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宥蝮蛇文》在今本《柳宗元集》中属于卷第十八"骚"类文,古今学人都是将此文与其它写"恶禽臭物"的一组文章共同视为继承楚骚传统的文学作品。而笔者发现其中的思想底蕴并非楚骚所能完全解释,因为其中含有佛教的平等思想和慈悲观念。刘禹锡《救沈志》一文,乃是针对《宥蝮蛇文》而发,二文在佛教的慈悲观念与善恶问题的处理方式上有很大差异。这也足以印证《宥蝮蛇文》的思想内涵。二人思想之所以有如此不同,与柳宗元的"援释入儒"和刘禹锡"援儒入释"的思想方法有直接关系;而慈悲问题,在宋代朱熹那里得到系统讨论和思想上的澄清。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今山西省永济市人,生于773年,卒于819年,享年46岁,是中唐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在儒家思想和佛教的共同浸润下,柳宗元提出了"统合儒释"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3.
亓元 《兰台世界》2014,(4):24-25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今山西省永济市人,生于773年,卒于819年,享年46岁,是中唐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在儒家思想和佛教的共同浸润下,柳宗元提出了“统合儒释”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4.
佛教艺术既是佛教的一种形态,又是艺术的一种形态,更确切地说属于两者间的交叉样式。因此,佛教艺术历来是佛教界研究的一个领域,同时又被艺术界专辟区域予以研究,这些研究都为人们理解佛教艺术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杨雯 《大观周刊》2012,(49):18-19
云南大理白族地区盛行本主崇拜,每村每社都有各自的本主庙。本主神多种多样,有祖先、英雄、石头神、树神等等。甚至融入了许多佛教神袄,白族人民出于自身的理解和需要将之改造成了本主崇拜的一部分;同时,正统的佛教本身在大理地区也很兴旺。佛教与本主崇拜融合并互补,成为白族人民的主要信仰。本文将主要考察云南大理地区白族本主崇拜和佛教的融合情况,并分析其融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敦煌文献有大量人为修补的例子,被修补文献中有相当数量的是佛典之外的俗世文献,特别是与学校教育有关的书籍读本。古人对这些俗文献的修补痕迹表明:第一,古人的修复工作非常精细并且有一定原则,如修补用纸片的来源、纸片有字一面的朝向等;第二,除僧侣对佛典进行修补之外,还有其它修复者参加了对俗文献的修复;第三,当时学校教育特别是寺学兴旺发达,需要大量的佛教与俗世文献作为教材;第四,因物质资料和人力的缺乏,产出新写本作为教材的代价比较昂贵,古人使用了"修补"的方式对残损教材进行修复并再次利用。  相似文献   

7.
即使如田立克(Paul Tillich)所说,宗教是人的"终极关切",是人仰望星空、探察彼岸的方式,信仰者的双脚毕竟还站在现实里,并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此来理解信仰,选择修行实践,所谓"此时此地此人"(梁漱溟语).佛教一般给人两个印象,一是讲究圆融、方便,没什么原则和是非,一是慈悲为怀,决不杀生害命.然而以佛教阐扬空性、力破执著的教理观之,并非完全如此.仅就抗日战争时期僧众的表现,也可看出佛教"契理契机"的务实精神.学愚教授的《佛教、暴力与民族主义》一书,考据详尽,取证精严,是这一精神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创作比较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同时在很多颇具社会影响力的影片中融入了丰富的佛教元素.本文将这种佛教元素分为显性存在和隐性存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而探讨影片借助这些佛教元素在价值伦理上表现出来的共同点.希望能为当下中国电影的文化格局、价值建构,特别是与好莱坞电影的话语争夺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佛教是外来的,有文献说中国的佛教经历了两汉魏晋的初兴时期、南北朝的发展时期、隋唐的鼎盛时期、宋元明清的初趋衰落时期、清末民初的转变时期等5个时期.①其中,魏晋南北朝是佛教"本土化"的大发展时期.之所以有大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精神上的:在战火连天、生灵涂炭的日子里,佛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教义别具吸引力;也有物质上的:在官方的扶植下,寺院享受种种特权,拥有大量田地和劳力.  相似文献   

10.
信仰的钟摆     
对于印度佛教的衰亡,众说纷纭,然而论者甚少从佛教教义上去思考。在我看来,恰恰是其教义本身蕴涵着衰亡的危机。释迦牟尼佛以"空"立教,否定诸"有",然而随时代迁流,却又回归到"有",走的是一个"有→空→有"的过程,就像钟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