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创刊背景、刊物特点、翻译选材、翻译人才与译文质量及海外发行等方面比较了《中国文学》与《人民文学》英文版,分析探讨建国以来英文文学期刊的出版及对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2.
书业内外     
2000年文学期刊变化不大 据《文汇报》报道,2000年各地文学期刊虽没有突出的变化,然而也有不少刊物在进行多种形式的调整。《人民文学》他们的精力主要放在刊登文章的内容上,兼顾老中青三代作家。 “动作”最大的莫过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啄木鸟》等。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主办的《当代作家》已  相似文献   

3.
创办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天津左翼文学期刊,是天津左翼文学的主要阵地,但迄今为止缺乏有效的发掘和整理。本文意在通过对《星星》、《夜鹰》、《南中学生》、《当代文学》等十余种天津左翼文学期刊的梳理与论述,总结其文献学价值,为更为系统的天津左翼文学研究提供文献学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回族文学》作为少数民族文学期刊,虽然地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但相对于中国期刊界而言,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具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在当前这个文学和文学期刊日益被边缘化的时代,《回族文学》不仅恪守着极其艰难又很纯粹的文学  相似文献   

5.
《西部》是一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省级文学期刊,它先后有过很多名字:《新疆文艺》、《天山》、《新疆文学》、《中国西部文学》。应该说,在2000年以前,这本期刊一直是新疆惟一的省级纯文学刊物,也是新疆境内第一文学期刊,几十年来一直发挥着培养新疆本  相似文献   

6.
2007年初,《西部》杂志又一次全面改版,与上海合作方携手并进,力图把杂志打造成华语世界里极具影响力的大型文学品牌期刊。如同上一次改版,《西部》此举再次引起疆内文学界人士和期刊界的关注。在国内文学期刊大都步履维艰、勉强维持生计的状况下,《西部》却重举文学的大旗,猛然间令人有突兀之感,细细想来它的文学回归之路正是对文学期刊定位的明确:文学期刊的定位离不开文学,文学期刊的发展只能依托文学。  相似文献   

7.
杨文忠 《传媒》2016,(8):50-51
在中国文学期刊的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可以称为“黄金时期”,几乎每个省都出版了自己的文学刊物,并逐渐形成了阵容颇为强大的文学大军,吸引众多读者,《人民文学》《收获》等发行量都曾超过百万.获得如此佳绩,媒体的作用绝不可忽视.彼时,传播方式以纸媒为主,这就使知识分子掌握了绝对话语权,同时也使文学期刊成为文学、文化、思想的导引者,甚至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是一种“期刊化”的文学.  相似文献   

8.
当前文学期刊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为期刊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从总体上看,我国期刊业在近几年来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期刊的种数大幅度提高,期刊的总发行量和总利润也相应增加。然而在此大背景下,文学期刊的衰败却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图书商报》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七大类期刊中,只有文学艺术类和画刊类期刊的增长为负数,其它五类都呈增长趋势。而且其中有四类的增长速度超过10个百分点。包括《昆仑》《漓江》《小说》《湖南文学》等在内的大量文学期刊或停刊,或被兼并,或完全改刊,现存的文学期刊也…  相似文献   

9.
《伊犁河》(汉文)杂志创刊于1979年。被誉为中国文学黄金时代的上世纪80年代,百废待兴,国内公开出版的文学期刊还比较少,文学期刊担当起文学复兴的大任。从《伊犁河》早期的杂志中,我们可以找到北岛、  相似文献   

10.
那仁居格 《传媒》2019,(17):29-31
在文学期刊步履维艰、难以为继的严峻形势下,少数民族文学期刊也未能幸免地受到冲击。如何能在困难之中突出重围,藏文期刊《岗尖梅朵》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成为少数民族文学期刊之林的领军者。《岗尖梅朵》创刊于1989年,由海西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海西州民族文学研究中心主办。办刊宗旨为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致力于培养藏族文艺新人,拓展藏族文艺阵地,促进藏族文学事业繁荣,真诚地为热衷于藏族文学事业的有志人士开辟园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办好少数民族文学期刊,《岗尖梅朵》编辑部认真分析当时的藏文期刊特点和市场形势,并组织召开研讨会,最终找到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办刊之路,于2000年第三期起打破藏族文学期刊一贯的“小说—诗歌—散文—文艺评论”模式,将《岗尖梅朵》改版成藏文诗刊,刊载内容纯为诗歌和散文诗,以及相关诗歌的点评和评论文章,是当前全国唯一一家藏文诗刊。目前《岗尖梅朵》硕果累累、闻名遐迩,无论是发行量还是知名度,都位居藏族文学期刊的前列。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9,(1)
九十年代以来,众多文学期刊发行量都呈下降态势,办刊经费捉襟见肘。《昆仑》在去年初便闭门关张,《漓江》也于不久前偃旗息鼓,《峨嵋》停了,《小说》也要停了。记者翻阅今年的报刊征订目录,竟有20余种文学期刊没了踪迹———停刊了。这实在是中国文学和作家的尴尬...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法制文学期刊从无到有,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以刊登法制文学作品为主的期刊就有十来种。不仅如此,法制文学期刊发行量都很大,有人统计,仅《中国法制文学》等五种期刊,期发数就达二百五十万册之多。法制文学期刊的兴起赢得了大量读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使不少人开始来研究这一现象。法制文学期刊是发表法制文学作品的园地,它的兴起和发展,是法制文学异军突起的一种表现。什么是法制文学?各家提出了不少界说。有人说,法制文学是指以法制建设为题材或以维护法制为主题的文学,也就是反映  相似文献   

13.
42岁的回族文化人李明,担任《回族文学》杂志主编已有9年了。《回族文学》是一份由昌吉回族自治州文联主管、主办的文学期刊。李明作为杂志主编,能够注意从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出发,从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着眼,对来稿的内容严格把关。《回族文学》多年来坚  相似文献   

14.
文学期刊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是何等的辉煌,作家如雨后春笋,刊物漫山遍野。处于文化消费主角地位的文学备受读者的青睐,《人民文学》曾创下了发行量146万的显赫记录。进入90年代,文学期刊戏剧性地衰败,文学期刊的发行量江河日下,发行量的锐减使文学期刊的成本大幅上升。期刊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读者日趋减少,使得办刊经费捉襟见肘,编辑人员生存困窘。一些著名的文学期刊停办。《昆仑》、《峨嵋》不见雄姿,《漓江》“宣告断流”,文学界的优秀期刊《小说》也与读者依依惜别。大型的文学期刊相继停办,众多的中小型文学期刊也感到举步维艰,在四面楚歌声中茫然回顾。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回顾文学期刊动荡的历史,探寻文学期刊发展的道路,也是在山穷水尽的处境中寻求一条柳暗花明的蹊径的一个尝试。一、文学期刊衰落的原因1.文化消费的多元争雄文学作为文化消费的主流受到读者的钟爱,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多元和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多元共存使文学受到读者的冷落。文字、音像、多媒体传播方式虽各有千秋,彼此不能相互取代,但文化市场必然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娱乐生活类报刊的活跃、影视传媒的发展、电脑的网络化已夺走了文学期刊的部分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当代文学历史化问题逐渐被提上议程,成为当代文学研究新热点.浙江大学吴秀明教授所著《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一书,强调史料对还原文学史现场的重要性,认为史料研究是当代文学史的基础工程.该书全面系统地总结并梳理了当代文学研究的各类史料,主张理论阐释与史料实证统一的文学研究方法,带着问题意识对文学与政治、经济、科技等的复杂关系进行学理阐述,用大量翔实而多样的史料展现了认识当代文学史所面临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卢永和 《兰台世界》2013,(19):116-117
<正>胡怀琛(1886—1938),安徽泾县人,号寄尘,南社骨干成员,在晚清民国文坛、新闻界、教育界和学界均有声名;其著述颇富,计有170多种,涵盖文学、修辞学、历史学、文字学、目录学、地方志、教科书等多门类。柳亚子(1887—1958)为南社发起人之一,长期主盟南社,亦因与毛泽东的文字因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声名显赫。《南社人物传》"胡寄尘"条载:"1910年初,胡寄尘与相从甚密的柳亚子结金兰之契。翌年,加入南社,时值辛亥革命[1]475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文学期刊市场出现了80后作家办刊热现象,《最小说》、《鲤》、《文艺风》等由当红80后作家主编的青春文学刊物密集创刊,并屡屡创造文学期刊发行量的新纪录。这些刊物的热销与其主编在粉丝中的强大魅力有直接关系,同时,公司的全方位宣传,尤其借助网络论坛的造势,以及刊物在纸张、设计等方面对目标读者的充分满足等因素,使刊物在内容相对单薄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但不可忽视的是,80后作家的整体创作依然青涩,而主流评论界也缺乏对此现象的考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举国文学热的背景下,难以计数的文学作品出现在数百种文学期刊和大量的报纸副刊上.作品散落各处、水平参差而又多如牛毛,迫切需要有一种披沙拣金和荟萃精华的媒介出现.于是,《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微型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纷纷创刊,到1985年前后各类文学选刊的数量多达30余种.此后,随着通俗文艺和大众娱乐的兴起,文学读者大量流失,文学期刊的数量和发行量都日趋萎缩.但大部分选刊依然存活了下来,也逐渐积累起了不错的资源和名气.  相似文献   

19.
肖亮 《传媒》2010,(11)
文学杂志发行量的普遍萎缩,并非当代文学缺少读者,而是文学杂志普遍缺少好作品,并且内容和形式都陈旧、单一、平庸,让读者提不起阅读兴致。《北京文学》多年来的改革,就是要逐步改变这种状况,全力提升读者对文学期刊的阅读欲望,最终重新赢得读者。而该刊近十年的苦心追求,逐步实现了这一目标,使刊物获得了读者的喜爱。《北京文学》的道路对于我国文学期刊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发展才是硬道理——《芙蓉》改版一周年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市场的萎缩和文学期刊生存的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从1998年开始,文学期刊的生存问题变得愈来愈严峻,尤其当《昆仑》、《漓江》、《小说》等几种有全国影响的刊物因为发行量上不去、经济上不堪重负而先后宣布停刊以后,文学期刊的生存问题更日益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