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多位互动协同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位互动协同传播模式源于协同理论和大众参与传播理论。多位互动协同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根本旨趣和发展结构上的契合,决定其符合社会现实,可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多位互动协同传播模式揭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推进的协同性、同步演进的系统性、共建共享的互动性、突破路径依赖的复合性,不仅有助于破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困境,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位互动协同传播模式源于协同理论和大众参与传播理论.多位互动协同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根本旨趣和发展结构上的契合,决定其符合社会现实,可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多位互动协同传播模式揭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推进的协同性、同步演进的系统性、共建共享的互动性、突破路径依赖的复合性,不仅有助于破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困境,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洋 《新闻世界》2013,(4):270-271
传播模式理论是传播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播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是马克思主义被群众所掌握,并指导群众活动的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历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应用传播模式的理论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既是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助力。  相似文献   

4.
朱琳 《出版广角》2021,(15):82-84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民论坛杂志社立足思想传播规律,发挥技术优势,注重模式创新,打造了传播效果好、社会影响力强的马克思主义APP,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探究了全新模式.马克思主义APP在技术优势推动下,立足杂志社主办方的理论优势,展示了权威理论和全面内容,构建了基于Android和IOS系统,且传播形式新颖的先进平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的梳理,着重分析了针对不同的受众对象,作为大众媒介的报纸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精英化的小众传播阶段扩大到一般大众的普及化传播阶段。提出了新时期应充分利用报纸这一工具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用形象化、大众化的手段,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队伍。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为全国人民所理解和接受,更加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6.
报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传播、《矛盾论》《实践论》的重新发表及人民群众学习“两论”、马克思主义若干理论问题的讨论等方面充分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媒介作用,推动了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和大众化传播.  相似文献   

7.
聂妞妞 《新闻前哨》2023,(16):58-60
中央苏区时期,红色标语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使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一种传播方式。本研究以江西省乐安县现存红色标语为研究对象,探析标语中蕴涵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及理论特色。红色标语通过明确政治目标、号召扩大队伍、引发群众共鸣、贴近百姓生活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当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可以汲取其中的优秀经验,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叉大众化是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密不可分的,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大众传播就不会有马克思主叉的大众化.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学者路径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传播路径.中国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已经带有明显的研究性.这里主要以中国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者陈望道、李达、艾思奇、杨献珍、冯定等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传播的学者路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学者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学者路径的特点和作用,至今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事业和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教学、研究、宣传工作的理论工作者,仍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叉,是十分宝贵的、有价值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孙念超 《青年记者》2012,(15):34-35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通过通俗化的宣传、普及和推广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知、接受、掌握,并使它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内化为人民大众自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需要外力的推动,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需要"建设一支从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专业队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和立身之本,决定了媒体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必要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作为普及、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平台,媒体是受党的绝对领导的意识形态窗口和重要的宣传阵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仅有中央媒体的声音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地方媒体参与进来,以提升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1.
政治传播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传播模式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演进,新媒体的出现,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探寻更具时代特色的、更为有效的传播方法.本文拟对西方政治传播的研究方法作一梳理,以期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提供一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当前意识形态、思想理论领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从地方主流媒体——市级党委机关报的视角,联系地市级报纸平面媒体理论传播特点,研究探讨大众化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4,(5):17-20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首次提出和描述了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的"对抗性解读"。这种"对抗性解读"严重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效果,进而分析了"对抗性解读"在中国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理论武装,更广泛、更有效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传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深入分析融媒体时代的传播方法,为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网络媒体的勃兴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造就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空前契机,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里的大众化不仅仅是指马克思理论通俗化和形象化的问题,更多的体现在民众的参与程度。马克思主义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从而达到提升人民大众社会主义觉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起点的,必须遵循和坚持传播的基本原则。借鉴传播学中的可信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协同性原则、适时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效果,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尹秋红 《大观周刊》2012,(21):15-16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本文主要论述五四期间,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创办进步报刊与多种宣传形式相结合以及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这四个方面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础。《觉悟》副刊居于“四大副刊”之首,集自主权大、时效性强、亲和性高、参与者多、普及面广的优势于一身,传播影响力仅次于《新青年》。因此,厘清中国共产党成立前《觉悟》副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十分必要,它的传播经验对我们当今如何将新媒体、小众媒体等信息传播工具与主流媒体联动起来,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许都 《今传媒》2016,(12):38-40
现如今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中,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学术视角,而是出现了多种学科融合发展研究的趋势,譬如通过介入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研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和思路,这样的趋势可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试从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般层面展开论述,进而探讨当前我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深刻挖掘网络视阈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应对媒介融合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时期,红色歌谣是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特殊载体,本文从红色歌谣这一独特视角切入,探寻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苏区红色歌谣的传播实践及意义.苏区歌谣通过讴歌代表人物、阐释政治词汇、紧扣中心工作和再现民众生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具象化、通俗化、本土化和情感化传播.红色歌谣传播者运用园地制宜、技法多样、情感共鸣、贴近实际等策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最优化,其传播经验至今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