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今报业采编体系中,"编辑中心制"的实施己相当普遍,但一个业务全面而精湛的编辑的养成,需要潜下心来,好好"磨一磨",才能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编辑的"磨"性,其实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力"要求在编辑岗位上的具体实践。编辑最需"磨炼"的是新闻敏感性和大局观,"一万小时定律"依然适用;主题挖掘、集纳整合,让编辑实现"磨"界的能力提升;编辑"磨"功向采编流程前后拓延,向新旧媒体跨界发展,融合实现"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当下,在"融媒体"信息发布平台上所搭建的"中央厨房",能否制作出各类优质信息并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关键取决于"厨师"("中央厨房"编辑)的素养与技艺。既会烹饪"主菜"并善于"配菜"以及擅长调味、既能烹调出几道"拿手菜"又擅长做"快餐"、既擅长"做菜"又会"淘菜"暨"选料",是对"厨师"技艺的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3.
范以锦 《新闻前哨》2007,(10):34-36
传媒教育的所谓"学",就是传媒学问的研究,更多的是理论层面的;"术",就是从事传媒工作的技艺,更多的是操作层面的。对"学"和"术"的理解不同会引起这样那样的争论,两者结合得不好也会引发学界和业界的非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经历从精准扶贫到"绣花"扶贫的关键时期,各地均在"绣花"上下功夫,积极啃"硬骨头",如何写出社会广泛关注、受众喜闻乐见的扶贫报道,新闻媒体记者需要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同样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本文以新华社近期的一篇引发社会广泛反响的报道为例,剖析扶贫报道形成社会热点的"密码",探究其新闻性和思想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给新时期扶贫报道带来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稿件"安检"是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基于此,从"安检"的意义、"安检"的内容、"安检"的路径三个层面,对新闻编辑稿件"安检"工作进行论述,以期促进新闻编辑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陈蕊  宋悦 《新闻爱好者》2011,(15):86-87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网络新闻媒体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更是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而相较于传统新闻,一条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更加重要,网络新闻标题需要"诱惑性"。在制作标题时,网络新闻编辑要把握一个度字,处理好"诱惑性"中"诱"与"惑"的关系。网络新闻标题能否做到"诱人而不惑人,通俗而不低俗",不仅在于网络新闻编辑业务水平的高低,更需要其具有一定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7.
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三四五”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卢秀彬 《编辑学报》2002,14(2):137-138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出发,论述新世纪提高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素质,应做到增强"三个意识",实现"四个转变",提高"五种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说"贴近",搞新闻的人可太熟悉了,尤其是电视台的编辑、记者们,成天又是开会学习,又是讨论落实的,对什么是"三贴近",为什么要"三贴近",是耳熟能详、倒背如流,说出来是一套儿一套儿的.不过道理是明白,可具体怎么个"贴近"法儿呢?<报告观众>也试着贴近贴近,这一试还真尝到甜头儿了.  相似文献   

9.
一 编辑与校对如何区分"作"与"做"?这也许是绞尽脑汁想要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编辑们最感到头痛的问题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社会上对这两个字的区分完全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1998年制订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以下称<细则>)第二条规定:"语言文字正误的判别,以<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第三版,以下称<现汉>)、<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等常用工具书为参考依据."然而,在"作"与"做"的使用上,<细则>却与<现汉>很不相同:<细则>"在图书中不论使用首选字和参选字都应看作是正确的"(第十五条)和"把量符号当作纯数使用"(第四十五条)中的"看作"当作",在<现汉>都被列为词条,但写成"看做"当做".  相似文献   

10.
夜班编辑是新闻稿件的"把关人",其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新闻的宣传效果、报纸的质量及读者的社会反应。要想做一名优秀的夜班编辑,除了吃苦耐劳,淡泊名利,甘于为他人做嫁衣裳外,还应该在把握以下几个"准确度"上下功夫,做到出新、出彩、不出错。  相似文献   

11.
要想干好编辑工作,应该做到"四无",即:在选题策划上做到"无中生有",编辑案头上做到"无拘无束",整体设计上做到"无法无天",宣传营销上做到"无事生非"。强调"四无"意识,目的是使图书编辑的编辑理念和编辑手段与时俱进,走整体性、复合型的科学发展之路,全面提高编辑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编辑改稿是责任重大、需细致认真地做好的一项工作。笔者以为一个称职的编辑,改稿时需要注意“三位”,这就是:防止“越位”,不可“缺位”,必须“到位”。要而言之,“第一要改对,第二要改好”。如果此议可以成立,则编辑“三位”似可聊备一说。  相似文献   

13.
如何满足电视观众不断提高的新闻欣赏口味,真正做到"三贴近",我认为不仅仅是镜头对准谁的问题,而应当从报道的构思、由头的切入和主题的开掘上,尽量实现"四化":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我的体会是:如果做到了"四化",即使是一些重大题材的主旋律报道,也会富有人情味,做到"三贴近",  相似文献   

14.
肖群 《声屏世界》2007,(12):51-51
改进会议报道.需要从四个字上下功夫:精——严格把住会议报道关。一是会议的组织者要把关。二是新闻单位的领导要把关。明确规定哪些会议必须报道;哪些可报可不报:哪些一律不报道。三是记者、编辑要把关。不要不分轻重。  相似文献   

15.
“浅阅读”时代编辑的坚守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鸯 《出版科学》2012,20(2):29-31
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浅阅读"占主导地位的阅读趋势将导致文化泡沫取代真正的精华。编辑应自觉承担起引领民族文化发展走向的重任,坚持"深阅读",做好"深出版"。  相似文献   

16.
《新闻导刊》2008,(2):24
在报纸版面设计中,应将版面"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一、版面的"动",是指版面要不断变化。变化不是内容上的而是形式上的。有的编辑把版面的形式比做产品的包装,这种比喻是对的。商品的包装在吸引消费者的时候。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换脸"。同一种产品,在两三个月里就换一次脸,  相似文献   

17.
如何把地市党报办得更加贴近“三农”?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这是报纸编辑人员的根本职责,同时也是检验编辑人员素质高低的关键。多年的编辑生涯,笔者从中感受到不少酸甜苦辣,就因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心中怀着那份永恒的“三农”情愫。编辑组织什么稿件,撰写什么文章,这恐怕是编辑要经常思考的事情,才能体现在为“三农”服务的主题上,也才能解决写什么为“三农”的问题。笔者认为,“三农”报道要把握住这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8.
社区新闻必须得"动"起来,不管是题材还是报道的内容,都必须注重其服务性和互动性,做到"三贴近",这样才能调动更多读者的积极性,并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从而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19.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5个方面,就报纸副刊编辑如何做到"眼力""手力"兼备,办出一份具有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文化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服务性的报纸副刊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王瑾 《记者摇篮》2008,(2):18-19
策划,是近几年搞新闻的人经常挂在嘴边的热门话题。众所周知,如今媒体竞争非常激烈,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其实这种竞争说到底是对受众注意力的争取,用句时髦的话就是"眼球经济"——谁争取到了更多人的"目光",谁就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新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把这些"原料"加工得"独树一帜",才能"抢眼",而它的关键在于新闻策划,也可以说编辑策划。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