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电视媒体的迅速发展,电视媒体的覆盖率已达到了98.42%。电视媒体发展的盛况,也为各个电视台带来了生存压力。因而各个电视台都需要通过自办电视节目以提高观众收视率,以在与多个电视台的竞争之中处于优势地位。本文旨在对电视台自办节目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包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收视率是在某一特定时段收看某一电视节目的人数和收看电视全部人数的比值,是由收看电视的人数决定的。收视率被通俗地喻为电视媒介交易货币。那么,都有谁在使用这种货币呢?不难想像,广告主和电视台都在运用收视率进行交易。在电视媒体经营运作中,广告主从媒体购买的是观众,而电视台进行节目编排的最终目的也是获得观众。两者都期望能从  相似文献   

3.
收视率对电视台来讲实际上相当于一个GDP的概念。因为电视台不只是生产节目,更重要的是生产节目背后的观众收视。而观众对节目的关注,衍生出媒体的价值和影响力。所以,我们经常讲在电视领域GDP一个是收视率,一个是广告收入,还有一个是影响力、品牌力,收视率起到的就是这  相似文献   

4.
李岩 《记者摇篮》2012,(10):35-36
纵观当下电视节目收视率,除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就非娱乐节目莫属。无论从收视率来讲还是从节目形态的多样性趣味性来讲,娱乐节目都是最被受众关注的电视节目类型。电视娱乐节目对一家电视台甚至是整个电视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俨然已成为卫视之战中的核心竞争力。一、电视娱乐节目发展与现状1.电视娱乐节目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以1990年3月14日的《综艺大观》为开端的表演类综艺晚会时期,观众以纯欣赏的角度看节目;以1996年开播的《快乐大本营》和1999年开播的《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娱乐时期,观众可以参与到其中进行游戏、竞技、表演、搞笑等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视媒体的发展和受众审美水平的提高,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节目必须在节目创意、内容、舞美效果、主持人表演等多方面推陈出新.而主持人的个性化特征目前已成为许多电视台树立节目品牌、提升节目质量和收视率的重要追求.  相似文献   

6.
在周末黄金时间的电视屏幕上,用游戏来制造快乐的节目正在逐步失去观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观众的文化消费心理在发生变化,这从游戏节目收视率的降低可以得到证明。与此同时,另一类节目的收视率却在悄然上升,这一类节目里也有游戏,有娱乐,但同时还有智慧和知识,提升了游戏节目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品位。这就是在屏幕上悄然兴起的益智类节目。  相似文献   

7.
电视收视率是指在某一时段内,收看某个电视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总体观众的百分比。它是评估电视节目观众多少的重要指标。在激烈的节目竞争中,收视率的高低预示着节目的受众数量多少,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节目的重要与否以及广告收入的升降等等。可见,收视率对于电视台的节目生存有决定影响。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对电视节目来说至关重要的收视率呢?  相似文献   

8.
目标观众是指电视节目所瞄准的人口群。收视率是指一段时间内收看某个频道或者节目的目标观众人数占目标观众总人数的比率。收视率反映出收看节目的观众数量,是用来衡量电视节目受观众欢迎程度的一个主要指标,也是广告客户决定广告投放的一个主要依据。因而,各个电视台都十分重视提高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是受到观众普遍欢迎的电视节目。在当今电视媒体激烈的竞争中,电视剧成了电视台特别是自办节目能力不足的电视台提高收视率和广告创收水平的重要支柱。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台在收视率和广告上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电视剧的判断和引进上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卫视媒体实现市场化转型后,电视节目生产必须寻找和满足消费者即观众的收视需求,收视率成为衡量电视台地位和电视人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卫视媒体融和作为经营企业追求利润与作为事业单位担负舆论宣传、文化传播的双重职能,置娱乐文化的大众娱乐诉求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给予制度保障,最终对电视节目文化商品的生产模式和电视人作为生产实践者的行为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婷婷 《新闻窗》2013,(3):40-41
目前各大电视台相互竞争已呈现白热化趋势,各大媒体对于怎么抢占市场收视份额奇招百出。而怎么利用资源、整合资源,做到电视节目编排的最优化,是各大电视台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自身节目编排的合理性,以区分自己与其他电视节目的不同,就成为各大电视台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公共频道作为贵州电视台地面频道的当家花旦以其特有的节目内容曾经引领了较高的收视率,但如今有所下滑。如何做出好电视节目编排,迎合观众挑剔的胃口,提高收视率。这是摆在我们电视媒体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塑造品牌形象必须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在观众面前建立优良的信誉形象,让大众能广泛传播,提高该电视节目的巨大影响力,使观众能够更加的喜爱与信赖该节目,进而将品牌形象植入每一个观众的心底。因此,对电视节目的编排进行创新,有助于节目品牌形象的塑造,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使电视台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将总结电视节目编排的具体内容,论述当前电视品牌塑造的实际情况,探索电视节目编排和品牌塑造两者之间相互产生的影响,分析电视节目编排的创新和塑造品牌的具体对策,从而使电视台树立杰出的企业品牌形象,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与影响力,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有些电视台仅仅将节目收视率的高低当做评价节目质量的标准,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这种现象若是得不到改善,电视节目难免会趋向于庸俗化,同时电视台的形象与声誉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电视台需要注重频道建设的特色,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需求,成为电视观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内容、形式皆优是电视节目留住观众的根本.但是,一来,一家电视台的节目不可能档档是"精品";二来,同一档精品节目安排在不同的时段,收视效果也有显著差别,如果没有合理的节目编排策略,同样也不能获得较高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5.
电视台的收视率如同报刊的订阅率和电台的收听率一样显示着一个传播媒体的生命力。在广播电视事业高速发展,各电视媒体(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交互并存、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争夺更多的电视观众,提高收视率,各电视媒体无不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因为收视率直接关系着该电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利益(广告创收),甚至关系着其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而收视率的竞争说穿了也就是电视节目质量的竞争。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是争取观众、提高收视率的一个必备的重要条件。但"酒好也怕巷子深",在当今电视媒体众多、各频道都以节目激烈竞…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网络视频、手机电视等新媒介迅猛发展,媒体业内对"唯收视率"的讨论也愈加激烈。因此,在新媒介环境下客观认识收视率数据及其承载的媒体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传统电视媒体而言,电视人可以充分利用收视率数据深入了解受众需求、指导电视节目生产或购买、对电视台节目进行绩效考评等等。相比以往,如今收视率数据体系更加细化,数据的参考标准逐渐从原先机械样本统计开始向更加人性化的测量方法上转变,对于观众收视效果的反馈也更具即  相似文献   

17.
缪言 《传媒观察》2012,(6):34-35
方言电视节目是指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形式推出的一些节目。方言电视节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发展至今已进入相对稳定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方言电视节目呈现许多新异的传播特性,也暴露出收视率增长后劲不足、观众审美疲劳等弱点;本文通过"苏州电视现象"中多个方言电视节目的对比解析,总结出兼顾受众的广泛性、贴近性、娱乐化、平民视角、互动性等是使方言电视节目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电视节目编排是一门节目综合艺术,又是一门时间分割艺术,它不仅仅是一个电视台宣传思想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电视台屏幕形象的综合体现。节目编排巧妙合理,不仅会提高本台精品节目的收视率,而且还能连带提高本台一般节目的收视率。所以节目编排,要根据不同观众的不同收视习惯和兴趣、不同收视欲望和可能,合理安排不同节目的播出时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节目的传播优势,进而提高整体节目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9.
电视节目编排技巧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为琳 《视听界》2000,(3):27-27,38
当今,你在任何城市,只要打开电视机,都可随意地收看到十几乃至几十套的电视节目。观众在家中通过手中的遥控器可以不停地选择节目,这就引起各电视台的节目竞争。为适应这种竞争,各电视媒体都得考虑,将自己的有限节目资源进行最优配置,从而取得最佳的播出效果和最高的收视率。这就是电视节目的编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成都一家电视台为了使节目更加刺激,竟然用上了“现场直播狼狗咬美女”的“另类创意”——让两条德国大狼狗追咬被“武装”后的美女嘉宾,看哪位女嘉宾最先跑到终点。应该说,这个“另类创意”的确刺激,也一定会吸引一些猎奇心较强的观众的眼球。但是,这个节目忽略了国内观众的文化习惯、收视心理,甚至还有播出政策。正如有的观众评价的那样——“如此做节目太暴力了,电视台以参与者的安全和惊恐来换取收视率太不人道”。如今,国内许多电视节目(特别是一些娱乐综艺节目)是从西方国家“克隆”来的。但是,在引进或模仿西方电视节目时,必须看到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