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青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国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红色主流期刊,自1923年创刊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其百年办刊历程经“三停三复”。延安时期的《中国青年》是第二次复刊的产物。延安复刊后的《中国青年》把宣传抗日政策、动员青年投身抗日救亡作为当时的中心任务,在指导青年运动、鼓舞青年斗志、培养优秀青年干部、建立全国青年统一战线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延安时期的《中国青年》坚持政治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始终围绕青年关切话题展开讨论,将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有机结合,真正“为革命的青年作革命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年》于1939年4月在延安复刊,是青委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在延安复刊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边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面貌的现实条件,以及党对青年工作的重视等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该刊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关注青年需求,对当下办好青年刊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跃春 《传媒》2012,(5):56-57
1923年10月,《中国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到现在已历经89个春秋,一本高龄的青年期刊,如何继承传统?又如何开拓创新?这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不继承传统,《中国青年》将失去自我;不开拓革新,《中国青年》将被时代所抛弃。我们只能在改革中谈"师古",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04,(2):83-83
由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年杂志社主办的“2003光明·中国青年年度人物”评选活动,3月30日在京揭晓。评选结果是:杨利伟获“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人物特别奖”;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当寻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团队”;陈天桥当寻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财富人物”;励志书《假如我能行走三天》作者张云成当寻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励志人物”;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运动员姚明当寻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体育人物”;著名电影演员夏雨当寻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娱乐人物”;中国科学院新增补的最年轻院士卢柯当寻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科学家”;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综述涵盖国内学术界对《中国青年》的研究概况与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刊物整体办刊情况、不同时期刊物研究的重点、历史人物与刊物关系、青年运动、青年政治动员等研究热点。学术界对《中国青年》的研究硕果累累,同时还具有深入挖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图兰朵》是普契尼最后一部作品,他创作到第三幕第二场时不幸病逝,给世界留下了一部永远没有句号的《图兰朵》。此次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版本,由中国青年作曲家郝维亚完成了最后18分钟的唱段,在充分尊重普契尼原作风格的基础上,融入更多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邓辉林  易雯 《新闻窗》2011,(6):38-38
在2011年第1期《青年记者》期刊上,论文《提升党报党刊在青年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提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党报党刊在青年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课题组最近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党刊在当代青年中的知晓度、公信力和影响力明显偏低,党报在青年中的知晓度略高,但影响力和公信力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青年类刊物中,历史悠久的《中国青年》不能不算是龙头老大,在度过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最风风火火的岁月之后,这位老大哥却渐渐走起下坡路来,其发行量从巅峰时期的每期三百多万份一降再降,最近几年业界期发行一百多万的名单中再也见不着《中国青年》的身影。当然单是发行量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但其影响力号召力的下降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记得80年代的那段日子里,笔者正在读大学,常常踱进校图书馆阅览室,先找出最新一期《中国青年》翻阅,只感觉其文章  相似文献   

9.
周树立 《编辑之友》2011,(7):115-119
大革命时期,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以恽代英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精干的编辑团队,将刊物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影响,受到社会各阶层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欢迎。那么,《中国青年》为何能够形成一个精干的编辑团队?学术界对此鲜有研究。本文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引起更多的讨论。一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客观上需要编辑们通力合作国民革命时期,政治斗争形势复杂多变,这给《中国青年》的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参考》2013,(18):30
本刊讯(记者邸荣芬)6月8日,青年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No.1——城市新移民的崛起》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No.1》是中国社科院"皮书"系列的首部青年蓝皮书,由廉思课题组经过大量社会调查撰写而成。围绕当代中国面临的三大转折点,第一次提出"拐点一代"的时代论断。并以"城市新移民的崛起"为主题,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政策梳理的基础上,对城市新移民进行了全  相似文献   

11.
林洪海 《新闻窗》2012,(5):103-103
由CCTV-1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开讲啦》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在各种娱乐节目充斥荧屏的时候,《开讲啦》以传承社会文化的媒介功能,传递了“榜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期刊业也步入了健康而又蓬勃发展的时期.其中青年期刊异军突起,以特有的魅力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期刊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中国青年》、《辽宁青年》、《福建青年》等一大批青年期刊都是广大青年眼前最亮丽的风景.时至今日,当曾经的青年读者成为如今的青年期刊编辑时,我们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抗战初期是范长江写作甚勤的一个时期,作为著名记者和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国际新闻社的领导人,当时很多报刊都争相刊发他的文章,只是由于岁月尘封,时间隔膜,其中有些文章现今不为人知罢了。笔者最近在翻检抗日战争时期出版的《青年知识》周刊时,发现了该刊所发表的范长江《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杂志问世已经六十周年,她的历史,和我党一批著名先烈的革命业绩紧密相联。恽代英(1895—1931)是《中国青年》的创始人之一。1923年10月《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第一任主编就是当时任团中央宣传部长的恽代英同志。作为早期革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者,代英同志用丰富的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中国青年》上具体指导了当时的青年运动。他先后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和三四十篇通讯,按照党的指示和青年团  相似文献   

15.
李求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杰出的青年运动领袖和工人运动先驱.他革命的一生始终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密不可分,从编辑《中国青年》到主编《日日新闻》《安源月刊》《少年先锋》《飞沙》《上海报》,以及《红旗日报》副刊《实话》等报刊,在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罪行的同时,不断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大青年学生的觉悟,影响了大批进步青年.  相似文献   

16.
1922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杂志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机关刊在上海秘密出版了.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毛泽东对它寄予了极大的厚望和关注.20年代,毛泽东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理论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修改后就首先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犹如一声响雷,炸醒了沉睡的中国和迷茫的青年.其后,他的又一著名篇章《青年运动的方向》也在《中国青年》杂志上首发.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身兼部委机关报与运营主体的行业报也难以独善其身,也必须深化改革和转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教育报》以用户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2012年至今先后三次全面改版,通过打造平台来实现"平台式"转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为其他行业报的转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提升"三度"为平台式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所谓"三度"是指"信度、态度、温度",《中国教育报》大力践行这"三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  相似文献   

18.
《满城尽带黄金甲》在12月中旬上映,是今年中国电影“大片之战”的收官之作。因为《英雄》和《十面埋伏》而毁誉参半的张艺谋导演,在《夜宴》和《墨攻》两部同类型电影抢先上映之后,第三度祭起“古装动作大片”的不二法宝,希望能在群雄并起的今日,扛住中国首席商业兼艺术导演的至尊大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青年报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3年,团中央就创办了它自己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它在团结全国青年参加革命斗争,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后,《中国青年》几经易名,1948年12月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恢复了《中国青年》的出版。到1953年,多数省市都已创办  相似文献   

20.
陈娟 《传媒观察》2011,(1):59-60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以下简称"青记")是民国时期中国一个重要的新闻学研究组织和新闻行业团体。丁淦林和徐培汀教授在《二十世纪中国新闻界十件大事》中将它的成立列为第四件大事,"青记"从成立到被非法取缔前后共3年多时间,在这三年中"青记"为宣传抗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