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面向传承和传播的非遗数字资源描述与语义揭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全面梳理近年来国内外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重点,进一步拓展其资源描述、语义揭示研究的理论内涵与外延,为促进我国非遗数字化技术发展、文化传承与传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借助信息空间理论,对非遗数字化资源描述与语义揭示问题进行全面综述,提出面向传承与传播的非遗数字资源描述与语义揭示多维度研究框架,并阐明现阶段的研究重点及不足之处。[结果/结论]非遗资源的语义描述与知识传播还需要大众广泛参与,这将有助于不同用户学习、交流与创新相关非遗知识,解决非遗知识传播与创新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翟姗姗  张纯  许鑫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1):140-148
[目的/意义]针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践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并对文化遗产数字化长期保存实践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关改进策略,以期实现文化遗产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承传播,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方法/过程]指出以开发利用为目标实现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长期保存的必要性,并对国际数字化长期保存及开发利用最佳实践案例"威尼斯时光机"项目进行深入分析,据此提出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长期保存策略。[结果/结论]借鉴国外优秀实践经验,以开发利用为导向,从资源覆盖、技术集成、服务模式3个方面制定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长期保存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福  毕强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5):56-61
[目的/意义]国内尚未见全面应用的蒙古文资源共享系统,也未见任何机构实质性地组织、实施蒙古文资源共建共享,更未见某数据商开发、生产、发布和共享蒙古文资源。梳理相关文献,发现蒙古文资源共建共享遇到了严重的瓶颈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突破束缚,以新的视角研究蒙古文资源共建共享。[方法/过程]以政府(包括文化机构)、图书情报机构和蒙古文研究机构(包括研究者)3个维度组成复杂网络,探讨3个维度在蒙古文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蒙古文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结果/结论]通过对现有蒙古文资源数字化建设路径的改造,优化蒙古文共建共享保障体系,给出保障体系建设的方法,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蒙古文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建设实践提供切实的参考和可行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科学数据共享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 分析科学数据共享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促进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提炼出与科学数据共享研究相关的三大类主题:科学数据共享发展需求、科学数据管理共享模式与机制和科学数据服务共享度与服务效果,并构建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分析框架,该框架体现上述三类主题之间的因果关联,强调科学数据共享管理与服务的合理面、重要度、关键性。[结果/结论] 国内外现有研究尚存不足,未来研究在加强实证研究、着眼管理机制完善的同时,还需注重共享服务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赵跃  周耀林 《图书馆》2017,(8):59-68
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字化保护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文章从非遗数字化采集、保存和开发三个层面对国际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领域已经形成,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将发挥重要作用;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主题相对分散,非遗数字信息组织、管理成为关注的焦点;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内容不断深入,非遗数字化保护理论与知识体系亟待构建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蒙古文资源数字化共建共享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  康健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2):39-43
[目的/意义] 由于蒙古文书写特性、阅读习惯、文字排版等方面的特殊要求,蒙古文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一直困扰着学术界。为了满足专家学者对蒙古文研究的热衷和用户对蒙古文资源利用的需求,从多维度对制约蒙古文资源数字化共建共享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方法/过程] 借鉴中外文资源的“数字资源整合”模式和“数字资源聚合”模式的资源组织方式,在多种语言组织之间建立关联关系,从多个维度探讨蒙古文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建设,并从信息资源环境视角改造现有蒙古文资源数字化建设路径。[结果/结论] 在对蒙古文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改造,提出蒙古文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路径,并对路径进行优化,为蒙古文资源数字化建设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当前非遗数字资源共享主要通过构建门户网站和数字资源库实现,不能有效解决资源共享时出现的语义异构和互操作问题,也无法使资源在深层次的语义和概念层面互联。以新的导向合理组织非遗数字资源并采用更为有效的方式进行资源交互与展示,对非遗资源在全人类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提出基于语义出版技术的非遗数字资源共享方案,构建以“楚剧”为具体应用背景的语义出版实例,验证语义出版技术在非遗数字资源共享中的可行性。[结果/结论] 利用语义出版技术实现非遗数字资源共享,可以将出版单位细化到知识单元,有效建立知识单元之间及与外部数据集间的语义关联,并通过知识单元内容重组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对"十三五"时期信息资源建设实践进展和研究的代表性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以了解和掌握"十三五"时期我国信息资源建设领域实践发展现状和理论研究进展,为我国"十四五"时期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网络调查,对"十三五"时期关于信息资源建设的文件、法律以及不同等级的实践项目成果报导进行检索和梳理,总结国内信息资源建设实践现状。以CNKI、万方和维普3个学术数据库收录的"信息资源建设"主题的论文为基础,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方法,对该领域理论研究热点进行统计,筛选出相关主题的核心文献进行研读,并对相关主题文献创新性观点和研究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结论] 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信息资源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以用户/读者为中心、追求服务效能的趋势将得到加强;注重在社会数字化转型中的信息资源建设新课题研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研究将更加深入;信息资源建设中新技术应用风险评估及其规避问题将得到进一步探讨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图书馆智慧服务带来机遇与挑战,图书馆新系统平台建设刻不容缓。旨在探讨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现状及对策,为建设一流高校智慧图书馆提供实践案例与参考依据。[方法/过程]梳理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脉络,在盘点现有的国内外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以南京大学为例,探索图书馆新系统平台的建设方案。[结果/结论]智慧图书馆将通过建设一体化电子资源管理平台并打造NLSP,提升图书馆资源管控和知识服务水平,构建开放共享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回顾和梳理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的发展历程及研究进展,促进资源发现系统与图书馆业务发展深度融合与创新。[方法/过程]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Web of Science、Emerald、Elsevier、Taylor&Francis SSH等数据库,运用内容分析和案例研究方法,总结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理论研究、选型研究、部署实施、宣传推广、成效评价以及影响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资源发现系统在图书馆得到了快速应用,资源发现系统研究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国内外资源发现系统发展演进具有差异性,研究内容以实践工作为主而理论深度不足,研究方法以案例研究、问卷调查方法为主,定量研究方法偏少。提出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研究应与图书馆服务深度融合,拓展研究范围和加强研究深度,加强资源发现系统用户画像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蒙  许鑫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4):15-21
[目的/意义]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组织以网站为载体,多采用传统树状或星状链接进行导航,且以地域分割,无法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弱化了其价值。采用新技术合理组织非物质文献遗产信息资源对非物质文献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主题图理论和方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主题图模型,并以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昆曲为例,辅以Ontopia主题图开发工具,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主题图的生成及组织效果。[结果/结论] 主题图不仅能够合理、全面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还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直观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流派发展等特殊属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活态文化资源,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十分琐碎,缺少直观且全面的展现,通过结构化、可视化的研究获取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层信息,对其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提出一种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可视化方案,并以两岸同源"歌仔戏"为例,通过关键事件技术对信息进行结构化的组织以及可视化的展示。[结果/结论] 直观地展示歌仔戏动态演化的过程,并提炼出对其发展有所影响的一些因素,为其将来发展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提供借鉴,同时,因其为两岸同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两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所提出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进行可视化的方案在文化传播上也具有可延展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将主题图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整合中,能够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方法/过程]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主题、关联关系和资源标引的基础上,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主题图并实现其可视化。[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主题图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提供基于语义的整合,并将主题之间的关联直观地展示给用户,为用户提供可视化导航。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究如何分类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以达到活态利用、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采用文献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为例,一方面借鉴学界对非遗分类的研究成果以及分类法研究中相关类目的划分思路,从学科属性划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信息资源的二、三级类目;另一方面兼顾非遗数字采集规范,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国家级项目的信息描述进行分析与综合,构建类目复分表揭示该类非遗资源内容属性中所涉及的共性方面。从纵、横两个角度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以期能够为非遗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构建提供可行的研究步骤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对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社会化标签的存在形式与结构进行调查,提出利用改进的关系强度计算方法来计算社会化标签网络中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隐性的知识关联。[方法/过程]首先梳理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储状态;其次探讨舞蹈资源社会化标签的存在形式,并构建其社会化标签网络模型;然后提出基于SNA的舞蹈类资源改进的关系强度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NA的舞蹈类资源关系模型能够有效挖掘不同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隐性知识关联,并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非遗图片资源社会化标签是大众对图片内容的意识反映,蕴含丰富的知识价值。研究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有助于构建针对标签的非遗图片资源主题导航,并对非遗图片资源的组织和展示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标签关联视角探讨非遗图片资源网站社会化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关联标签网络和共标签网络,对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和对比,并采用可视化方法对主题特征进行展示。[结果/结论]所分析的非遗图片资源社会化标签存在一定主题特征,便于从用户角度组织和利用非遗图片资源,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构建文化遗产数字基础设施既是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又是开放科学环境下支撑新的研究范式的重要保障。[方法/过程]本研究以德国国家文化遗产科研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NFDI4Culture为研究对象,从建设内容、核心问题、组织结构到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NFDI4Culture项目以建设科研数据基础设施的方式进行文化遗产数字化,具有协同合作、标准统一,并且建立全数据生命周期生态系统的特点。本研究在结尾给予我国图书馆/信息机构进行相关工作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18.
聚焦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对国内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然后对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进行梳理,并重点关注公共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建设情况,最后基于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以及部分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对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