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分析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的概念,认为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由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组成。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提出未来改革重点:实行图书馆理事会制度,以此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实施图书馆行业管理制度,以此优化外部治理结构;合理设置建设主体,以此优化政府投入结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优化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旨在理顺政府、图书馆行业协会、图书馆理事会、馆长及其副职、图书馆工作者、社会公众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制衡又相互协调的关系,以此建立民主、法治、透明、高效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信息构建(IA)与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信息构建与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含义入手,重点探讨了狭义信息构建和广义信息构建对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影响.具体探讨了狭义信息构建对图书馆资源的整合与服务整合和数字图书馆门户建设的影响,广义信息构建对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个性化服务及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馆员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延伸性服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论认为:图书馆延伸服务是一种向读者需求延伸的动态服务.它包括满足大众化需求的常规服务,也包括仅有小众需求的附加服务.常规服务和附加服务之间是相互转化的.广义论解决了狭义论悬而未决的问题.图书馆的服务属性由其所处的特定历史发展阶段决定.延伸性服务将适应当今国内经济体制和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型图书馆服务形式.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侧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4.
论图书馆治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治理与统治、管理不同,是指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商合作,共同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图书馆治理,就是利益相关者在互利合作前提下共同提供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一个管理主体所辖的所有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就是一个图书馆治理单元。科学设置建设主体是优化图书馆治理结构的关键。个人、协会、机构、地方政府是图书馆建设主体的主要类型。图书馆治理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和图书馆权利。图书馆治理需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治理主体多元、民主决策等原则。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转型,全球化和地方化,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以及政府的职能转变等四个方面的原因来考察西方治理理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把握治理这个概念.西方治理理论不是标准,不是模式,它既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有一些不适用于我国现实的地方.我国公共治理实践的目标就是平衡利益,维持稳定与和谐的社会秩序,使公共利益或公共价值最大化.由此我们需要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即公民参与,授权,信息公开,对话与共识,以及国家与市场、社会之间的联合行动.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治理与图书馆管理具有显著区别。在图书馆管理中,政府是图书馆事务的决策者和直接规制者,而在图书馆治理中,政府是政策制定者和经费提供者。图书馆治理需要法人治理结构和行业管理的体制基础。法人治理结构的特征是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环节相分离,做到分权制衡,目的是为了实现法治化管理。实行图书馆行业管理是图书馆自治和自律的根本表现,它需要建立有图书馆行业协会。建立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培育图书馆行业协会组织,是我国图书馆治理走向"良好治理"的必由之路。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通过回顾和分析美国学者在高校图书馆治理方面的研究,为国内高校图书馆治理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方法/过程]系统梳理美国高校图书馆治理研究,包括对高校图书馆治理内涵的阐述,对高校图书馆治理研究视角演化过程的回顾以及对高校图书馆治理研究维度的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认识并进行反思.[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治理有效与否最终取决于其是否有利于图书馆有效性的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治理无固定模式,需要通过高质量决策实现,同时高校图书馆治理研究要采取多视角研究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事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属于宏观图书馆学的范畴。宏观图书馆学与微观图书馆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推动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达程度可以利用目标工具进行测量检验,以便量化不足。运用木桶理论可以揭示图书馆事业对教育改革和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实践发展和历史任务表明,建立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局是图书馆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全面、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李敏  罗皓 《图书馆建设》2015,(2):29-34,38
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始于20世纪初,早期代表性成果是中国科学院黄颖的博士论文。2007年,图书馆治理研究的旨趣又被重新提起,2007—2010年是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的横向拓展阶段,2012年国内图书馆学核心期刊组织了图书馆治理研究的3个专题,由此开启了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的纵向深入阶段。10余年来,我国图书馆治理研究主要集中于图书馆管理范式的演变、图书馆治理模式的转型和图书馆治理结构的调整。今后的研究重点将是图书馆理事会制度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数智时代图书馆治理呈现出鲜明的数字化、智能化特征,数据要素与图书馆治理深度融合,将带来研究范式和治理范式的新转变,数据赋能图书馆治理已成为图书馆治理的重要趋向。在整体性治理理论指导下,本文系统分析数据赋能图书馆治理要素,并构建了数据赋能图书馆治理的圈层结构模式,该圈层结构由内到外可以分为内圈层、中间层和外圈层三层。其中,内圈层即图书馆数据层,中间层即图书馆具体治理行动层,外圈层即图书馆治理维度层。在从内圈层到外圈层的图书馆治理系统重构中,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是推动治理的关键,同时数据赋能图书馆治理要素可以使治理目标精准化、治理主体协同化、治理过程智慧化以及治理内容一体化。数据赋能图书馆治理的实现需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治理理念,重视图书馆数据资产化及其治理,创新图书馆治理协同及治理体系。图1。参考文献33。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从公共图书馆治理单元及治理主体设置模式的角度审视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为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法;在治理单元设置上,明确治理单元的设置权主体,打破财政壁垒,建立总分馆服务体系;在建设主体设置上,突出实际能力原则,形成多元化格局;在管理主体的设置上,逐步推行理事会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旨在更好地实现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和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其网络化治理是保障服务供给、形成制度规范、优化运作程序、实现技术应用的迫切要求,必须明确政府机构、企业单位、第三部门与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各自的功能定位,建立集信任、协调、互动、整合于一体的实现机制,遵循确定目标一致的战略方案、打造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台、提升政府部门的治理能力、完善高效运转的监管体系等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三大治理理论——参与治理、自主治理和合作治理①中,参与治理以其鲜明的民主行政理想,"成了政治学和行政学最倾心倡导和推荐的治理途径"[1]。公共图书馆参与治理是在国际"新公共管理运动"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反映了图书馆人希望通过参与式民主,实现事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愿望。然而,从治理哲学的角度看,治理结构不合理、治理环境不佳、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等一系列问题,使参与治理难以独立担当中国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转变的历史重任。有关参与治理中的民主行政理想,需要在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元格局逐渐成熟的基础上,结合自主治理、合作治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Global ICT programs are defined as new and universal modes of organizing mediated by technology and enacted through a novel mix of policy instruments,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business interests, and techno/managerial concepts. Largely unexplored in the various fields studying innovation and digital technologies, such programs are of interest, not least because of their projected ability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help achieve new mechanisms of governance at local, national, and global scale. Based on relevant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this paper argues that we need a new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for the study of such programs an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ir potential as a mean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innovation in the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world.  相似文献   

15.
合作是在人际交往和行为互动中生成的一种社会秩序。后工业社会经济结构、权利结构、主体结构的变化,使合作的基础、领域、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单纯依赖政府或市场,已经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物治理问题。在公共图书馆治理的问题上,当各种试图在体制内探求参与治理的努力最终止步于体制之时,就需要以超越体制的视野,从治理结构以及合作治理实践发展中,把握公共图书馆治理演变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6.
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政府治理数字化,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基础。本文在梳理和总结政府数字治理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对政府数字治理研究的历史进程与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政府数字治理研究经历了“概念引入—实质探究—路径探索—实践深化”的研究阶段;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分别是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及公民参与对政府数字治理的硬作用与软作用分析、城市治理和智慧城市(政府)研究、政府数字治理的实践研究以及制约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资源的科学建构是推进图书馆治理能力提升的根本前提。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图书馆资源应是一个由理论资源、历史资源、文化资源、权力资源、物质资源、制度资源、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基本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并可划分为基础性、运作性和保障性资源三大架构。文章认为,在图书馆治理和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其资源主要通过政府主导型、图书馆内生型、社会参与型以及"政府—图书馆—社会"的协作型四大模式进行系统配置,并提出应基于图书馆治理体系的"入口"环节、"内部"环节和"出口"环节对图书馆资源做出系统性的结构优化,以期为我国图书馆治理能力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善治是档案数据治理的总体目标,其蕴含着共建、共治、共享的深刻内涵,基于此,文章从档案数据治理涉及的四个主要维度,即主体、客体、手段、过程出发,通过分析各个维度特征,最终构建出包含协同合作能力、质量管控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制度保障能力在内的“四位一体”档案数据治理能力体系,以明确档案数据治理目标与提升方向,力图实现档案数据治理效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公共文化机构吸纳公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够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的建设与完善。文章通过梳理资金捐赠、资源内容贡献、参与公共数字文化事务管理、实施建议反馈和评价监督等公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的模式,并对高校学生访谈以收集原始访谈资料从而进行质性研究,分析发现其参与治理存在着知晓情况偏差、参与环境对参与治理支持较弱、感知情况较差、个人条件的限制等现实困境,进一步提出创新宣传方式,有效深入推广,开拓参与渠道,改善参与环境,优化参与流程,拉近与公众的距离,鼓励个性化与多样化参与,培育参与治理的人才队伍等策略,为促使和保障公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治理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