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司法与传媒关系的现状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在2009年10月13日的<人民法院报>上撰文指出,当前在新闻监督司法领域存在五大问题:有些司法机关和司法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对传媒监督有一种抵触情绪,司法程序不规范、不合法妨碍了传媒监督作用的发挥;传媒监督不全面导致社会产生质疑;有些传媒监督不客观,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传媒监督忽视了司法的特性和规律,监督越位现象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2.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09,(23):52-53
司法与传媒关系的现状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在2009年10月13日的《人民法院报》上撰文指出,当前在新闻监督司法领域存在五大问题:有些司法机关和司法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对传媒监督有一种抵触情绪;司法程序不规范、不合法妨碍了传媒监督作用的发挥;传媒监督不全面导致社会产生质疑;有些传媒监督不客观,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传媒监督忽视了司法的特性和规律,监督越位现象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体环境下,民意表达仿佛潜藏在地下的熔岩,遇到脆弱的地缝便会喷发.民意表达的途径也因为借助更丰富的媒介形态而显得自由、活跃.然而喧闹的传媒也更容易传播杂乱无序的信息,错误引导舆论进而使其与敏感领域即司法,发生更复杂激烈的冲突.本文将尝试着分析两者之间已经及正在发生的矛盾,并探寻一些协调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吕玉茹 《大观周刊》2013,(11):33-33
近年来我国司法机关致力于能动司法和司法民主化改革,倡导并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与形象,积极促进司法与民意的沟通,由此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司法审判中民意沟通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下的传媒与司法打破了二元对立关系。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等多种现实因素将其关系解构。必须从更加宏观的层面,将传媒、司法置于新媒体时代的公共领域乃至整个正在形成的公民社会中考量。建构传媒与司法之间良性的多维关系,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客观看待二者冲突,形成保持合理张力;宽容意见表达;正视公共领域在社会中的作用;司法实践中客观考量民意诉求;以新闻立法保障信息传播的平等与自由;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营造宏观现实环境。  相似文献   

6.
英、美同属西方民主国家,其传媒均发挥着"看门狗"的功能,但美国传媒的舆论调控所具有的"不唯权意"、"不唯民意"和"不唯专家"三特点,使其通过政治议程设置已介入到政治决策过程中;相形之下,英传媒则显现了顺从政府的特点,传媒地位远未有美国的同行之高.表面上看,英美新闻自由度不同,限制方式侧重点不同;实质上,还在于两国民主的理念和实践差距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黄静案为切入口,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传媒与司法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被部分学者和媒体所热论的"媒体审判"在法律和事实层面并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执意坚持媒体报道影响司法审判的公正,会给本来"呼吸空间"就严重不足的媒体报道带来"寒蝉效应",不利于媒体正常监督功能的发挥,既损害媒体报道自由,从长远看也会损害司法公正.因此,应当在重新厘清传媒与司法关系基础上,给媒体以更大报道空间.  相似文献   

8.
我国素有“法本原情”的文化传统,中国司法活动对民意、舆论保持着一种遵从与迎合姿态,这使得舆论监督司法获得了充足的合法性.在此前提下,传媒基于与社会公众的信托关系,必然在相当程度上对舆论监督司法的行为给予支援,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同时,传媒应努力克服舆论情感因素有余、理性成分不足的弱点,自觉对不合理的舆论采取离逸态度,避免这些舆论经过传媒的传播而扩散,干预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环境下,民意表达仿佛潜藏在地下的熔岩,遇到脆弱的地缝便会喷发。民意表达的途径也因为借助更丰富的媒介形态而显得自由、活跃。然而喧闹的传媒也更容易传播杂乱无序的信息,错误引导舆论进而使其与敏感领域即司法,发生更复杂激烈的冲突。本文将尝试着分析两者之间已经及正在发生的矛盾,并探寻一些协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民意体现的是大众普通理性,而司法裁判体现的是法律人的精英理性,近年来这二者存在着紧张的对峙关系。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通讯手段的便捷化,社会典型案例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民众表达的心情和愿望对司法裁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沈某某集资诈骗一案来探讨民意对具体的司法程序及司法裁判的影响,分析了民意能够对司法产生影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进一步阐述如何来平衡民意对司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社会,每提及公正的司法审判和传媒报道,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对矛盾体。每当两者相遇,便会出现法律问题。媒体自由报道与司法公正是民主法治社会珍视的两种价值,二者在所追求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而传媒活动与司法活动的本质特征又决定了二者具有天然的冲突性。这种冲突通常是由两种表面上相互矛盾的权利造成的。在整个世界传播法律与伦理下,皆是如此。本文将细述司法审判与传媒报道的关系,剖析两者间的冲突和契合,谋求公正审判与法庭报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2011年9月29日,李昌奎被执行死刑.一起沸沸扬扬的案件终于尘埃落定.该案背后汹涌的民意(网络舆论)是否影响了公正审判,再次引起人们深思①.连同今年密集发生的"天价过路费案""药家鑫案"等,重重拷问之下,各界都该反思:是司法"遵循"了民意还是民意"绑架"了司法?面对这个问题,传媒人与司法人经常会给出不同答案.到底怎样的感受更接近现实,我们不妨先看一项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3.
在司法与传媒的互动实践中,司法为传媒提供的司法活动信息,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司法的公开、透明,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为公众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创造了必要条件传媒适度介入司法,其强大舆论影响与司法内在公正力量的结合,有力支持了司法抵制某些权力部门或强权人物对司法审判的干预,从而促进了司法公正的实现;传媒对逐步演进的司法改革报道,回应了公众对司法改革的呼声、要求及愿望,推动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加快和深化;传媒对法院业绩的传播,树立了法院的形象和权威,弘扬了法治精神和理念.诸多公正司法裁判的范例经由传媒的报道,深刻地影响了公众的法律意识,使其相信公正和正义由司法而得以实现,从而对司法产生更多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4.
在司法与传媒的互动实践中,司法为传媒提供的司法活动信息,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司法的公开、透明,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为公众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创造了必要条件;传媒适度介入司法,其强大舆论影响与司法内在公正力量的结合,有力支持了司法抵制某些权力部门或强权人物对司法审判的干预,从而促进了司法公正的实现;传媒对逐步演进的司法改革报道,回应了公众对司法改革的呼声、要求及愿望,推动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加快和深化;传媒对法院业绩的传播,树立了法院的形象和权威,弘扬了法治精神和理念.诸多公正司法裁判的范例经由传媒的报道,深刻地影响了公众的法律意识,使其相信公正和正义由司法而得以实现,从而对司法产生更多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两的普及和发展,兴趣、理念、利益相同或相近的民众更易于透过网络结成意见表达群体,并通过搭建自己的网络平台展开内部沟通、交流和动员,进而采取现实行动,影响社会.美国密苏里清洁能源推进群体,通过电子邮件、官方网站和网络社区招募成员、发起活动、动员民众,向政界人士和国会政府等机构施加影响,并与线下行动紧密配合,传播理念,实施计划,取得成效.这一案例的启示是,政府应当宽容、引导和鼓励民意群体活动,鼓励民意群体利用互联网;民意群体应当合法、理性、积极地运用互联网集纳和表达民意,成为社会和谐进步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6.
杨艺 《东南传播》2012,(7):45-47
公众舆论对社会进步有巨大作用,其责任要求其实施对司法审判的监督。媒介作为舆论与司法的桥梁,很容易引导舆论,进而影响司法独立。"舆论审判"对司法独立有很大危害,它源于舆论与司法之间的相互矛盾,最大的冲突表现为情超越法。实际上,二者相互渗透和融合,不存在根本矛盾。笔者相信从法律制定、司法审判、媒介自律三方面入手有望解决"舆论审判"与司法独立之间的矛盾:加强司法开放,通过媒介加强法律对民意的逆向引导;以法承情,制定出完善的体现民意的《新闻法》;加强媒介自律,提升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7.
重读刘涌案:公共领域视野中的司法与传媒之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媒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司法与传媒间的冲突却日渐激烈。个中因由,并非全为传媒僭越自身角色热衷“媒介审判”所造成的后果,而是其在传统的政府喉舌之外,日益成长的“市民社会”属性所致。正是因为大众传媒越来越多地承担了表达民意的责任,在公民权利对抗国家权力之情境下,不断尽自身所能,扩大在中国社会逐渐艰难生长起来的“公共领域”,才使得它与司法之间的冲突由稀见至频繁,由平淡转激烈。  相似文献   

18.
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琴 《新闻传播》2009,(12):98-98
新闻媒体是社会民意上传的现代化工具.为国家沟通民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公众可以通过传媒围绕其自身的利益公开发出呼声,以此影响整个社会的舆论,从而使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参考各方的呼声.这是民主的一种体现,而实现这种民主的基础则是受众对媒介的依赖。  相似文献   

19.
畅通的民意表达是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获得尊重的基本保证.非正规渠道的民意表达和正规渠道相互配合,能寻求党和政府执政目标与群众意愿闻的契合点,能化解社会矛盾与问题.党和政府向民众进行灌输,居于主导地位,但随着民主意识的提高,民众的意识逐渐走向自觉,民意表达机制呈现出"双主体性".民众非正规渠道的表达是通过上访、舆论和民谣等以"无机形式"体现出来,这应当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我国素有"法本原情"的文化传统,中国司法活动对民意、舆论保持着一种遵从与迎合姿态,这使得舆论监督司法获得了充足的合法性。在此前提下,传媒基于与社会公众的信托关系,必然在相当程度上对舆论监督司法的行为给予支援,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同时,传媒应努力克服舆论情感因素有余、理性成分不足的弱点,自觉对不合理的舆论采取离逸态度,避免这些舆论经过传媒的传播而扩散,干预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