性,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不胫而走.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涉及舆论导向、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民众的语言水准。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汪红 《新闻爱好者》2007,(10):62-62
播音员和主持人作为媒介与受众最直接联系起来的中介,他们既可以发挥人际传播的情感及心理优势。又能借助大众媒介广泛地收集信息,迅速增值和快捷扩散的长处,使自己成为信息告知的第一人。在中国的电视屏幕上,信息告知的媒体角色长期以来都是以播音员和主持人来担纲,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是媒体立场、风格和态度的体现者、代表者。但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端庄的外部形象、甜美圆润的声音形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观众与冷冰冰的电视屏幕漠然相对的状况。因此,对于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只有在大众传媒中融人人文关怀意识,其形象和节目才能被受众认可和接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媒体对法官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往往与法院的宣传背道而驰,法院建构的是“司法公正”“廉洁为民”的法官形象,媒体则更多地关注法官的负面新闻,如“法官庭审睡觉”“法官醉酒开庭”“精神病法官出具无罪判决”等。不可否认的是,法官队伍里确实存在个别法官违法违纪的现象,但部分媒体热衷于对法官进行负面报道,通过其强大的舆论引导力影响受众对法官形象的认知,导致了法官形象难以受到大众认可。因此,从媒体信息传播的角度分析法官形象的构成以及挖掘法官形象不佳的原因对于重塑法官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媒介生态视野中受众意识偏离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不管是媒体的运行还是传播学的理论研究,重心都已经由原来的传者中心论向受者中心论转移。受众是大众传播活动中唯一也是终极的目的,是传播产品的消费者、传播符号的“译码者”,同时还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国际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面对海外新媒体语境中“传统中国”的形象日渐深入人心,西方媒体对于现代中国形象的“解构”,海外受众对于“全球化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期待,中国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有必要从传统议程设置向网络议程设置转型,依据海外受众的特点以有效的叙事策略提高传播效能,充分利用短视频特质形成整合营销传播之势,在危机公关的积极干预下化解负面舆情,促使海外认知中“可爱”的古老中国,向“传统、现代、全球”多维度认知下的“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转化。  相似文献   

11.
张文倩 《青年记者》2016,(30):34-35
“娱乐产品”作为国家形象营销的新载体 互联网时代,受众接收信息的主动性增强,传者应采取以认知主体为中心的服务式传播和对话式传播,由“传者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从“宣传”到“营销”,正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阅听模式和传受关系对传播者提出的要求. 就国家形象的传播而言,从“宣传”到“营销”实质是将传播行为从政府体系向市场体系转移.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国家形象的传播是将国家形象作为一种特殊信息进行输出,对于受众来说是一次以时间、情感和意识为货币的信息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2.
播音、主持是广播电视传播的关键一环,任何节目,从采访、编辑、制作到播出,最终体现者是节目主持人或播音员。作为新闻工作者,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体形象,还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因此,新闻节目主持人时时刻刻都要完善自己的素质,塑造自己的形象,提高节目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正>电视节目主持人置身电视传播媒体的特定节目之中,是媒体与受众的“中介”,受众通过媒介获得所需信息。电视传播的流程是发生在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事情,媒体通过主持人面对受众;受众则从主持人的形象感知媒体的存在。可见, 主持人不再是自我,而成为了一个形象。所以不难发现在电视节目主持人身上体现着两种意志,一是媒体的意志,一是受众的意志。一般来说,媒体意志是硬指标,是主持人必须服从的;受众的意志虽显得是软指标,但它可以影响收视率,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节目的命运。我国电视传媒正处于激烈的竞争的市场化进程中,受众越来越显示出其约束力。受众对主持人的认知度和主持人对商业广告的吸附能  相似文献   

14.
刘琼 《今传媒》2013,(11):11-13
随着社会媒介产业的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女性形象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媒体的快速传播,电视行业竞争激烈,电视媒体逐步由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以传播者为中心过渡到以受众为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以我国内地女性电视节目主持人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在现代媒体中的出现变得越来越丰富和活跃。在传播过程中,作为新时代优秀职业女性的一部分,她们既是“传播主体”,又是“被审美对象”,如何得到受众的认可和接受,又如何保持自身恒定发展,本文引用“势能”的概念,试图解析女性电视节目主持人“势能”内涵,肯定了女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主持中所占的份额,以及女性在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中的优势发挥。从女性魅力的形象展现以及展示风格特色来分析女性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的优势,来传递女性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传播首先依靠其施政行为,但随着媒体时代的来临,通过媒体来塑造和传播政府形象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当今社会,政府形象的媒体传播已不可能是单向和随心所欲的传播,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将传播者——受众,以及受众反馈——传播者的双向过程结合起来,才构成一次完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贾进军 《视听界》2013,(2):108-110
广播电视主持人既是电台、电视台的“脸面”和代言人,也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广播电视主持人的素质形象、播音表现、言行举止,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传达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大众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蓉 《传媒》2015,(4):79-80
媒体是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工具.在媒体中塑造“中国形象”的主体呈现二元结构,在国内媒体之外,又有作为“他者”的国外媒体.以“他者”的视域进行反观,在实证的基础上了解“他者”视域中的自我,进而解读其生成的原委,将有助于丰富“中国形象”的内部结构,强化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针对性和目标性,避免主观臆断或误读误判,为“中国形象”的塑造争取更为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8.
周锋 《声屏世界》2006,(7):46-46
作为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方面,电视节目主持人所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工作。他们是自身所属的电视台形象的体现,他们的形象将影响到电视台的兴衰和荣辱。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是指他的“公众形象”,也就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广大受众心目中的印象和位置,是受众对他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的总体评价。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的本质特征突出地体现在三个方面,这些特点也相应地规范了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的设计。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相结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美是一种视觉和心灵的感受,它犹如无声的交际语言,向他人展示着一个完整的自我。因此,他的美只能是…  相似文献   

19.
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一档节目的符号,其形象代表了节目的类型和风格,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由于形象性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因此,主持人在使自己的形象贴合节目类型的同时,还要使自己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随着电视栏目、频道间的竞争加剧,构建主持人的品牌效应已成为吸引受众的法宝,而主持人品牌的形象构建则是品牌效应形成的核心。笔者在文中探讨了如何塑造受众认同的主持人形象。  相似文献   

20.
申林  史文思 《传媒》2020,(10):49-52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时政新闻与融媒体环境相适应呈现出新变化。时政新闻主持人如何在融媒体环境下塑造适宜的媒体形象,是亟待研究的问题。随着时政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主持人的作用更加凸显,消弭与受众间的距离感,不断加强互动是主持人塑造亲近感形象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央视主持人康辉的Vlog为例,探究时政新闻主持人如何改变播报方式,拓展报道范围,打造IP化和“超链接”化的媒介形象,使其更加人格化、多元化、立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