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多年历史的中国电视,从内容生产角度,大概可以分为以"宣传品"为主导的阶段、以"作品"为主导的阶段和以"产品"为主导的三个阶段.①作为内容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因素,电视受众在这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收视条件、收视需求、收视心理不同,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本文试图分析中国电视受众角色的嬗变历程,结合当前的社会语境进一步分析现阶段电视受众的角色、收视需求和收视心理.  相似文献   

2.
写在前面     
《现代传播》2013,35(4)
2012年的电视收视市场,既延续着电视市场特征的部分常态,又面临着新政策下的新变革.吕一丹的《2012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观察》基于201 2年所有调查城市收视调查数据,对变局中的中国电视市场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期为电视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 当下,"中国梦"正广泛热议,"中国梦"的实现与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强国建设紧密相关.陈圣来的《文化强国与中美之梦》认为制造和积淀响亮的文化品牌、培养和推出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代表性人物、建立和形成涵盖创意到终端乃至衍生网络的文化产业链是实现"中国梦"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徐立军 《传媒》2018,(4):13-15
电视媒介研究一直是CTR和CSM的一项核心业务,我们时刻都在关注着中国电视发展的态势、困惑与机会.毋庸讳言,当下电视人的日子不太好过,关于"电视将死"的各种预言不绝于耳. 据CTR的广告监测数据显示,中国电视广告花费的总量仍然在下降,2017年前三季度下降1.7%,不过降幅呈现收窄趋势;CSM的收视数据显示,全国电视收视总量同比仍然在下滑,日均观众规模缩小,不过观众忠实度还算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到底该怎么看待电视的发展?从媒介进化的视角来审视电视与生俱来的价值和特点,应该能为电视人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中国电视市场大环境相对稳定,常态时期的电视收视总量保持稳定,"内容为王"继续引导竞争方向,不同层级间频道竞争更加激烈.本文通过对2010年电视收视市场动态的分析,可以为透视电视市场现状表象后的动因提供诸多参考.  相似文献   

5.
包韶睿 《东南传播》2016,(1):101-103
当下大众传播社会盛行消费文化。以电视脱口秀节目为例,其话语在被消费的同时也成为各种消费者的"发言人"。因此以消费者视角关照电视脱口秀节目的话语体系具有意义。《金星秀》自开播起屡次刷新中国脱口秀节目收视记录,取得收视与口碑双赢。通过分析发现,它的主要消费群体是"90后"甚至是"00后"的当代青年。因此本文以《金星秀》为例立足于青年亚文化视角从话语空间、话语权力、话语形态入手分析电视脱口秀节目的话语体系,寻找青年人的媒介需求所在,探索电视脱口秀节目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首都未成年人电视收视行为分析报告(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首都未成年人电视收视数据调查"的有关数据统计结果,从未成年人的电视收视生涯、收视满意度、收视动机、收视渠道等方面深入探析电视与未成年人身心成长进程之间广泛而深刻的互动关系,揭示了电视在与未成年人多边互动中所提供的丰富信息参照和多元成长可能性,指出当代少年儿童电视传媒的制胜之道在于坚决实施少儿节目的本土化、民族化、现代化,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区域内的电视人文资源和人力资源,坚定地以少年儿童为本,以快乐观念为内核启动少儿电视运行,以真诚质感启迪少儿电视文化时空,以产业思维指导少儿电视传媒,建设符合现代中国未成年人心理特点、成长阶段和接受习惯的电视传媒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电视的收视大战中,电视剧一直是主战场.围绕电视剧出现的乱相,归根结底是对收视率的争夺.我们曾在<收视率导向研究>一书中例举过浙江卫视在当年"首播剧"、"独播剧"大战中的"百日争霸,收视传奇"等电视剧营销战例,以及弄出了一定动静的"4+1"联合购片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csm央视索福瑞和agb尼尔森收视数据为依据,聚焦5·12四川地震发生前后中国电视市场的收视变化,重点观察了上星频道的收视情况.从中发现:中国电视媒体此次的应势而变不应只是一时为之,加强公民意识和人文关怀是不可回避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上,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已经确立了举足轻重的大国地位,让世界了解中国,在国际上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是研究电视对外宣传发展战略的立足点,也是让中国电视走向世界,把中国国家电视自建设成世界级大台的着眼点。纵向回眸,概述光辉历程中国电视诞生于1958年,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对外宣传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后,电观对外宣传取得了突破性的大发展,实现了根本性的大转变。改革开放以前,电视对外宣传的主要方式是向我国驻外使领馆和少数海外电视机构寄送电视节…  相似文献   

10.
节假日期间电视观众的收视特征问题一直是电视媒介研究者关注的热点,2008年是假期调整后的第一年,本文利用AGB尼尔森公司(AGB Nielsen Media Research)提供的节目监播数据,考察了以广东地区为代表的2008年假期调整后收视特征变化情况,以期能对我国"假日电视"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写在前面     
《现代传播》2012,34(4)
2011年,中国电视媒体对受众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日趋白热化,并引发广电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陈晓洲、周欣欣的《2011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观察》基于CSM媒介研究的收视调查数据,对2011年电视频道和节目的收视市场进行分析,以期为各级电视媒体应对未来市场之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伴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竞争的加剧,全球电视市场观众容量逐年下降已然是不争事实.权威机构收视率数据调查表明:美国电视市场近10年观众收视容量下降18%;中国电视市场,观众收视容量也在以每年2%~3%的幅度下滑.  相似文献   

13.
CSM媒介研究的调查表明,新媒体会对电视观众的收视时间、收视选择造成影响.新媒体对电视体育发展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外国电视节目逐渐在中国流行,我国观众的收视习惯、收视时间也不断地变化,随着《疯狂主妇》、《越狱》等一系列美剧在中国的热播,让观众对"季"播出有了更多了解。电视市场在不断地发展,节目与节目之间的竞争已经没  相似文献   

15.
2012年的电视收视市场,既延续着电视市场特征的部分常态,又面临着新政策下的新变革.在“限娱令”“限广令”等政策的指引下,频道与节目市场的竞争态势在调整中持续发展与变革.本文基于2012年所有调查城市收视调查的数据,对变局中的中国电视市场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期为电视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CCTV电视国际传播及其对世界传播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电视对外传播已有40年历史,但真正进入国际电视竞争是在进入新世纪以来.CCTV是我国电视对外传播的绝对主力军.本文主要以CCTV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其历史发展阶段,分析了我国电视对外传播的发展特点及对世界电视传播格局的影响,并探讨了我国电视国际传播的优势、劣势及未来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电视与互联网的跨媒体整合已成为发展趋势,但目前的合作模式并没有给电视媒体带来"双赢",主要原因是电视媒体在互联网上的收视属于无效收视。电视媒体提升在跨媒体整合中的主导地位,需要转换广告经营模式,并需要政策上的扶持与行业组织的积极推动。  相似文献   

18.
电视是20世纪最具渗透力的媒介,对国民的精神生活有重要塑形作用。中国电视诞生6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进入发展快车道,电视传播有复现机制、仪式机制、"长视频"时空传受机制等基本的影像特质。而融媒时代的碎片化收视造成了电视终端的聚合困境,电视在走过了高朋满座、高光时刻、高开低走的历史时期之后,在媒体深度融合转型之时如何发挥"嵌入机制",把握视频传播的主业优势,做好电视新闻的效力重建,以使电视媒体高步云衢,在融媒平台建设的征程中创新拓境、赢得收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视在舆论导向、公共服务、文化消费的三重功能中寻找自己的发展定位,而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介在收视率的引领下,往往会身不由己地借助电视剧、电视娱乐去讨好、迎合尽可能"大"的大众,满足尽可能"宽"的需求。作为电视收视贡献最稳定的那部分中老年受众的休闲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中国电视娱乐置身新媒体勃发的媒介生态,身处国家政策导向直接干预的媒介环境.从歌唱选秀到实景真人秀再到场景喜剧综艺秀,中国电视娱乐起起伏伏,几经嬗变.从"超女""超男"到"爸爸""兄弟"再到"喜"与"笑",电视娱乐花样翻新,收视热浪此起彼伏.而在它们前行之路上,追捧与质疑并行,而"限娱令"似乎成为它们迎面而来的冽冽疾风.当下,喜剧综艺秀风靡荧屏,是临渴掘井听天由命,还是未雨绸缪顺风而行,值得潜心沉淀静心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