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当今社会,新型网络媒体层出不穷,当中发展最快的属自媒体,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对高校网络舆情管控工作的传统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财经类高校因其固有特征,在自媒体时代,其网络舆情管控与引导需要更有针对性的调整策略。本文通过探究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形成规律以及财经类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寻找自媒体应用与财经类高校网络舆情管控与引导的规律和方法,力求在理论建设及实践方法等方面对高校网络舆情管控与引导工作做出探析。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志强  龙雅丽 《当代传播》2011,(3):86-87,92
有效预警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可从网络舆情入手.本文提出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系统的组成:监测子系统、汇集子系统、分析子系统、警报子系统、预控子系统等五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完备的预警的运行机制,即舆情监控运行机制、舆情汇集运行机制、真情分析运行机制、真情警报运行机制以及真情预控运行机制等五大机制,最后提出了加强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讨论网民关系网络,得出其为一个均匀网络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建立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型,研究消极思潮产生扩散的条件,并针对不同规模的消极思潮提出应急对策,避免网络舆情在为国家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同时引发次生的危机事件。研究成果为危机事件中政府管控网络舆情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梳理网络舆情的研究进展,有助于厘清网络舆情研究的知识基础、传导规律、预警机制和治理策略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主题演化路径。[方法/过程] 首先分析网络舆情的理论知识基础,然后结合现有研究,按照内容递进的规律将网络舆情研究分为影响因素、传导路径、预警机制以及引导治理策略四个主题,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网络舆情进行主题关联关系分析和演化路径探索。[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生命周期理论、认知定势理论、沉默的螺旋、群体极化理论、蝴蝶效应理论和治理理论常作为网络舆情研究的理论知识基础,网络媒介环境、社会结构压力、网民心理、触发性事件、有效动员和社会控制力量六个因素被视为网络舆情演化的重要影响要素,且网络舆情、舆情事件、社交媒体、利益相关者、大数据和信息传播等六个主题与其他研究内容关系较为密切,在主题演化路径中发挥着重要桥接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发展呈现如下态势:舆情热点事件不断攀升、各种社会思潮网上争鸣、网络信息管理渐入法制性轨道、社交媒体的链式传播趋于独立。在“三位一体”的互联网信息管理工作格局下,我国舆情信息工作形成了纵向、横向与协作的网格状运行体系。在新形势下,我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舆情信息协调不畅,舆情工作发展不平衡,舆情信息分析不准确,舆情研判市场不规范等。由此,建议加强网络舆情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培育,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建设,拓展网络舆情工作科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舆情本身是社会民众利益诉求的表现,高效的舆情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进步,否则极易导致矛盾的深化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极大挑战。以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客机失联事件舆情为例,从事件背景、媒体关注、舆情传播、民众诉求、事件评析等方面对马航事件进行全面分析。本文通过分析,从提高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程度、加强舆情管理的人才体系建设、积极创建舆情的全生命周期应对管理机制、强化媒介行业自律和监管,以及建立舆情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舆情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网络舆情的管控机制、网络舆情的外部性、网络舆情的技术与系统构建等四个角度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和研究机构的发展现状予以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动力机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复杂生命周期,研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动力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复杂性和系统性。[方法/过程]对有关网络舆情动力机制的研究文献按照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维度进行聚类分析,并对系统要素和技术模型展开对比分析,构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动力机制的完整框架。[结果/结论]已有研究围绕参与主体、事件信息、载体平台和外部环境等维度开展系统要素分析,并按照多维度因素影响模型和单维度因素影响模型模拟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博弈过程,总结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动力机制建模流程。研究建议未来研究要朝着小世界、大数据以及云传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通过解构网络舆情场内涵、结构特征以及功能属性,进而将场理论引入到网络舆情管控治理的研究中,实现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的网络舆情综合研究视角建构目标。[方法/过程] 在充分把握网络舆情的特征、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辩证地引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场论的观点与定义,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解构网络舆情场的概念,并形式化地对网络舆情场的整体机能进行数理描述。[结果/结论] 网络舆情场的运动特征本质上是场域中客观存在的显性舆情信息与舆情受众主观认知的交互和作用的体现。因此网络舆情场的介入能将网络舆情管控对象间混乱复杂的关联体系化、规律化,进而实现网络舆情学术研究与实践需要之间裂痕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中网络舆情的传播使社会矛盾激化、集聚、引爆,对社会稳定和公众价值观都产生巨大影响。本文试图通过构建社交网络舆情演化图谱和时空数据分析探究舆情演化模式和规律。[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知识图谱理论,以新浪微博平台上“天和核心舱发射”话题下的网络舆情为例,使用时空大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网络舆情演化图谱并挖掘包含空间维、时间维和属性维的舆情演化的时空效应。[结果/结论]舆情主体的不同属性呈现多维关联模式。基于不同时间序列,社交网络舆情演化主体关系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该事件下舆情演化符合事件演进规律,具有时空分异特征。本文的研究能够提升舆情监管部门的时空数据管理能力,为实施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网络社会信息行为的分析,建立Web2.0环境下基于SNA的用户信息行为过程模型。该模型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分析其资源网络构建及演变,从而导出用户的信息行为过程模式。行为模式的每个周期内用户行为过程会呈现网络资源“少-多-少”的三段式演进特征,同时该特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周期性波动。以豆瓣网为实例,通过数据分析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符合理论预期。  相似文献   

12.
职业化:我国图书馆员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应对信息时代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需要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和服务质量, 也需要的高素质的职业馆员。我国图书馆职业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难以完成这一紧迫任务,而加强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是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培养职业精神、严格入职条件、完善继续教育制度等措施有利于推进我国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数字时代Web政府信息公开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深入和普及,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来规制数字时代基于Web的电子政府的信息公开、利用行为的局限性,并针对数字时代电子政府技术、运行特征,从法制层面提出规范电子政府有效公开、利用政府信息的改进设想,以对未来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电子政务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微博评论情感分类模型可以为相关舆情监管部门正确管控话题事件的发展状况和舆情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过程]基于字词向量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运用多尺度卷积核改善微博评论中上下文信息有限的条件制约,构建基于字词向量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微博评论情感分类模型;通过爬取"微博热搜整改"数据,对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进行验证。[结果/结论]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字词向量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在微博舆情等上下文信息有限的短文本分类任务中表现良好。本文在理论层面为微博舆情情感分类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情感分类理论模型及分类方法,在实践层面可以更好地指导舆情监管部门对舆情的情感倾向进行更好的引导和监管。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建构论的角度来看,人的情绪虽然以生物性反应为基础,但主要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文化和语言是建构情绪的重要手段。个体情绪借助语言在社会网络间传播,实质是一场以情绪理解为内核的群体情感互动仪式。互联网群体传播帮助人们通过建立弱关系扩大社会网络,促进个体情绪在传播范围上的量变和情绪性质上的质变,形成社会情绪型舆论。网络语言具有表层和深层双重情绪基因,通过模因复制进行群体传播。在此过程中,网络语言具有三重效应:一是凝合效应,促进深层情绪整合,形成社会舆论;二是转移效应,其表层的娱乐性、游戏性特征能推动情绪转化,疏导社会舆论;三是沉淀效应,累积社会情绪氛围,沉淀社会参与基因,建构网络语言所诞生和维护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视觉识别系统管理: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视觉识别系统的建立要根据图书馆的特点予以构建,在导入、实施、执行、检查、评估、改进六个方面实行计划和控制,并以适合的组织形式、完善的管理制度加以保障,由此构成视觉识别系统的目标管理体系,以增加人们对图书馆的感知,促进图书馆正面形象的树立。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网络舆情演进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研究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过程和演进机理,以准确掌握网络舆情演变规律,为相关部门增强网络舆情信息监管并引导网络舆情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搜集国内外多媒体网络舆情相关文献,结合传播学理论,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多媒体网络舆情的分类、特征为基础,研究其发展规律、演进要素,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剖析多媒体网络舆情演进机理,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揭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特点,阐释了多媒体网络舆情演进阶段、演进要素和演进机理,为大数据背景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深入研究及监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研究网络舆情语义倾向性隶属度,增强对网络舆情研判与引导的科学化程度,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在探讨网络舆情语义识别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网络舆情信息语义倾向性隶属度进行相关研究,并结合具体实证展开分析。[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深入挖掘网络舆情语义倾向性信息,更好地为相关管理者提供舆情危机预警服务,提高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研究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和运行机理,为相关部门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监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大数据技术、舆情理论、信息传播理论为基础,对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的特征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的主体、客体、媒体、本体、空间5个要素,在此基础上重点归纳总结大数据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机理,并构建传播机理的总体关系架构。[结果/结论]揭示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内在运行规律,为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挖掘弹性管理和区块链理论在网络舆情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应用价值,克服传统管理体系的技术弊端,突破现有网络舆情风险管理的难点和痛点,提高网络舆情风险管理效率。[方法/过程] 基于网络舆情风险管理、弹性管理理论,确立网络舆情弹性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进而应用区块链技术提出网络舆情风险管理系统体系,并对网络舆情风险识别和感知智慧分类账本、风险关联树以及智能合约进行详尽阐述。[结果/结论] 构建的舆情风险管理系统、区块链数据保障系统体系,及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网络舆情风险识别和感知智慧分类账本、风险关联树、智能合约,使得舆情风险管理数据更安全、数据可追溯、组织弹性适应性更强,能有效指引有关系统开发,并增强网络舆情风险管理可控性、提高网络舆情风险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