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自认为不算个懒人,可是这回对于费伟伟交给的作序“任务”,却真是懒得可以。从今年7月19日他把书稿交给我到今天,整整四个多月过去了,面前的稿纸还是一片空白。懒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还是深切感受到了后生可畏。懒由畏生。费伟伟是人民日报一位富有才华的年轻记者。当我还在人民日报工作时,他刚三十出头,却已经当了十多年记者,写出过不少出色的报道,有的还受过中央领导同志的称赞,我喜欢他的写作风格,有才气,有棱角,没有那么多的八股气,所以经常在评报的时候表扬他几句。不过由于忙,没有认真对他风格的由来作过研究。这…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我照镜子,老公凑过来,我突然就发现镜子里的自已变得好看了。我把他推过去,又拉过来,终于试验出这个美丽奇迹是因为身边多了个陪衬人。他先是断然否定,逐渐默认,最后发展到他一旦得罪我.就说:要么我陪你照镜予吧。  相似文献   

3.
嘴巴     
友直 《档案管理》2005,(2):93-94
前些时,我给我的家人说,我现在是“三懒一勤”:腿懒,不想多走路。带来的问题是深入基层少,了解情况少,决策就可能失误;手懒,不想动笔。我也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记不写.看过就忘,忘了就不能指导自己的工作,有时忘了事还会贻误大局;脑子懒,不想记东西。记东西是要下工夫的,一遍,二遍,三遍,甚至是“长亭外,古道边,口念脑记无数遍”。脑子是越用越灵.越记越想记,厚积薄发。这是我的“三懒”。说到“勤”,仅指嘴巴也即是说,  相似文献   

4.
在聪明人用以表白自己 聪明的几种办法中,说自己懒是重要的一种。杰罗姆先生大言不惭地说:"偷懒一向是我的强项,我并不把之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这实在是一种天赋。"这意思换句话说就是:"俺天生就聪明,没办法。"但做一个聪明人,也未必就是件好差使,老天爷派给你这么个角色,你就得  相似文献   

5.
上回说到明朝最懒的立帝--明神宗(万历皇帝),据说这家伙"熄火",以后,大臣们讨论给他安个什么庙号,忍来想去,还是"神"比较妥当,既不得罪当朝皇帝,又能刺刺这个千古奇懒的老立帝."神"嘛,从场面上可解释为"神气"、"神圣",私下骂他的时候,白然就成"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了.  相似文献   

6.
我的事情就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入呀,失败成功不知道,了不起的人一样会有失败。我的一生是失败的,为什么?一事无成两鬓斑。最近,有个好朋友见我.我就跟他说,你不要再说那个话了,英雄?什么英雄,泄了气的英雄!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04,(1):75-75
作为独立企业咨询顾问,切克.海斯每天的功课之一就是关心时事新闻。然而,他订的五种必读报纸没有一份是传统纸质版,而是眼下最时兴的出版样式——电子版。每天他只需将电子版报纸下载到电脑硬盘上就可以了,电子版与纸质报纸内容完全相同。众所周知,电子版的好处在于可以在瞬间将报纸的所有内容下载到硬盘,每月费用绝对低于邮订价格,如电子版华盛顿邮报每月售价是9.95美元,每年订价是120美元,而纸质版每年订价是180美元。现代读者希望随时随地及时获取最新资讯,对此电子版报纸和合适。海斯表示,这是个阅读习惯问题。我喜欢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浏…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还未入门的新闻爱好者。自己眼看快到了“而立之年”,却还老大无成。究起原因,除了水平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懒”。今年初,我发现一些单位存在对报纸管理不善,随看随丢,大部分同志看不到的现象,心里就想着向新闻单位反映一下,吁请大家管好报,用好报。可是由于自己手懒,拖拖拉拉一个多月才写出,正准备投出,猛然间发现新来的《河南农民报》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题目叫做《我们这里看报难》,内容与我写的相差无几,并加了编后话。我真为自己失去了一次机会而后悔不已。  相似文献   

9.
懒人没福     
从小就听一个故事,有个小伙子拉了一车李子来到一个村庄,高声叫道:垃圾换李子!垃圾换李子!大家都很哿隆,纷纷从家里扫尽可能多的垃圾来换李子。只有一个姑娘捧出一小簸箕垃圾,她说:家里每天都打扫,实在扫不出更多的垃圾。小伙子高兴地跳下车,说:我要找的就是你,最勤劳的姑娘,请你嫁给我吧!两个人坐上车,向着幸福生活奔去。而懒姑娘留在当地痛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血拼商场     
我在办公室里发毒誓:“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谁要发现我又去逛银泰(一家百货商场)了,我就跟谁姓!”我们大老板不是厚道人,他说他不信我会改姓,但相信我铁定会胖起来的,因为“食言而肥”嘛。  相似文献   

11.
我是在一九七六年二月参加《汉语大词典》编写工作的,到现在为止,已经整整六个年头了。要是有人问我,你参加这一工作主要的体会是什么呢?我首先想到的一个字,就是“苦”。俄国诗人N·罗札诺夫说:“不用拿困难的铁匠活儿去折磨他,不用派他到矿山去干艰巨的工作,让他去搞词汇吧——仅此一件就够了,这种劳动本身就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艰苦!”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识胡士华已有十多年了。那时他在五楼的文联上班,我在二楼的图书馆工作,他常到图书馆里来看书看报。当我得知他就是在全国第一个报道“白条新闻”的作者时,立刻对他刮目相看。我想,一个对农民对土地没有刻骨铭心的爱,一个没有非凡勇气的人,是不会冒这种风险的。我钦佩这样的人。这以后我和他有了来往,我的小屋子里也就常常响起他声若洪钟的声音。特别是说话说到激动的时候,他的声音大得我家的四壁和门窗都跟着共鸣震颤。粗壮的身材,朴素的衣着,再加上这特别宏亮的嗓门,不由得我一再在心里想:还是个庄稼汉!  相似文献   

13.
动物伦理     
单身的日子久了,就想弄只小东西来养养,至少它不会跟你怄气或是缠着你扫街,而房间里也会多些鲜活的气息。西单地下通道经常有人在卖小猫小狗,价格不菲。对于动物进行物种学的分析,文科出身的人是一窍不通的,因此总有些担心,怕买回来的是劣种基因产下的崽,养到一半发现智商情商不够,就是再趴到我的书架上熏陶,也是无济于事的了。今天安公子致电询问,声称他想养只小猫,只是不知道养男的还是养女的。我迅速在大脑里检索了所有关于猫的知识,告诉他民谚云"男不养猫,女不养狗",他一  相似文献   

14.
白领     
一次旅游,有个整天穿西服的男人总和我在一张餐桌上吃饭,他就像韭菜地里冒出一畦蒿子一样,虽然都是绿的,却怎么看怎么别扭。我问他是做什么的,他夹了口菜说自已是白领。就这样一个西装革履的白领每次去厕所都让别桌游  相似文献   

15.
正你老我老?大师选女朋友的标准就是"漂亮""年轻"和"腿长"。至于个性如何、知识程度如何,他一概不管。他说:"我就是不要老女人。"王志慧四十几岁时,大师就每天哇哇叫:"这个老女人!这个老女人!"我在山上养病时,有次他们吵着要离婚,于是我下山,到金兰敲他的门。门一打开,他看到我就说:"你来干吗?"  相似文献   

16.
如果追溯一下,我和冬风相识的年头应该和我的年龄相同,然而当我要描述他时,仍觉难以把握。他——是个耐人寻昧的家伙。作为出版界较有影响的中青年编辑家之一,热爱出版业又在这个行当里得心应手、运作自如、声名显赫的冬风,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精明干练,总是那么忙忙碌碌又不知疲倦。其实那不是完全的冬风,其实他有点儿懒,有点儿馋,有点儿脆弱,有点儿多情……,这样说好像是要否认他的成就,其实不是的。我跟大家一样,熟悉他编的书、他写的书、他获的奖。桩桩件件摆在那儿,冬风算是个“实力派”男人。我知道这话说得自相矛盾,可我总不能不顾事实替他掩盖他的那么多的“有点儿……”。冬风喜欢夜里读书写字,早上睡懒觉,你九点钟打电话给他,可别怪他不给面子,这和平日里温文儒雅的他就不  相似文献   

17.
人们提起包玉刚,立刻就会联想到大家对他的誉称:“世界船王”。这个雅号来自一个小小的故事。1976年3月8日,美国《新闻周刊》在封面上刊登了包玉刚的照片,并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包玉刚成就非凡,这位香港环球航运集团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仅花了20多年时间,他就建立起一个海运帝国,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私人海运巨头。”这篇题为《海上之王》的文章发表之后,“世界船王”的雅号就飞越到五洲四海了。其实,他现在远远不只是一个船王。1979年11月,我从合众国际社的一条消息中第一次知道包玉刚这个名字。后来,我在采访中国船舶工业公司和中国租船公司时,包玉刚的情况强烈地吸引了我。我很想采访这位船王,他还是我的同乡呢!他的故乡在浙江宁波庄市钟包村,也就是我童年经常去玩耍的外婆家。村里有个包家祠堂,包玉刚就是宋代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记者应该是个专家,还应该是个杂冢。的确,做一个普通的记者不难,做一个好记者很难,本人初到记者岗位,对如何做好记者工作有这样的理解。一、做一个好记者,勤奋很重要“业精于勤荒于嬉。”要想做一个好记者不能懒。脑子不能懒,眼睛不能懒,嘴不能懒,腿不能懒,手不能懒。有  相似文献   

19.
6月25日下午,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韬奋基金会”成立大会,首都新闻出版界新老同志济济一堂。在诸多老同志中,夏衍同志被人搀扶着走进来,我想起他的《懒寻旧梦录》,书中写到他同韬奋曾合作办报的可贵经历。夏衍与韬奋,一人已逝,一人尚健,但他们的办报经验却是永远值得汲取的。记得夏衍同志在香港曾问韬奋办刊物有何经验,韬奋回答,他的经验是“抓头尾”。“头”就是社论,“尾”就是读者信箱。读到这里,我似乎大有所悟,不但认识了韬奋办报思想的精华,而且这“抓头尾”三个字也触动了现在我们新闻工作人员中的某些痛处。 50年前,我是韬奋所办刊物的读者,他所辛勤培植的那些刊物的坎坷经历,我至今还能记得很清楚。他那些多次改名换姓的刊物,大多是周刊,每周一本,而编辑者却只他一人(后来事业扩  相似文献   

20.
病人     
我有一点心理问题.想得到你的帮助。一个朋友到办公室找我聊天,我突然对他说了这句话。他看了我一眼说,是不是最近工作太累了?工作压力太大的人心理是比较容易出问题。不用担心,很多人都这样。我说,那就好,那就好.心理疾病太时髦了,不是那么谁想得就能得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