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曾德良 《图书馆》2006,(5):54-57
文章阐述了文学界对中国文学分期,剖析了《中图法》对中国文学分期模式的演变以及尚存在的问题,并从科学、规范、实用的角度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部署的推进,作为文化走出去重头戏的中国文学走出去,不仅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也是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展示国家"软实力"的有效载体。为推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做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更加有效而有序地推动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文学走出去中文学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杨玉蓉 《中国索引》2007,5(2):24-26
中国文学乃全球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学遗产和财富之一,近百年来,西方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研究兴趣经久不衰。学无边界,学无止境,“中国文学界也应当在纵向挖掘的同时,关注不同文化区域尤其是西方学界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成果,加强对异域资源的借鉴意识并开展具体的对话,由此可以探讨新的研究范式并提供新的建构平台”.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众多中国的文学者之中,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着诸多的因素,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是莫言作品中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文中主要以莫言的作品为例,对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古老悠久的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件珍品,正令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倾倒,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的研究者们所认识,它不单纯属于中国,也属于全类人类。但是,在20世纪以前的漫长岁月里,中国文学几乎一直处在封闭禁锢的状态之中,除了东汉至唐宋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的影响之外,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联系相对来说是极为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书海——中国文学卷》是迄今最完备的中国文学经典书库,全面汇集了从上古先秦至二十世纪末的文学作品精华共约3亿字。  相似文献   

7.
王国礼 《东南传播》2014,(6):146-149
1949年以后中国文学英语对外译作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在世界文学空间中,处在边缘区域的中国文学很容易被中心区域的读者忽略;其次,中国文学空间的自治程度影响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空间的地位;最后,中国文学作品在外译时没有处理好"本土性"和"普适性"的关系。因此,中国文学要"走出去",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同其它民族文化的交流,让更多的译入国读者了解并逐渐熟悉中国文学;另一方面要吸引国外优秀的翻译人才加入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行列。惟其如此,中国文学才能在世界文学空间赢得更多的文学资本。  相似文献   

8.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21):7
正青少年阅读浅俗化敲响数字阅读警钟《中国文化报》报道:近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1-2012)》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文学阅读浅俗化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学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如果仔细看文学蓝皮书的报告会发现,文学阅读浅俗化的说法更多是针对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手机阅读。阅读时间增长本是好事,但比起传统的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获取渠道多,信息量大,价廉甚至完全免费,更容易流于浅俗。加之无论手机阅读还是文学网站,都主推网络新作,质量参差不齐,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5,(2):71-73
传播学专业的文学教育,既不同于传统中文系的专业教育,也不同于以《大学语文》为代表的通识教育。本文以《中国文学》课程教学为例,从教材的选择、专题化教学体系、特色教学内容的设置等三个角度手入,提出了传播学志业的文学教育应如何改革的建议。笔者认为现有的《中国文学》教材并不适宜于传播学专业,业界应积极推动特色教材建设;《中国文学》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可突破传统以"文学史"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尝试专题化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内容上,可设置适量的与传播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模块,以突出其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文学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精神与价值观,是国家历史传统与当代形象的重要载体;文学走出去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中国文学走出去,步伐更加坚定,视野更加开阔,态度更加积极,渠道更加多元,努力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本文从译林出版社的走出去工作实践出发,分析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现实,并提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1.
台湾文学研究是近20年来新兴的文学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独特的历史和现实境遇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学术价值正随着文学研究领域的多极化拓展而日益受到重视。当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整体中,台湾文学研究仍处于边缘的位置,其材料积累、研究深度和受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事实上,台湾文学的独特文化经验和所处的历史与现实时空在整个中国文学范畴内均是独一无二的,它的特殊性、创作成就和学术意义还远未被充分认识,学界对台湾文学的隔膜和生疏的状态也未得到根本改变。在台湾和日本,甚至北美汉学界,这方面的研究正逐渐成为显学。它…  相似文献   

12.
《中图法》“中国文学研究”的类目设置不符合学科内容的内在体系,也不利于文献检索。《中图法》应该从文学研究的本质属性和文学研究的实际需要设置“中国文学研究”的类目。  相似文献   

13.
吉川幸次郎通过他对中国文化漫长的研究发现,在中国.文学不仅处于各种艺术的首位.在大多数时代文学还被认为是人类生活所必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创建于1951年的《中国文学》杂志是新中国第一份外译官方刊物,承担着向西方译介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塑造正面中国形象的任务。50年间,《中国文学》在帮助西方了解中国、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先驱与向导。文章以《中国文学》杂志的出版与传播为例,阐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办刊经验,剖析其停刊原因,以期为当下出版社“走出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5.
王瑜 《中国图书评论》2010,(12):113-115
该书正是以文化为大背景,以"长安文化"为依托,从文学的纵深探讨研究《史记》的文学价值,开拓出《史记》研究更深的层面,从而使人们由《史记》反观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会峰 《出版广角》2019,(15):33-35
中国文学"走出去"实质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更重要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道路上,国家主管部门、出版企业和知名作家应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  相似文献   

17.
元代戏剧、散曲、小说的兴盛,给元代文学带来新异的色彩,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引人注目的现象。作为传统文学形式的诗歌发展至元,仍有力地反映着元代社会经济形态和知识阶层人生观念的若干重要变化,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审美趣味的变化。诗歌依然是元代文人文学中居于“正宗”地位的最重要的形式,并在对前代诗歌的学习与反思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德”是古代中国人独创的概念。中国“文德”论兼有“文之德”与“文人之德”两方面意义。在“诗言志”纲领下的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文之德”,是把文学的本质定位在抒发正确崇高的思想情感上,把文学的功能定位在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取向上。由此而来的中国“文人之德”,则要求文人立身修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情操。中国古人提出的培养“文德”的途径是“养气”,具体包括“感物”与“读书”两个方面。古代文论的这些思想精华,对于新时代文学“中国梦”的圆梦之旅,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2013一、论从史出,下笔矜慎继《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与《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相继问世,罗宗强教授又穷12年之功,完成《明代文学思想史》,从而在他的中国文学思想通史的建构中矗立了一座坚实的大厦。明代文学流派纷呈,诸体兼备,而向无统摄全体的思想史。以往的文学史著,论及明代,或囿于传统,无视小说戏曲,如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或趋附政治,以所谓"人民性""阶级性"为准的,贬诗文而过崇说部戏曲,如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学的百花苑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这就是诗僧,他们所创作的诗歌称为僧诗。“诗僧”一词的出现,据学者考证,以唐皎然的《酬别襄阳诗僧少微》一诗为最早。但僧人写诗,却是自东晋时就开始了。此后历代诗僧辈出,其所作诗歌数量也越来越多,诗歌的内容和题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