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斐 《采.写.编》2016,(4):132-133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受众开始习惯掌上阅读,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客户端成为主要的信息接收渠道.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提供了良好契机,传统媒体纷纷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转型,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公众号同质化现象.本文以此为对象,探究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同质化的表现,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连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网状结构的传播体系。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元素的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传播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伴侣,人们依靠它们的帮助获知信息、了解社会、娱乐休闲,手机控、微信控、微博控比比皆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这些新媒体工具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3.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将人们引领到了一个信息传播的新时代——"第三代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且传播速度和扩散范围都让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然而,尽管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有着诸多优势,但是,随之而来也会产生缺乏深度、信息过剩、虚假信息、隐私泄露等问题.传统财经期刊应当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与自身的思想深度巧妙嫁接、相互融合,迸发出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期刊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剧增以及微信社交、传递信息功能的增强,微信已成为受众最常见和最常用的手机App之一,微信公众号也成为接受与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受企业和个人的青睐.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媒介竞争日趋白热化,促使广播媒体加快了使用微信公众号的节奏,如今,各大广播媒体基本上都搭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并在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运营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财力,使得微信公众号成为广播媒体传播信息与加强和听众互动交流的"新阵地",极大地拓宽了广播媒体信息传播的渠道,进一步拉近了与听众的心理距离,也促进了广播节目收听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受到严峻考验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在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公众号以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的优势受到人们的追捧,各大网站、传媒机构等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快速精准地将信息传递给用户,这种新型传播方式深受人们青睐。本文对电视台开展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运营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有效建议措施,以期进一步扩大电视媒体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平台迅猛发展,对于传统纸媒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传统纸媒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发出声音、沟通用户,进行移动传播转型。然而,兼具粉丝量、阅读量且盈利模式清晰的优质账号却相对缺乏。因此,传统纸媒若想借力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新媒体转型,构建成熟、优质的微信公众号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微信公众平台的普及拓展了图书馆的信息传播途径.新媒体时代,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优势,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基本功能包括图书推荐、活动通告、读者借阅等.图书馆应从微信平台利用率、品牌营销、媒体关联等方面入手,加大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度,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新闻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对传统媒体的信息报道与传播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为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我国各省级气象台开设气象微信以开拓气象信息传播渠道。本文主要对省级气象台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并建言。  相似文献   

9.
王雅欣 《视听》2018,(6):151-152
数字化阅读时代,微信成为人们进行阅读相关活动时的主要选择。文章分析了"为你读诗"公众号的优劣势、发展机遇和挑战,勾勒出诗歌借助新媒体手段实现有效传播与传承的生动图景。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时代,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为代表的移动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公众了解信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新媒体的受众不断增多,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可避免地发生分流,所以广播要想发展,必须融合新媒体更加快捷、交互性更强、传播面更广等优势。本文试图以少儿广播节目与微信公众号相结合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少儿广播节目如何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工具的应用发展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11.
陈雪薇 《今传媒》2016,(1):45-46
新媒体技术的革新,使受众涌入了社会信息传播的"微时代",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它们在更新生产机制的同时,也更新着各自所承载的信息内容,这些信息中传递的话语体系更影响着我们日常的交往、生活.微信公众平台是"微时代"中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中重要的分支,一方面,不同类别的公众号都有各自独特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平台也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一种话语形式.本文试图从多模式话语的角度来分析微信公众平台的运作模式和信息传播方式,探索微信公众平台的类别及其话语模态,阐明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话语体系来吸引受众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项应运而生的媒介载体,在新闻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义及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微信新闻类公众平台下的新闻信息特点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对受众阅读新闻选择的影响,在文章的最后,笔者介绍了基于受众选择特点影响的微信新闻类公众平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微信用户注册人数高达八亿,是人们社交沟通、浏览信息的有效方式,这种情况下很多传统纸媒认证微信公众号,打造具有自身品牌特色的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推送信息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推介自身品牌。所以现阶段,传统纸媒想要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发展需求,应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拓展新媒体领域业务,提高与新媒体的融合力度,实现有效转型目标,加快传统纸媒信息传播速度,提高传统纸媒发展水平。本文就从微信公众号看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而微信公众号作为受众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已经逐渐被广大高校所接受,成为高校向师生传达讯息,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之一。本文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官微及其相关微信公众号为个案,对其推送的文章主题和标题类型进行量化分析,并运用SPSS统计方法对微信公众号的议题选择、推送标题类型、推文阅读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提出提高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从2012年8月腾讯开放微信公众平台开始,媒体陆续成立自己的公众号。报纸微信公众号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做出了很多努力与尝试,有很多改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报纸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文根据报纸微信平台分类传播、融合传播、互动传播的信息传播特征,找出当前报纸微信公众号普遍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问题。其问题有即时性不够、创新性不足、互动性不足等几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发展新路径的两个建议,即建立新媒体团队和观察微信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李菁瑛 《视听》2016,(11):122-123
随着即时通讯软件微信的崛起,微信公众号也成为了传播信息的新渠道,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方式、行为习惯和社交方式。微信不仅优化了高校校园文化生态,还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机制。新媒体时代,对于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来说,利用好、发挥好微信公众号来有效建设校园文化就是一种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体现。对于微信公众号来说,所有的订阅者都是"用户",保证一定数量的用户群体,创作出符合师生视野期待的内容,提高推文的阅读量和转发量,是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媒体的持续发展以及媒介融合的不断演变,温州高校纷纷创建微信公众号进行信息传播,提升高校的传播力、影响力。而温州各高校的微信平台信息传播呈现不同的特点,信息传播的效果不尽相同。本文作者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对温州各高校微信平台信息传播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加以阐述,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面对海量信息爆发式增长,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倾向于碎片化阅读,且注意力极易被分散。微信公众号作为时下最流行的信息传播载体,标题写作是影响其打开率和传播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文章推广成功与否,因而相关建设十分重要和必要。本文基于对微信公众号标题写作误区的论述分析,就其相关要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契合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要求,为档案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论文基于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五个维度探析档案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服务的制约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以期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提高档案信息机构的服务能力,推动新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加快。作为新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已经普遍成为传统纸媒的标配,但对一些纸媒来说,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传统纸媒利用好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其传播优势作用,不仅能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还能不断扩大自身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本文聚焦媒体融合,拟从传统纸媒在微信公众号运用方面的优势、存在问题及运营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